他小心地捏起一塊僅有指甲蓋大小的碎片,慢慢地摩挲著它的棱角邊緣。由外表看,鏡片碎裂很久了,斷茬處已經非常陳舊。可以想象,當初鏡子破裂,僧人把大塊的碎玻璃弄走,角落裏的碎片則懶於清理,最終被人遺忘。
丁峻本來麵對那鑿痕,當他慢慢轉身時,視線恰好落在壁畫中一名舞女臉上。
“怎麽?她的眼睛從這個角度看竟然活靈活現,仿佛能夠說話一般?”丁峻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腦中靈光一閃,“舞女看著鏡子——鏡子就是為舞女而設!沒錯沒錯,鏡子與舞女是遙相呼應的,她要從鏡子裏看什麽?看自己的臉嗎?不對……不對……不對,玻璃鏡子的出現年代遠遠晚於壁畫繪製之時,壁畫在先而鏡子在後,時間差距相當遙遠。那麽,留畫的人、鑲鏡的人根本毫無關聯,那為什麽舞女的視線焦點會直落在鏡麵的位置呢?”
眾所周知,背麵塗金屬的玻璃鏡子是12世紀末出現的,紐倫堡和威尼斯是當時著名的製鏡中心。到了14世紀初,威尼斯工匠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麵製鏡,成像非常清楚。後來, 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到了1929年,英國的皮爾頓兄弟發明了連續鍍銀、鍍銅、上漆、幹燥等工藝,一直沿用到今天。
毫無疑問,此刻捏在丁峻指尖的,正是一小塊現代化玻璃鏡子的碎片。
“托林寺的僧人追求的是精神修行的最高境界,念經、坐禪、苦思、辯論,除了必要的衣食住行之外,絕對不會無聊到在石頭上鑲嵌鏡子。那麽,誰鑲了鏡子?究竟是何深意?”丁峻無意識地轉動鏡片,驀地在鏡中看到了自己。其實,鏡片極小,他看到的隻是自己的一隻眼睛。因為鏡片的反射作用,他在看到眼睛之前和之後,看到的全是別的事物。
“我好像懂了,我好像明白了,鏡片……反射……視線反射……”刹那間,他腦中射入一道靈光,仿佛距離那真相隻有一層窗紙。
“丁峻,我們走吧,有了地圖還怕啥呀?”阮風在旁邊催促。
“阮風,你也不想想,如果地圖能保證找到古格部落的話,青龍豈不早就大兵西進、瘋狂掠奪了?這其中一定有某種問題,才導致地圖落在你手上!”方晴一語中的,發現了問題關鍵。
阮風揚著地圖,不服氣地爭辯:“照你說,這地圖根本沒用了?既然沒用,耀先生又怎麽會對它如此著迷?”
耀先生的智慧與影響力僅在青龍之下,肯定不會做毫無意義的事,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經阮風一問,方晴立刻無語,無法解釋矛盾之處。
“鏡子——給我一麵鏡子!”丁峻突然伸出手,但他的眼睛卻是看著手中的殘片,根本不看另外兩人。
“我到哪裏去給你找鏡子啊?你這人,真是夠怪的,有正兒八經的地圖不看,卻對著牆壁一個勁兒發呆。好了好了,我去找地方歇著,等你們清醒了,咱們再談。”阮風耐不住性子,索性一溜煙離去。
方晴從口袋裏取出一麵小方鏡遞過去,丁峻把鏡子放進凹處,緩慢地調整平麵位置,直至那舞女的視線恰好落在鏡麵上。之後,他再調整鏡麵的角度,慢慢捉摸眼神經過鏡麵反射後的不同落點。
方晴果然聰明,隻看了幾秒鍾,便提出了新的辦法:“丁峻,你負責移動鏡子,我跟著那舞女眼神反射的位置移動,看有什麽發現。”
她從鏡子出發,向前十五步,到了對麵的牆下。
“向右兩步、再兩步、再兩步……”就這樣,兩人相互配合,在多達數百次的移動之後,方晴在牆上發現了另外一處相同的凹痕。既然有凹痕,就該鑲著同樣的鏡子才對。方晴略想了想,飛奔向最近的禪房,幾分鍾內就抱著十幾塊方鏡、圓鏡跑回來。
丁峻感歎:“你太厲害了,哪裏找來這麽多鏡子?”
方晴一笑:“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修行者也需要注意個人形象,否則有礙觀瞻,還會影響托林寺的聲譽。所以,每一位僧人都有鏡子,連禪房裏也有大的穿衣鏡、整容鏡。這些小鏡子夠不夠?要不要我把穿衣鏡搬過來?”
丁峻笑著搖頭,暗自佩服方晴的應變能力。
他們按照剛才的方式,從光線的折射傳遞的方向入手,終於在第十六次傳導後,目標定格在另外一堵石牆右下角。
丁峻蹲下去,剝掉墨綠色的苔蘚,發現了用小刀鐫刻著的四個字:“向下兩尺。”
他毫不猶豫地掀開地上鋪著的石板,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快速下挖。托林寺的香火和酥油延續了千年,所以就連這裏的土地也散發著與大殿裏相同的味道。
“下麵會有什麽?珍寶罐?金條……”方晴不解,所以兩個人的好奇心全都被提起來了。
很快,刀尖碰到了一塊硬邦邦的東西,發出叮的一聲。丁峻放開小刀,小心地拂去浮土,把土裏埋的一隻黑色鐵匣搬上來。鐵匣隻有半尺見方,掀開蓋子,中間是個小小的油紙包。
“當心有毒。”丁峻要碰那油紙包,被方晴一把拉住。
丁峻搖頭:“別擔心,我覺得留下這鐵匣的人沒有惡意。他用那麽複雜的方法掩藏寶物,隻是要傳給有緣人。”
他撕開了三層油紙包,裏麵竟然放著一塊紅色的心形寶石。
“一塊寶石……隻是一塊寶石?”丁峻有些泄氣。
方晴用手帕墊著拿起寶石,翻來覆去觀察,卻不得要領。寶石再好,畢竟隻是有價值的俗物。”在他們看來,錢已經不是那麽重要,重要的是事實真相。
現在,寶石也拿了,十六金剛舞女的壁畫也失去了神秘色彩,他們可以離去了。美中不足的是,他們雖然到了托林寺,卻隻是匆匆過客,沒有從幾十位高僧那裏得到一些真正有益的教誨,每個人的身心都或多或少地被欲望填充著,裝不進其它東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