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月初七,正是春運返程的高峰,據說今天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480萬,公路發送旅客5700萬,坐飛機出行的旅客超過60萬。還有多少人乘船、自駕車或者以其他方式奔走旅途,我們無法統計。就我們能統計的數量,這一天有6240萬人在路上。
6000多萬,想象一下如果有6000多萬條魚洄遊,也足夠擠滿長江了;如果有6000多萬隻候鳥飛過我們的天空,也足可以遮蔽北京城的陽光了。當初苻堅帶兵百萬要渡江滅晉,自稱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據在下計算,100萬條馬鞭是不足以讓長江斷流的,但是,6000多萬人的行李如果投入江中,隻怕未必不足以讓長江斷流。
誰說人不會洄遊、不會遷徙?春節前後,不在家鄉不在父母身邊的中國人,就是洄遊的魚、遷徙的候鳥。他們必須洄遊家裏,和家人團聚,然後再回到工作的地方,繼續一年的勞作生活。千裏萬裏,不能阻擋,哪怕是平時不舍得多花一點點錢的民工,也會不惜花高價買票回家。魚洄遊是為產卵,馬遷徙是為了避寒,咱們中國人“洄遊”是為什麽呢?
絕大多數人都是一個答案:為了回家團聚。
儒家的一個重要的設計,就是通過日常風俗禮儀來陶冶人心。這和西方基督教國家不同,他們是依靠對超自然的唯一的神的信仰來約束人心。
春節闔家團聚,中秋闔家團圓,其他的節日也希望能夠全家在一起度過,這樣一個風俗,對中國人的生活有著重大的作用。靠著這樣的風俗,我們維係了家族的內聚力。春節一起吃年夜飯,不僅僅是為了享受美食而已,更多的是為了享受一家人高高興興在一起的天倫之樂。“吃”,也是一個象征性的行為,它象征著“共享”,象征著大家共同擁有。早在原始社會,共餐就是氏族中主要的儀式,它培養出的是一種大家不分彼此相親相愛的感覺。——共產主義者最早的宣傳口號就是“有飯大家吃”,共餐可以說就是原始共產主義的最形象化的體現。而一家人共餐,更是“天下一家親”的一個縮微版本。加上放鞭炮驅除晦氣、正月十五放花燈,以及踩高蹺、唱戲等團體活動,春節就是中國人在家族和群體中的幸福生活的藍本。
二
禮儀是儒家教化民眾最主要的工具。首先這是因為儒本來就是負責禮儀的,所以最懂得禮儀在陶冶教化方麵的作用。另外,儒家是立足於現實生活的,並不關心超自然的怪力亂神。這樣,就不便於借用神道的方法來幹預人的行為,於是也隻好用禮儀和風俗。具體說,雖然儒家相信人性本善,但是現實中的人總有很多不道德的行為和思想,人總會有一些惡的方麵。法律固然可以製約人的這些不好的行為,但是,在一些細微的地方,不必要也不適合用法律,如何讓人們能主動地自我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呢?如果信仰起自然的鬼神,方法就比較簡單了,西方的先知摩西隻要拿出“十誡”,告訴大家這是上帝的指令就行了。如果大家膽敢違抗,上帝會用雷解決問題的;如果大家遵從,上帝也可以給你們奶和蜜作獎賞。但是,儒家不談鬼神,他們如何讓大家能遵守道德呢?就是靠禮儀風俗。
我們可以把先知或聖賢看作是一個父母或教師,把其他人看作是孩子。父母、教師想管理孩子的行為,也無非用類似的技術。“如果你不肯睡覺,大灰狼來吃了你”,這是類似神秘宗教的方法。“大灰狼”神出鬼沒,誰都沒有見過但是誰都害怕,門關著都可以進門吃不睡覺的小孩,這不分明是一個“凶神”嗎?“你好好寫作業,帶你去遊樂園”,這又仿佛基督教說“行善者上天堂”。而孔子的方法則不是這樣簡單的威逼利誘,而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口禮儀風俗就是手段,一旦行為習慣養成了,孩子很自然地就會這樣做,這就是他的第二本能了。
這種用風俗儀式來改進人格的方法,還不僅僅是能形成一個好習慣而已。根據心理學原理,儀式性行為會自然地帶來相應的感受和情緒,日久天長可以使人的性情都隨後改變。心理谘詢中,對一些有抑鬱情緒的人,有時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調節,那就是讓他模仿一個快樂的人,盡可能準確地像一個快樂的人一樣笑,像一個快樂的人一樣手舞足蹈,他就會發現自己的情緒開始好起來了。對不自信的人,我們讓他模仿一個自信的人,讓他挺胸抬頭,讓他大聲說話,讓他眼睛正視前方,他也會發現自信的感覺出現了。儒家使用禮儀,也是同樣的一種心理策略,讓孩子用尊稱對長輩說話,則會增加對長輩的尊敬;把家裏打掃幹淨,可以增加一個人做事踏實認真的態度。明代《朱子家訓》中,第一句話就是“清晨即起,灑掃庭除,務要幹淨”,那並不是因為他家雇不起清潔工。
三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心理學家能和社會學家聯合起來,收集、總結並詳細地分析我國的各種節慶的禮儀和風俗,弄清楚這些禮儀風俗的象征意義,對心理和對性格的影響。然後我們再根據民族性改善的需要,以及現代生活中的新特點,研究如何對原來的風俗作一些非常慎重的調整,並推廣這些新的風俗和禮儀,那對我們改造中國民族性的作用,才是實實在在的呢。
看看春運高峰期火車站擁擠的人群,你就不能不感歎風俗禮儀的巨大力量。如果誰不知道什麽是傳統,我們不妨讓他看看這情景,這就是傳統。這像候鳥一樣密集成群的人是去哪裏?回家!不錯,但不僅僅是回現實中的家,更是回“民族傳統”這個精神家園。如果我們能把陳舊的精神家園好好清掃修補一下,回家的人們就會有更多的幸福。
附記:
此文寫於2007年,發表時是2008年,南方大雪成災,鐵路不通。而即使在如此艱難的時候,我們依舊可以看到,20多萬人等待在廣州火車站,在饑寒交迫中等待著回家的機會。這些人中,有些是可以不用這樣做的,但是他們不願失去春節回家的一點點希望,一聽說火車可能通車,馬上就會趕來火車站。民俗的力量之大,真是讓我們感歎又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