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無私奉獻:吃人肉的故事

  一

  古代中國的確是“吃人”的。

  吃人,有的是因饑荒,赤地千裏,求生的最後希望就隻有吃人肉了。對這樣的吃人,我們體會的是慘痛。有的是因戰亂,軍糧不夠,於是將軍們就用人肉充當糧食。這些將軍們對吃人,卻不一定會有慘痛的感受。隋末的朱粲對手下的軍士說:“世上最美的食物,還沒有能超過人肉的了,隻要國中有人,我就不用擔心沒有軍糧。”他的部隊每攻下一座城鎮,就把弱小的男女分給各部殺著吃。後來朱粲投降了大唐,李淵派部將段確去受降,因段確責備他吃人的事情,朱粲大怒,竟將段確殺死吃肉。這類凶殘的將軍們,真正是所謂的“率獸食人”的惡魔了。而更殘酷的是,僅僅為了“美食”而吃人。如春秋時代易牙把自己的兒子煮給齊桓公吃,隋末諸葛昂因小事殺死美女,蒸熟擺成打坐的樣子,臉上塗了脂粉放在大盤子裏當作菜。這樣的暴行,我們真不知能用什麽詞匯來描述。

  最特別的一種吃人肉,是被吃者主動奉獻肉給人吃,也就是所謂的“割股事親”。據說如果父母病重,子女兒媳們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煮了給病人吃,就會有神奇的藥用效果。據民國《款縣誌》統計,明清兩代,僅此一縣割股、臂、乳、指甲療親者,達一百六十二人。例如:“葉氏女,由叔母撫養,叔母有病的時候,葉氏女就割股給叔母吃。”這種吃人肉事件,表麵看起來還蠻像一種愛的表現。

  二

  除了現實的吃人之外,還有一些心理層麵的吃人。——雖然吃人者並沒有實實在在地吃人肉,但是,他們卻在象征的層麵“吃人”。一個殘酷剝削民眾的貪官,雖然沒有直接吃人肉,但是他榨取了大量財富,致使治下的百姓餓死,這也是一種“吃人”。在這裏,我們把關注點放在象征層麵的“吃人”上,看“吃人”象征著什麽,說明了這個文化的什麽特點。而那些在中國曆史上出現過的實際吃人事件,我們也把它看作一個象征,並從象征層麵進行心理分析。也就是說,我們會像分析一個夢中的情景一樣,分析中國曆史上的吃人,看在象征層麵它的意義是什麽。

  在心理象征層麵,吃人有積極和消極的不同意義。在積極層麵,想象中的“吃人”象征著一種“接納”、“學習”、“融合”,是對我們所愛的人的一種認同。我們非常喜歡一個孩子的時候,就有咬一口的衝動;非常喜歡一個異性的時候,有“恨不得把他/她吞下去”的想法,都是一種積極的象征。“吃”象征著獲取,“吃這個人”象征著我們想獲取他身上的積極的、為我們喜歡的品質,從而讓我們能夠“和他一樣”。基督徒在聖餐儀式中,喝紅酒吃麵包,同時把紅酒想象為耶穌之血,把麵包想象為耶穌之肉,通過這種儀式,他們認為自己獲得了耶穌的愛的品質。但當然,這隻是一個象征,如果我們喜歡一個異性就真的咬他/她,那我們就成了性虐待症患者或者想吃唐僧肉的妖怪了。而在消極層麵,“吃人”則是一種掠奪、仇恨的象征。恨一個人,“食其肉,寢其皮”。就是用吃人象征最大的仇恨。日常俗語中“我吃定你了”,則是表明一個人要剝削、掠奪另一個人的資源。

  因饑荒被迫吃人,如果我們把這看作是一個“意象”,如同夢中的意象,則從象征意義上看,象征的是極度的匱乏。戰亂時凶惡將軍吃人,以及某些惡魔般人物的把人當作美食去吃,象征的是人與人之間極度的不平等,以至於一些人可以不把弱者當人看,而曆史上的吃人者也的確把被吃的人叫做“兩腳羊”等非人的名稱。這些意象象征著中國古代專製時期,專製權力者對被統治的民眾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所以官員的財富,特別是不義之財,我們稱為民脂民膏。貪官汙吏就是“吃百姓的脂膏”而變得越來越肥胖的吃人者。——而在意象中,這些吃人的東西已經不能是人,而是“虎狼”。

  三

  而另一種吃人肉的形式——“割股事親”者獻給父母吃的肉,分析起來卻不是這樣簡單。

  饑民吃人肉,即使在古代專製時期,主流意識形態也承認是大悲劇;凶暴將軍吃人肉,也會被看作是暴行;把人肉當作美食,也當然被看作是邪惡行為。但割股事親,則是過去的主流意識形態所讚許褒獎的行為。

  從象征意義上看,主動奉獻自己的血肉,的確是一種愛的體現。當自己最親的人身患重病時,恨不得以身相代或者以血肉做藥,也的確是愛著的人的真切心情。因此,古代中國人被這樣的愛心所感動,讚許感歎這樣做的人,本來也似乎可以理解。當然,即使心情可以理解,真的用血肉做藥則依舊是愚昧之舉。

  但是,事情卻並非這樣簡單,魔鬼常常利用人們的善良而作惡,因此,這樣一種本來也許是純潔的愛的舉動,後來卻變質為一種邪惡。

  在“割股”者這方,隨後出現的變質,是“割股”成為一種有意無意的功利性行為。

  最早出於純粹的愛心,而為自己親人割股的人,雖然愚昧,但並未想過會因此而得到嘉獎。但是,後來的人卻知道了“割股”是被社會輿論所高度褒獎的行為,因此,有一部分人就會為了得到嘉獎而去“割股”。硬生生從大腿上割一塊肉下來,當然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如果這一次痛苦,可以換來終身的名譽,也並非是人所不能忍受的。太監割掉的是有更重要功能的器官,但是為了利益,太監都有人願意做,何況“割股”並不損害任何實際功能呢?有些人,可以是有意識地為了獲得聲名而割股,有些人,可能並非有意識這樣做,但是潛意識中也是這樣的動機。這樣的割股,實際上是一種偽善和心機的體現。

  還有些人割股的潛意識動機也許更為複雜。比如,我看到一個例子,某個婆婆對兒媳非常不好,而這個婆婆得病的時候,兒媳卻割股煮湯給她吃,不過兒媳並沒有告訴婆婆她吃的是什麽湯。婆婆病好後,對待兒媳依舊不好,直到偶然機會發現了兒媳腿上的傷疤,知道了兒媳曾經為她割股,才終於大為感動。我想,也不能否認,有可能這個兒媳真的是愛心超人,即使婆婆對她很壞,她依舊有那種寧願割股也要治好她的病的願望。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兒媳潛意識中對婆婆是怨恨的,而采取割股這樣一種極端自虐行為時,她實際上是在潛意識地控訴這個婆婆,就仿佛她對著一個看不見的神靈說:“你看,我對她是這樣的好,而她卻還是對我那樣壞。”婆婆病好後,對她依舊不好的時候,恰恰是她的這種潛意識怨恨最適合發作的時候,是她最適合把婆婆的形象惡魔化的時候。而且,這樣的處境也很適合她的自戀,她可以讓自己以及看不見的神靈看看,自己是多麽善良。而最後,當婆婆發現真相而羞愧萬分的時候,更是兒媳的報複徹底實現的時候——讓你看看你是多麽無理,也讓你看看兒媳我是多麽的隱忍而偉大。因此,也許這個例子中,驅動兒媳割股的力量,不是表麵上看來的那種愛的力量,而是恨的力量。當然,我能理解受欺負的兒媳這樣做的心理,但是我不得不說,這樣的出於恨的割股,不可能真實改善婆媳關係。婆婆一時不得不感動,而且羞愧,但是在我們稱為潛意識的內心深處,她會因兒媳這樣高明地戰勝了她一次而惱怒,從而更增加了對兒媳的怨恨。以後,這對婆媳將會用更高明的技巧互相攻擊。

  如這個兒媳一樣,我相信不少的割股者,都有一種自虐的心理在。精神分析心理學指出,對他人的攻擊衝動被壓抑後,則可能轉化為一種自虐。在用刀割自己的肉的時候,長久壓抑的人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快感,仿佛他們的痛苦可以隨著流出的血液而釋放,給他們一時的輕鬆。我們可以在當代看到一些受虐狂,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虐待自己,比如用鐵鉤把自己吊起來。但是他們沒有文化資源,不能把這個行為解釋為“對父母的愛心”。假如他們有這樣一個合理而受到讚許的理由存在,我想,會有不少新的這樣的“善良行為”出現。因為在割股這樣的自虐中,不僅有自虐本來的快感,還能多一個自我欣賞的快感——你們看,我是多麽的善良啊。

  在接受割股的一方,心理的變態也一樣存在。

  當然,記載中那些吃了人肉或者喝了人肉湯的人,當時對此都是無知的,他們往往都是以為那隻是羊肉或者什麽肉而已。這樣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如果要他們明目張膽地接受別人奉獻的人肉,未免就顯得自己太不善良了。但是,我們知道這些人並不反對別人送人肉給他們吃。劉備落難時,某人要請他吃飯而沒有肉,於是把妻子殺了煮給劉備吃。劉備發現後,並不以為那個男人是邪惡的家夥,相反還頗為感動,這就是吃人者的普遍心理。如果說割股者是受虐狂,這些吃人肉者就是虐待狂。中國古代的吃人文化,就是由這樣的受虐狂和虐待狂組合所創造和維持的文化。

  四

  實實在在的割股奉獻,實實在在的吃人肉,畢竟是數量有限的。但是中國文化中,心理層麵的割股,以及心理層麵的吃人肉,卻幾乎可以說是人人都逃不脫的一種現象。魯迅曾經詢問,還有沒有沒吃過人的人?我想,隻怕沒有。同樣,如果我們問,是否有沒被人吃過的人?我想,隻怕也未必有。

  文化心理中的割股,就是所謂的“奉獻精神”。同樣,我們要承認,奉獻精神並非病態。出於真實的愛,以健康的心理,奉獻出自己的所有,以造福於社會和他人,這不僅不是病態行為,反而是一種偉大的美好的利他主義精神。

  但是,在中國文化中,我們的奉獻精神受到了扭曲。被扭曲的儒家用一種偏執狂一般的態度,狂熱歌頌兒子對父親、妻子對丈夫、臣子對君主的奉獻精神。同樣使得一些投機者,通過表演“奉獻”而試圖獲得更大的功利。有些臣子們表現出來的樣子,仿佛他們完全不會為自己著想一點點,全部心願就是為了帝王的利益服務,好像他們天生賤命一般,就能甘願被帝王作為走狗虐待驅使。在潛意識中,他們希望的是感動帝王,從而給他們更多的利益。這樣的一種心機下,所謂的奉獻精神不過是一種卑劣的權謀。另外,當然也有一些更高貴些的臣子,他們的確試圖追求一種更健康的奉獻。但是,他們越是對自己嚴苛,越是誠懇地奉獻,結果越是被人利用,白白奉獻了自己的血肉,而往往未必能對世事起到多少作用。這些清官的奉獻得不到回報,使他們很快耗盡了自己的血肉,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在奉獻中,實際上也存在怨恨,因為他們內心深處也知道,在“奉獻”的呼籲下,他們實際上正在被掠奪,同樣,他們有一種受虐的傾向,隻是試圖自己化解這些怨恨,甚至把怨恨轉向自己,怨恨自己為什麽不能做到更“忠心耿耿”。

  這些奉獻精神的追求者,一方麵是受到了扭曲後的儒家思想的欺騙,誤以為自己正在做一個高尚的人應當做的事情;另一方麵,也多多少少受到了扭曲後的佛家思想的影響。

  佛家提倡慈悲心,而“布施”這樣一種奉獻的行為,是可能增進慈悲心的。在一個佛教故事中,某個慈悲的王子看到有隻母虎捕不到獵物,和虎崽一起都麵臨著死亡。於是這個王子就決定舍身飼虎,讓老虎吃自己的肉以存活。實際上,這個故事更多的是一個象征或寓言,目的是告訴大家什麽是慈悲心。人們誤解佛教後,誤以為這是一個規範:善良的人應該把自己的血肉(或者利益)送給別人(或者野獸),這也增加了一些人的“奉獻”傾向,使他們更願意把自己的利益讓給那些虎狼一樣邪惡的貪官汙吏與帝王將相。

  提倡“無私”,是加強這樣一種“奉獻”傾向的好方法,因此“無私奉獻”經常被連在一起構成一個聽起來很神聖的詞匯。那些能從別人的“奉獻”中獲益的貪官或者帝王,當然願意不斷鼓勵對方的“奉獻”,因此也就不斷地用這種扭曲的意識形態,誘惑對方繼續“奉獻”而且最好是徹底地“無私奉獻”。

  王朔好像很明白地點破過這一點:有些人就是要動員其他人都奉獻,這樣他們就可以安然享有別人所奉獻的利益了。

  “你奉獻吧,那樣你就是善良的”,喜歡吸人血吃人肉的虎狼魔鬼,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誘惑其他人的。

  五

  要走出這樣一個“奉獻——掠奪”的誤區,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人以為,我隻要從此不“奉獻”任何東西,就不會被人吸血吃肉了。這將帶來另一種危險,那就是變得孤獨,失去真愛,並且不能和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因為人與人的愛之中,不能缺少相互的奉獻和接受奉獻。健康的愛和我們剛剛說的施/受虐關係的區別是,健康的愛不是一方單向地永遠奉獻,而另一方單向地永遠掠奪,而是一種交流關係,每個人獻出自己所有,每個人得到對方的回報,能量和愛就因此而流動起來,人與人之間的孤獨也隨之被打破。永遠不奉獻的自私者,就失去了這樣的人際關係和能量流動,走出“無私”誤區的人,如果隨即走入“自私”誤區,並不是一個什麽進步。

  因此,要建立恰當的人與人的關係,需要我們有高度的警覺。我們必須識別出什麽是健康的付出,什麽是健康的索取,並和那些不健康的傾向區分開來。智者應當更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並把自己所看到的真相展示給大家。我們也必須發現並且要逐漸化解我們身上的受虐傾向、自戀傾向和轉向內部的攻擊傾向,讓我們能夠適應真正的愛的關係,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從而為健康關係的存在奠定基礎。

  當我們的心改變之後,我們會改變我們的文化,也會建立起適合更健康文化的製度,使得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愛護的關係能夠更容易獲得。那時候,當我們回望兩千年來吃人的曆史時,我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們現在已經不再吃人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