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百萬雄師,在士兵的數量上幾乎已是極限。但是,這僅限於人類。
洞庭湖上老鼠對人類發起的這次戰爭,據說興師動眾,參戰老鼠數量達到了20億之多。
雖然都是些無名鼠輩,又都手無寸鐵,也沒有組織和計劃,純粹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是我們人類也不能輕視它們的力量。畢竟鼠多力量大,采用了鼠海戰術,前仆後繼,不怕犧牲,而且不帶軍糧,從敵人那裏奪取軍需,“老鼠們所到之處,堤岸、護坡變得千瘡百孔,水稻成片枯死,場麵十分慘烈”,“盡管當地政府鼓勵人們大戰老鼠,並出台了每消滅一隻老鼠就獎一毛錢的規定,但經過半個月的鏖戰,也隻消滅數百萬隻,與20億隻的數字相差甚遠”。(《江南都市報》,2007.7.12)
老鼠自古就有,但是過去並沒有發生這樣的鼠災,為什麽現在會爆發成災?我們都知道,是生態係統失衡了。遵循科學家引經據典的習慣,我引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波的說法。李波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有三次大爆發。究其原因,主要是‘圍湖造田’(還有築堤滅螺)改變了湖區的生態環境……為東方田鼠種群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滋生場所。其二是本來棲息在遠處湖灘的東方田鼠在洪水來臨時大部分被淹死,數量難以累計;圍湖後堤內進水受阻,被圍部分既能進水形成沼澤,來水卻又不猛不大,變成東方田鼠的安樂園,數量逐年累計膨脹終致爆發成災。其三是大小堤壩倒塌後廢棄,成為汛期東方田鼠的中途島和中繼站,遷移時得以休息、取食,不至於衰竭而死……這也和近兩年三峽大壩蓄水、泄洪關係密切。”也有人說,上世紀50年代圍湖造田的時候,也是有過科學家反對的,隻不過是反對意見沒有被接納。
二
如果我們對上世紀50年代的形勢有一點點了解,就會知道科學家反對意見不被接納是多麽“正常”的事情。當時的口號是向荒山要糧食、向湖水要糧食、以及向所有能要糧食的地方要糧食。墾荒圍湖,各種能增加糧食生產的方式都一時並起。為了避免糧食損失,甚至出現了試圖消滅麻雀這個物種的全國行動,全國人民發動起來,用人民戰爭的方式來捕殺麻雀,包括敲鑼打鼓,讓麻雀嚇得不敢落地而活活累死。——我現在看到在路邊蹦蹦跳跳覓食的麻雀,不禁想如果他們的祖先也會講故事,說起那場噩夢的故事來,現在這一代的麻雀是否能相信,據說如此聰明的人類曾幹過這樣殘酷而愚蠢的行為。而關於生態破壞,那個時候的決策者更不擔心,因為,那時他們堅信“人定勝天”。
因此,我們現在討論各種生態破壞,不論是洞庭湖或其他地方圍湖造田的生態破壞,還是內蒙等地開荒的破壞,或者三門峽水電等工程所帶來的破壞……都必須要知道,這背後關鍵的一個指導思想,那就是“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這個成語常被解釋成“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自然”。其實這裏有誤讀,原意中“定”的意思並非“一定”,整個詞的意思也不是人一定能勝過天,而是“人定”的時候能夠勝過“天”。我不打算在訓詁上花力氣,而想說說現代理解的“人定勝天”所反映的心理狀態。顯然,人的意誌要改變自然的性質,這並非完全不可能。在現代強大的科學的力量下,人的意誌對自然所能施加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現代人定勝天的口號背後,潛在的一種心理是,極度誇大地相信人的意誌的作用,輕視甚至蔑視自然規律。同樣是在那個時代,有人喊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也是這同樣一種心態的表現。
三
在心理學看來,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實際上是人對待自己態度的外化。對自然取這樣一種輕視態度的人,在性格上往往也對自己的生理心理本能等,取同樣的一種輕視態度。他們相信堅強的意誌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夠完全克製自己的本能,能夠超越自己的生物性,能夠做到按照生理規律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句話,相信奇跡。這樣的人,的確會有異乎尋常的力量,也的確有可能創造一些奇跡。但是,正如狂風大雨是不能很持久的,這種輕視身體和自然的行為,在自己的身體上,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在自己的心理上,會傷害自己的心理;而把這個態度用在外部自然上,也會傷害自然的平衡。聰明的教練不會讓自己的運動員過度訓練,聰明的決策者也不會讓自然界過度負載。
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為什麽有些人會有這樣一種性格,你很容易猜到我怎麽說,對了,還是自卑的補償。自卑補償者為了讓自己超越自卑,需要刻意地自大,刻意地顯示自己不僅不差,而且是極度的超凡脫俗、不同凡響。當然,自卑是藏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的,而在他們的意識中,卻感到自己是可以超越自然規律的。就像秦始皇嬴政,最後居然病到想超越死亡,得到不死之藥,或者像上世紀50年代的某些中國人,以為可以畝產幾萬斤糧食。
這種人對待自己的另一個態度,是他們會竭盡身體的、心理的力量,把所有其他的一切視為幹擾的情緒和欲望壓製住,讓幾乎全部的力量用於某一個目標,由此獲得極大的力量並得到成功。就像我們現在的家長希望孩子做的,就是不要做家務,不要玩電腦,不要聽音樂,不要打球、遊泳,不要學課外知識,當然更不要早戀,全心全意地應付高考。這個思路,和上世紀50年代的思路是一致的,那時的想法也是,不要享受生活,不要花前月下談戀愛,不要浪費一點時間,全心全意地投身於勞動中去。對待大自然,那時也是同樣的態度,不需要保留美麗的湖水,不需要保留廣袤的草地,不需要自然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而要竭盡大自然所能付出的所有力量,為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和鋼鐵等物資服務。他們追求極限的人生,也追求把自然使用到極限,不留白,這是他們的性格所決定的。
創造奇跡,聽起來豪邁而激動人心,不過,我們如果能看到人的內心深處,就會發現這些想創造奇跡的“自卑補償者”,實際上正是因為自卑才需要創造奇跡。他們潛意識的邏輯是,隻有奇跡才能挽救他們的命運。因此,他們需要奇跡,他們經過奮鬥也的確能創造暫時的奇跡。但是,因為內心中不能化解的自卑,他們其實也不是真正地相信自己能有美好的生活,也許最後他們會莫名其妙地自己毀壞了自己創造的奇跡。當然,那些破壞了自然平衡而創造的奇跡,最後也還是由大自然來負責毀壞。
四
“竭澤而漁,豈不得魚,明年無魚”,人從大自然中強奪的一切,都必然受到大自然的報複,洞庭湖中浩浩蕩蕩的老鼠大軍,可以看作是大自然的先遣隊。它們前仆後繼,踏著死去同伴的屍體,衝上大堤,也可以說是在“替天行道”,替大自然奪回它們的領地。對這些可怕的人類敵人,我也不得不心存一份敬意。
§§輯二 都是仁愛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