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081章 洪江攻略(一)

地處湖南湘西武陵山脈雪峰山區的洪江,在重巒疊嶂的群山環抱中,雖屬彈丸之地,但在中國古代商業發展史上,卻曾是繁榮和輝煌的古湘商發源地,造就了一支強盛而活躍的洪江商幫。

洪江商幫,起始於春秋,成熟於唐末,繁盛於明清。

不過成功絕非偶然,天時地利人和都很重要。首先,洪江是“水上絲綢之路”這條黃金水道的咽喉要地,即從大西南成都,繞道重慶酉陽,經秀山的酉水進入沅水,再南下貴州和雲南並延伸到緬甸和印度的水上西域商業大通道,洪江就在這條大通道的沅水至貴州的“瓶口”之地。非此,西南物資不能出口緬甸和印度等境外。此外,洪江還是“五龍匯聚”的陸路通道。“五龍”,就是五條陸路古道,其中,以湘黔古道為最。其可從洪江直通雲、貴邊陲,因此,洪江就被稱為聯通滇、黔、桂、鄂、蜀、滬、湘“七省通衢”的風水寶地。

這裏說個旁外話,所謂五龍,具體來說,就是五條古商道:

第一條古道,從大彎塘起,經新店至黔城(原龍標縣)。全長30公裏,主要是泥土路,部分路段鋪有青石板,可延伸通貴州黔東南、昆明,直至緬甸、印度。

第二條古道,也從大彎塘起,經王家亭子、肖家、東嶽司、岩腳至會同縣城。全長60公裏。也可延伸通黔東南、昆明,直至緬甸、印度。

第三條古道,從長寨起,經龍船塘、岩鷹界、涼山界、暴木隘、草寨,經茅塘至洞口,可延至寶慶、長沙、漢口。全長152.5公裏,鋪有部分青石板路。

第四條古道,從蘿卜灣起,經沙灣至安江。全長30公裏,鋪有部分青石板路。

第五條古道,從老街起,經凍青坪漁梁灣至黃矛、馬蹄坡、若水、團河到會同、靖州。

其次是人和,洪江商幫,在明末清初,就形成了“五府十八幫”,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在木材市場上,就獨占鼇頭,其中的寶慶一幫,每年的貿易額便以百萬銀元計,隨後又將勢力範圍擴展到漢口,並建起了專用碼頭——寶慶碼頭。道光末年(1848年左右),又在漢口建寶慶會館,在漢口與徽商的長達八年的寶慶碼頭爭奪商戰中,最終在曾國藩湘軍支持下取勝。由於商路北移,洪江商幫將中外貿易的轉口地轉移到上海、漢口,湖南因水路交通便捷,外國進口的棉紗棉布等商品,自漢口用民船運至長沙,再銷往湖南各地,湖南的大米、茶葉、鞭炮等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又從長沙運漢口轉口出洋。長沙在清初就是全國著名的米市,長沙湘茶也是從漢口轉運,打開銷往東南的通道,實行與浙鹽互貿,並從蘇浙沿海出口。因此,湖南商人在漢口很活躍,如劉麟郊、朱紫桂等茶商,都在漢口開設茶莊,並成為茶商巨富。如今,漢口最著名的商業街漢正街,就是在當年寶慶碼頭的基礎上形成的,漢正街的絕大多數老市民,都是當年寶慶商人的後代。

至於這位朱誌大,則真的是個人物,他的故事不光勵誌,更是一段傳奇。值得一提的,和大多數洪江商幫成員一樣,朱誌大不是洪江人,甚至都不是湖南人。

清太平軍在清鹹豐三年(1853年)6月攻占安徽安慶時,朱誌大的母親就帶著三個兒子為躲“長毛”之亂,從皖南涇縣逃到湖南洪江。

母子四人,逃到洪江後,生活沒有著落,就靠販賣北方的一種油炸小吃“饊子”維持生活。後來,實在過不下去了,就將三個兒子送去當學徒。朱誌大是老大,去了一家絲線鋪當學徒。娘兒省吃儉用,過了幾年,積累了一些資本,就開了一個小店鋪,開始隻經營絲線,由於經營有方,資本多了點,就逐漸增加經營項目,慢慢發展到經營布匹綢緞,直至錢莊,最後擴建到油號。到民國元年(1900年)時,在洪江已擁有了七十餘家店鋪,除了理發店和洗澡堂等被視為下流生意外,朱誌大幾乎壟斷了當年洪江的各行各業。當年,油號的金字招牌就叫“朱誌大”,遠近聞名。

朱誌大油號,不但在洪江設總部,還在漢口、鎮江、南京設莊號,辦事員工數百。一到春節,上門給朱家拜年的人絡繹不絕。朱家不但有大片商鋪,還置了千頃良田,範圍向黔陽、會同延伸。

朱誌大發財致富後,為了給子孫後代留條後路,拿出大筆資金,大興土木,建了360家店鋪,並把這些店麵無償租給做生意的商人,條件是當他家境衰敗,子孫衣食無著時,每家輪流給他們飯吃。

葉祖文喝了一口茶,繼續道:“除了朱誌大,洪江商幫還有三個大家族,張家,梁家,以及劉家。文正啊,這裏麵朱家,張家,梁家是傳統的桐油大戶,壟斷了湘西的桐油,豬鬢,木材三個大項。不過最近二十年,劉家異軍突起啊,對了,他們當家的叫劉岐山,是個有膽有識的角色。這老小子不光是占了鴉片貿易的大頭,而且去年還在桐油買賣上大賺了一筆。估計四大洪商家族目前就他勢力最強最大了。”

王振宇細心聽著,沒有隨便插話,這時,宋浩民突然離開,過了一會又回到屋內,並將一封信遞給王振宇。宋浩民沒有說話就回到原位站立,王振宇細心一看,哦,是自己派往洪江,鳳凰,常德一帶打探消息的何鍵寫的信。

王振宇看著手裏的兩封信,突然覺得這裏麵存在著必然的聯係。

朱誌大的信平淡無奇,除了禮貌的問候之外,就是對王振宇在靖州府的改革表示讚賞。實在是佩服這位老前輩的臉皮,居然把王振宇誇成了二千年來第一聖人。也是對於商人而言,王振宇的改革無異於給他們找了一個希望,一條出路。

朱誌大表示自己的生意已經在向靖州府下轄的會同縣發展,希望能得到王司令的關照,定有厚報(王振宇把信封檢查了兩遍,沒看到傳說中的銀票,頓時鬱悶的不行,有這麽厚報的?)。

最後朱誌大還不忘預祝我們的王振宇童鞋身體健康,學業進步!

這個洪商大佬洋洋灑灑的數百字,硬是沒能讓王振宇從中看到什麽有用的。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至少這封信就代表了一種態度,也許是他朱誌大個人的,也有可能是整個洪江商幫的態度。

王振宇搖搖頭,除了感歎薑還是老的辣之外,也就不再多說什麽。

接著拆開何鍵的信,眼前頓時一亮,前麵那封信的意思王振宇頓時也就想明白了。

身為部下,何鍵的信可就直接明了的多了。

信中介紹到,洪江是湖南的商稅重地,鴉片不算,每年光是木材就有百萬收入,桐油更是四五百萬之巨。鴉片生意紅火之後,此地每年光是商稅都近千萬元,占到了湖南省的四成。

另外一個商稅重地則是常德,何鍵表示已經派人前往常德了,一有消息就立刻回稟。

洪江,常德的商稅占到了全省商稅的八成五,總稅收的六成。

如此重要,譚延闓且能放任不管,不過常德已經被辛亥革命時期和王振宇齊名的王振亞霸占了。所以譚延闓在洪江設立了第五警備區,直接隸屬於長沙,並且委派了周則範前往洪江擔任第五警備區的司令,目的很明確,就是守住這個省財政的命脈。

這個周則範說起來還是有些來頭的,他和最近湖南軍界大佬程潛是一起留日的同學。為了這個職位,程潛甚至不惜答應了譚延闓裁撤湘軍大部的計劃。

第五警備區司令部駐洪江,有兵力9個營,約2.000人,同時境域內共有十個縣團防局受其節製。

根據何鍵的仔細調查,這位周司令麾下的軍隊有足足七千人馬,是目前湘西地區數量最多的一支軍隊了。常德鎮守使王振亞以六千人次之,王振宇則以四千人再次之(前三,巨汗中)。

哦,對了,何鍵在信中還提到了一個人,此人姓沈名宗嗣,鳳凰人,據說義和團運動時曾隨羅榮光守過大沽炮台,結果因為戰敗把前途給斷送了。辛亥革命爆發,此人就依靠這宗族的威望,居然成功策劃組織了鳳凰起義。

由於田家當家的不在,因此,整個竿軍實際上已經落在此人手裏。

何鍵很快把話題轉回到洪江,不錯,很有戰略眼光,居然能猜到老板的擴張意圖。

如今的洪江讓周則範這個剛上任的警備司令折騰的不行,這廝剛上任,就直接給八大商幫攤排了四百萬元的助軍餉。

這可把商戶們給氣壞了,要知道打清末以來,官府就沒敢跟商幫的人大聲說話。如今革命了,當官的居然牛氣了,這位剛上任居然就獅子大開口要四百萬,要知道一年的商稅也不過千萬,這一暴行無異於提前征收了半年商稅,而且還不抵消原本應交的部分。

商人們頓時就不幹了,一些商戶甚至開始策劃罷市。

本來這也正常,罷市那可是基本權力,不曾想,這個周則範留學日本別的沒學會,暴力美學玩得順溜著呢!直接就把手下的大兵往商鋪門前那麽一站,那位要是不開眼關張,那對不起了,兄弟手下的弟兄就幫你開開張。得,商戶們玩不過,隻能認倒黴,在周則範的威逼下,老老實實的交稅。事情看起來是圓滿解決了,可是周則範粗暴的行為,卻在洪江商人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再看看朱誌大的信,王振宇知道,種子,發芽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烽火英雄
2南明風雨
3靖康誌
4列強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樓
6重生之金三角風雲
7興明
8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9狗頭軍師
10贗品太監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民國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曆史 【已完結】

    民國初年,兵禍不斷,硝煙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將相的後裔紛紛脫穎而出,群雄逐鹿、攬轡中原、爭霸民國,蒙塵的傳奇慢慢揭開。一位沒有被載入史書的風雲人物;一段被民國政府刻意隱瞞的曆史……遙想前朝歲...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魚83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十載磨礪,劍鋒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這是一個虛擬的時代空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亂世爭霸的遊戲,一個孤兒從一無所有開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的...

  • 憤怒的子彈

    作者:流浪的軍刀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夕陽西下,一個禿頭齙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著一碗被落日曬得溫熱的啤酒,就著幾顆幹癟的花生濫飲。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著酒意口沫四濺的吹開了牛皮。本書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將軍

    作者:荒原獨狼  

    架空曆史 【已完結】

    他是鎮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婦強取豪奪,名聲糟透,卻在婚禮當天被強拉去當壯丁,被迫成了一名軍人,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征程。從地痞流氓到抗日將軍,他步步蛻變,鬼子說他太陰險,國軍說他太叛逆,百姓說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