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文學的根底”,它在文學中的地位不可輕視。
散文的發端,曆史久遠,據科學考證,在我國的殷商時期就產生了散文,如甲骨文等。他幾經發展,成為現在極其重要的一種文學體裁。
但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
一、古代散文及其發展
古代散文,是指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區別於韻文和駢文),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為散文。
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大致經曆了五個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曆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lt;&;lt;孟子&;gt;&;gt;、&;lt;&;lt;莊子&;gt;&;gt;等;曆史散文是以曆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的文學和書籍都屬曆史散文範疇,如《左傳》等。
2、西漢散文: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除子、史、專著以外,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
3、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構造形象的方式日益繁複,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遊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代表人物有唐宋八大家。
4、明代散文:先有前後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有名的有歸有光。
5、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義理”的表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序跋、論辯、秦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銘、頌讚、辭賦、哀祭。
二、現代散文及其分類
1、含義與特點
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樣式。其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要求寫真人真事,允許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加工的程度也不象報告文學那樣嚴格,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拘束,表達方式多種多樣,能將敘事,抒情,散文熔於一爐,也可以有所側重;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它可以象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於生活片斷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也可以象詩歌那樣運用象征等藝術手法,創造一定的藝術意境。散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雜感、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遊記、書信、日記、回憶錄等。
2、散文的分類:
散文根據其內容和性質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是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以對人或事物的具體敘述和描繪為突出特色,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這是因為敘事散文所寫的人和事,大都與作者有密切的關係。所寫的人或是親人,或是師長,或是戰友,或者所敬佩愛戴的人;所寫的事或是親身經曆,或是教育大、影響深的事。因此作者與這些人和事,必然帶有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於以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以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老舍《我的母親》這篇敘事散文,讀來感人至深,就是因為作者對往事的深情追述,表現出母親博大無私的愛和“我“對母親情真意切的懷念,使得讀者無不“心有戚戚焉“。
(2)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強烈的抒情性為其突出特點。它或者正直抒胸臆、或者觸景生情,一般都洋溢著濃鬱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賦予他深刻的社會內涵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同時作者還運用象征,比擬等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如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是情景交融的散文精品,作者用清達閑雅,平正通達的語言,對秦淮河的月色燈影等,以濃豔筆觸,深溝細描,窮形盡態,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幅濃的化不開的風景畫麵,使人如醉如癡。而其中又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懷,暗示作者對社會和生活的態度,那真摯的情思更感人肺腑。
(3)寫景散文
這是以描寫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是在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於景。寫景散文 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轉換為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寫法,把觀察點的多樣化交待的清清楚楚。對景物加以生動的描繪,可以起到交待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的作用。
(4)議論性散文
這類散文側重於以議論的表達方式,闡明一個“理”字,突出對生命、社會、曆史的思考。其議論形式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靈活自如,汪洋恣肆,有情致和況味,傳達一種富有 厚重情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