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熟性
中國文化早熟的特征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顯現出來了。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中國文化實際上是一個早產的嬰兒,它是在還未足月的時候就出生了。
馬克思認為,處在原始時代的人們就像是被孕育著的嬰兒,還在母體中未出生,進入文明時代才意味著他們的出生。他曾說過:“有粗野的兒童,有早熟的兒童,古代民族中有許多是屬於這一類的。希臘人是正常的兒童。”另外,古羅馬也是正常的兒童。而古希臘、羅馬如何成為“正常的兒童”呢?是因為他們是在“野蠻時代”的高級階段,即原始父係氏族公社的軍事民主製時代,經曆了“鐵器時代”以後才進入文明社會的,而中國的情況剛好比人家早了兩個階段。
一般來說,在“鐵器時代”之前還有一個“青銅時代”。“青銅時代”與“鐵器時代”合稱“金屬時代”,都是考古學上的名詞。古希臘、羅馬是在經曆了“金屬時代”以後進入階級社會的,而中國則是在石器時代發展的最高峰的時候進入文明社會的。換句話說,中國人是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進入文明社會的。此時,中國人連青銅器都很少見到,更不要說鐵器了。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麽呢?原因就是我們的生存環境太好了。中原地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壤鬆軟、灌溉方便等諸多優良的自然條件,最終促成了中國文化、中華文明的早熟、早產。
文化的早熟既給中國文化帶來了一些先進的成果,比如古代生產力發達、無神性等,也帶來許多負麵的因素,比如王權發達、發展後勁不足等。近代中國的落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由於文化早熟造成的。
二、多樣性
前麵已述,由於地理的廣袤,中國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從一開始發生就呈現出“多元”的特點,不同地區的文化遺跡都顯現出些許獨具的特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彩陶、大汶口文化的灰陶和紅陶、龍山文化的黑陶,都是原始文化多元、多樣性的體現。
另外,從神話傳說中也可以看到這一點。黃帝、炎帝、蚩尤、伏羲和女媧的事跡實際上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族群所體現出的文化特征。盡管他們的一部分由於戰爭兼並而統一於黃帝族群,但活動於中原周邊地區的那部分則仍舊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特征。而即使在黃帝族群內部,不同的氏族部落,也因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各異而顯現出不同的文化風格。這種文化的多元、多樣性,隨著以後文明的進展而不斷深化,直到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文化仍然具有這樣的特點。
雖然中國原始文化已經具備了早熟性和多樣性的特征雛形,但實際上,從總體情況上來看,此時中國文化有別於其他文化的特殊麵貌並沒有顯露出來,或者說尚沒有鮮明地展現出來。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在原始社會,人類生產力的發展進步極為緩慢,在經曆了至少二三百萬年的時間後,才從粗糙的打製石器發展為磨製石器。所以,盡管各地區的人們也會因為自然條件的差異而體現出一些不同的文化風格,但從總體上來說是大同小異的,顯現不出太多的特色風貌。比如:火的使用都發生在舊石器時代,而且最初使用的火都是來自於天然,以後發展到鑽木取火、燧石取火等;弓箭的發明都是在中石器時代,樣式都差不多,使用方法也差不多;製陶術則都是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在技術上也沒有太大差別,陶器的器形幾乎一樣。甚至最初的文字符號都很相似。例如,在仰韶文化半坡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上麵繪製的“T”、“L”等符號,有人認為是漢字的起源,但也明顯像是西方文字的字母。原始宗教的發展也同樣如此,都是從多神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到圖騰崇拜、祖先崇拜,最後出現至上神崇拜。
由於在原始時代,世界上任何民族在文化上都表現不出太大的差異,所以如果這個時期有外星人來地球考察,他們會感到大失所望的。因為他們所看到的不論什麽地方的人,生活方式幾乎都是一樣的:人們或赤身裸體,或用樹葉、獸皮遮羞;或一群一群地追逐野獸於平原草地之上、山麓森林之間;或圍繞著捕到的獵物歡呼雀躍,手舞足蹈。發生戰爭的雙方都是手持石器、木棒相互砍砸、擊打,甚至直接用拳腳相毆,戰作一團,毫無章法,勝利果實由搖搖晃晃站起身的人較多的一方獲得……諸如此類,基本一樣,毫無二致。
中國文化也同樣如此。中華民族在這個時期與其他民族一樣,由於受生產力因素的限製,尚難以展示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但是,產生日後文化差異的基礎是存在的,如地理環境的因素、生產力發展的因素,等等。
§§第三章 中國文化的幼稚時代——夏商時期
大約在公元前22世紀末或公元前21世紀初———還有人認為是在大約公元前23世紀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邁進了文明的門檻,建立了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朝。夏朝和繼之而起的商朝一共統治了1000年左右的時間。夏商文化與原始文化交接,仍處在中國文化發展的早期階段。如果原始文化用人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以前這個階段來形容的話,那麽夏商文化則是處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即一個人從三四歲到五六歲的樣子,其特征必然是充滿了幼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