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 年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文學評論寫作”試題。自擬題目,就小說《雪地裏的期盼》寫一篇字數1500字左右的評論。
過年了,這天正是除夕。老人心裏清楚著呢。為了記住這個日子。他幾乎天天扳著手指頭數。況且遠處隱隱約約的鞭炮聲也早就傳了過來。這怎麽會錯呢?他想,再跨過這個日子自己就八十歲了。老婆子活到七十二歲就走了。自己一個人又強撐著活了這麽多年。想想也值了。
雪是從頭天夜裏開始下的,紛紛揚揚像撕扯著破棉絮。看樣子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老人歎息一聲,心想,這雪也太大了,孩子過來給自己拜年可就遭罪了。滑滑溜溜的,那個討人喜歡的小孫子準得摔跤。老人心裏就隱隱有些痛。
他是過小年的那天搬到這裏的。搬到了這個離村子幾裏地的半山坡上。山坡上有兩間低矮的土坯小屋,是廢棄的護林房。老人覺得有這麽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滿足了。
可有時老人心裏也會突然暗淡起來。心裏就想,也許自己不該搬到這兒的。自己歲數這麽大了,在這裏缺吃少喝的,萬一有個病災的就更麻煩了。再說了,兒孫們來一趟太遠了。可轉念一想,不到這裏來又能到哪裏去呢?三個兒子家都輪流住過了,雖然有些老眼昏花了,但老人看得清清楚楚,沒一個兒子媳婦拿正眼看他的。都拿他當臭蟲了。叫他們煩心厭惡。吃的喝的就更不必說了,涼的餿的也不嫌,可也總是缺上頓少下頓的。等再次輪到小兒子家時,三媳婦倒是個痛快人,三把兩把就把他推了出來,跟在他身後軲轆著滾出來的還有那個盛著他所有家當的包裹。三兒子鐵著臉圍著他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就幹脆把他送到這地方來了。倒是還有些孝心,怕爹餓死凍死,睡著帶來了一些能夠打發肚子,遮體擋寒的物什。
從一大早起,老人就熱心地等著盼著。不知怎麽了。老人這天特別想兒孫們,想著想著眼睛就紅了,心裏覺得憋著那麽多的話要對他們說,他佝僂著身子一次次懷著希望走到雪地裏,又一次次失望地折回來。雪地裏滿是他深淺不一的腳印。雪一會兒就把腳印蓋了,可隔一會兒腳印又出現了„„
這一天好漫長好漫長,老人流了幾次淚後就把所有的淚流幹了。等夜色漸漸把小屋吞沒的時候,老人心裏就麻木了,他不想再出去了,幹脆找出那瓶藏了很久,親戚給的老白幹喝了起來。可喝著喝著淚就又來了,淚就不聽使喚地往外流,順著滿是皺褶的臉頰曲曲溜溜的往下爬。老人猛灌下幾口酒後就嘟嘟囔囔責罵自己,沒出息的,該死不死„„
喝著喝著老人就感覺滿腦子都是白茫茫、空曠曠的雪地,眼皮也沉沉地睜也睜不開了。好在心裏還清醒著呢,念叨著,老了就是老了啊,連酒量都不行了,才這麽點酒就醉了。想到這兒,身子一歪竟差點倒下了。於是,就想躺到土炕上去踏踏實實睡一覺。邊起身邊一個勁地囑咐自己,早睡早起,孩子們一大早肯定會來給自己拜年的!
脊背剛觸到炕麵,老人突然想,該把房門敞開的,自己不是喝多了嗎?喝多了肯定睡得死豬一樣,孩子們過來了隔著門會叫不醒自己的。於是,就磕磕碰碰地下去把門敞了。門一敞,一股寒風就撲了過來,老人被刮得一個趔趄,趕忙又把們關閉了些,留一點點縫隙,虛掩著。
正在酣睡中,老人懵懵懂懂地聽到門響了一聲,心裏一陣驚喜,想,一定是孩子們來了,就想爬起來。可爬了幾次,身子就是不聽使喚,石塊般沉重。無奈,隻好微微抬了抬頭,睜開迷離的睡眼望了望。心裏猝然一驚,他竟然看到了一條狼。細一琢磨,心裏就責罵自己,怎麽會是狼呢,這地方狼早就絕跡多年了,怎麽自己會糊塗到這種程度呢,老不死的,明明是自己老眼昏花了嘛,怎麽會把兒子看成狼呢?
其實,老人一點都沒看錯,進來的確確實實是一條狼,是一隻饑腸轆轆的惡狼。惡狼沒等老人有絲毫反應,就一躍跨到了炕上,急迫地噙住了老人的脖子。
一刹那,老人醒了。但他沒有作任何本能的反抗與掙紮。奇怪的是,被咬的地方並沒有絲毫的痛感,隻覺得心裏的某個地方瞬間裏被無數根針刺紮了幾下。老人很坦然,坦然地接受著這一刻的到來。他想,這也許是命中注定吧。既然是命中注定的就該順其自然的接受,就該無條件地等待一切盡快結束了斷。隻是在最後的時刻,他心裏還是熱著動了一下,他默念著,像是跟狼做著最後的磋商,其實是在哀求狼。他哀求說,狼呀,你可要把我吃幹淨啦,別剩下一些閑渣碎肉的,叫兒孫們看著心痛。不要留下點滴的跡象啊,就讓他們覺得爹是失蹤了或者是到一個別的什麽地方去了。
狼沒能滿足老人最後的願望,他吃了一會就停下了。
狼吃飽了,心滿意足地臥在炕上。它不想馬上離去,外麵太冷。雪太大,很難覓到可吃的東西。它想在這兒多呆些時日,在這裏一時半會還有吃的,並且它覺得要不了多久還會有人來的,那可是送上門的美餐,費不了多少力氣就可以飽餐幾日了,想著想著就美美的睡去了。
於是,狼開始在大雪覆蓋的小屋裏焦躁的等待著。
可狼錯了,他等著盼著。等把能吃的吃完了還是不見有人來。又過了幾日,狼感覺有些饑腸轆轆頭昏眼花了,就想放棄這兒,想到外麵覓食去。可狼用爪子一撓木板門就慌了。外麵雪太大,竟然把門堵死了。嚴嚴地沒有一絲活動的縫隙。它頭撞爪抓,結果還是無濟於事。最後竟使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精疲力竭地癱在那兒。
沒多久,狼就圓睜著雙眼頹然地嗚呼而去了。
二、材料分析:
1、這是一篇令人沉重的小說,老人被子女拋棄了,被狼吃掉,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感,小說譴責了那些不講孝道的人。
2、小說通過很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了一個慈善而孤獨的老人的矛盾心理,一麵是被兒孫們無情拋棄的現實,一麵是老人對兒孫們的思念和擔心。在老人被狼吃掉時,老人心想的還是兒孫們。
3、小說有很深的隱喻意味。老人是被狼吃掉的,狼喻指那些拋棄老人的人;狼是被餓死的,隱喻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也不會有好下場。
4、故事簡短,但情節曲折有致。老人被拋棄在護林房的小屋裏借酒消愁,千盼萬等,等來的卻是狼,老人被狼吃掉,這是故事的第一個波折,小說寫到這裏,已讓人觸目驚心。小說繼續寫到狼在小屋裏等人上門,可無人上門,狼被大雪困死,這是故事的第二個波折,也是故事的高潮,這個結尾出人意料,又耐人尋味,讓讀者深思作品的深層意味。
5、口語化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典型化環境的渲染,讓小說在平靜的敘述中有一種奔湧的情感力量。
三、學生考場評論文章選錄。
老吾老
——簡評小說《雪地裏的期盼》
王莉莉
我是眼裏含著淚,揪著心才讀完這篇小說的。
《雪地裏的期盼》,毋寧說是在失望中精神上說服自己的期盼了。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孤苦伶仃的,有兒女卻因兒女的不孝不能享天倫之樂,被趕到半山坡的小土屋中,除夕夜裏還惦念著孩子會來給自己拜年,其實心裏也許知道殘酷的事實會怎樣,卻還安慰著自己,給自己希望,不讓這希望死去。最後在濃烈的期盼中卻等來了饑腸轆轆的餓狼,然而在被狼撕咬結束生命的那一刻,老人仍在為兒女操心,希望能狼能把自己吃幹淨了,別留下些閑渣碎肉的叫兒女看著心痛。這是多大的愛,又是多大的悲哀!
這篇小說之所以成功,首先在於真實、細致地塑造了這位期盼中老人的人物形象。讀完小說,腦海中就有了這樣一位在風雪中,站立在小土坯屋門口,不停地向山下張望的老人,眼裏盡是期盼,期盼著兒孫們來拜年,又滿是擔心,擔心著雪一直不停,“滑溜溜的,那個討人喜歡的小孫子準得摔跤”。“一次次滿懷希望地走進雪裏,又一次次失望地折回來”,小說從行為和心理描寫中深度刻畫了老人的性格以及對不孝子孫依然的愛。這樣一位老人被三個兒子趕出來,卻想到自己這麽大歲數,不該給兒孫們添麻煩,心裏滿是坦然的老人,看似堅強,卻在等待了漫長的一天之後,淚都流幹後,獨自喝悶酒,邊喝邊流淚,實則暴露了他內心的期盼幾乎要被摧毀了,他的內心其實沒有那麽堅強。這樣一位立體化的形象化的人物就躍然字間了。小說塑造人物必不可少的還有人物的外貌描寫,作者沒有端正筆墨特別來描寫老人的樣子,然而我們讀後心裏卻都有了老人的影子,特別是那淚“順著滿是皺褶的臉頰曲曲溜溜的往下爬”的情景,讓人難受讓人揪心。
在小說的情節上,時間跨度隻在除夕和之後的幾天,而重點在於除夕這漫長等待的一天。主要人物隻出現了一個——這位老人,小說還描寫了最後將老人吃掉卻被困在小屋中死去的狼。老人等待兒孫的行為和心理描寫情節剛已在前文中分析,我們來分析這隻狼的出現在情節上給小說帶來的作用。狼的出現,是小說極盡描寫老人在雪地中期盼又在酒中睡去後出現的,可謂“神來之筆”。首先,讀者想不到老人最後給兒孫留的門,竟然讓狼進來了,情節有了轉折。其次,狼將老人吃掉後在小屋中等盼,卻被屋外的大雪將門堵住,最後也被餓死在小屋中,這不恰恰從側麵說明了雪已經下得很大,時間已經過去很久,然而老人的兒孫們依然沒能來這樣一個事實麽?再次,這隻狼還是兩個形象的化身——老人的兒孫和老人自己。狼象征著老人的兒孫,因為那長大成人,從小受老人疼愛的他們,如今卻不贍養老人,不正如這隻吃老人的肉,喝老人的血的狼麽?他們那石頭般硬邦邦的心,恐怕與狼無異吧?狼也象征著老人,那是狼同樣像老人一樣,在小屋中翹首企盼的時候,最後又雙眼頹然的死去,狼是孤獨的,老人是孤獨的,而孤獨的他們,注定要孤獨的死去。
小說的環境描寫從側麵烘托了人物,加強了情節的鮮活性,特別是天氣的描寫,這場雪始終貫穿著整篇小說,也是由於這場紛紛揚揚像撕扯著破棉絮的雪,更加強了小說的悲劇色彩,這場寒風,將那期盼都吹散在雪裏了。
總之,這篇《雪地裏的期盼》,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小說的鮮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極致烘托的故事環境所帶來的效果,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感動與震動。在生活中給人以啟迪——愛父母,善待老人吧,我們該怎樣去愛父母,老吾老,相信在讀完小說後,每個有良知的人都知道該怎麽去做了。
精辟寓意和平靜敘事下的悲涼
劉雪文
喜慶的除夕,悲涼的結局;熱切的盼望,冷漠的親情;拳拳的父愛,狼子般的狠心„„
一個用平實的不泛波瀾的語言講述的故事,結局是一份血釀的悲涼。悲慟到極致是無聲的,大悲無淚。在平靜的筆觸下之留著讀者沉重的感歎。其功力之深,在於作者巧妙地構思與寫作手法的獨特,整篇文章自然而不顯絲毫雕琢的痕跡。
首先,作者選用對比差異強烈的事物融合在一起。悲涼的結局發生在熱鬧的除夕之夜,熱切的盼望最終在雪夜中幾經掙紮而熄滅,都在無形中加重了文章的感情上的力度。這種對比是自然的,符合常情的因而並不突兀,卻又有意識地做了背影鋪墊。
其次是寓意的深刻性。文章的結局是老人悲慘地死在了狼的利爪之下,而在文章末尾意味深長的提到的那扇推不開的門也清晰地告訴了讀者,害死老人的真正凶手不是狼而是像狼一樣泯滅了人性的兒孫。在老人的幻覺中,兒孫幻化成狼。作者用狼來代指不孝兒孫,將那種凶狠殘酷的行徑活活的表現在紙麵上。不孝子的嘴臉用一匹餓狼來體現,形象而貼切。
第三,極其細致的文章描述在細節上撩撥了讀者的心弦。將老人臨死前的心理描寫得極其細膩,將老人那股無奈求死以解脫的心情和未能見兒孫最後一麵的失落心理描繪得細致入微。這種卑微又偉大的感情刺痛了讀者,它在細微之處的描寫將文章的意圖表現得更加明確:垂死之時而不求生,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的,語言平和而沒有激烈的字眼,但平和背後卻含著極大的悲涼。作者無意煽情,卻又仿佛不經心地釀造了一種沉鬱淒涼的氛圍,“他佝僂著身子一次次懷著希望走到雪地裏,又一次次失望地折回來。雪地裏滿是深淺不一的腳印,雪印一會兒就把腳印蓋了,可隔一會兒腳印又出現了„„”這是一段令人心酸的文字,在作者的描述下仿佛老人的腳印就清晰地延伸在讀者的眼前。
期待是令人感覺美好的感情,而期待被一點點的消磨的過程卻是最令人折磨的。作者匠心獨運以此為切入點將老人和兒孫放在道德天平的兩端,使之強烈失衡。作者的意圖在於:他讓讀者去見證這個期待被一點點摧毀直到熄滅的過程,他讓敘事一直都站在老人的角度和心理上,他讓讀者去承擔老人那痛苦的無望的心情斥責不孝子孫。從文章的表麵來看,作者並沒有直接去抨擊不肖子孫,甚至站在老人的角度展現的全然是慈愛憐惜的感情。“這雪也太大了,孩子過來給自己拜年可就遭罪了。滑滑溜溜的,那個討人喜歡的孫子準得摔跤„„”這樣暖意融融的親情的另一麵是兒孫不孝的嘴臉,雖無作者憤怒的批判但在強烈的對比下,讀者心中充滿著壓抑憤怒又悲涼的情緒。這種複雜的感情,作者沒有平鋪在紙麵上,而是通過巧妙地寫作手法傳遞給讀者。文章的大悲大慟更深入骨髓,帶給人刺骨的寒意。
文章用於平靜的敘述方式展現了一個悲情故事,怒與悲不是浮在表麵那麽直接與淺薄,而是滲透到字裏行間讓讀者產生沉甸甸的共鳴。文學的價值也在於此,情感是複雜而微妙的,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要表達的感情,這樣的文章便是成功的。
大雪紛紛裏的一聲歎息
林森
小說《雪地裏的期盼》描寫了一位八十高齡的老人被不孝的兒孫遺棄、在大年初一被一隻惡狼吃掉的故事。也許這類小說的題材並不算新穎,但卻十分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在這篇小說中,作者通過多種寫作技巧的運用和情節的巧妙安排,讓故事煥發了新的活力,為這種常見的故事題材增添了一些新的感染力,換句話說,也許故事的結局聰明的讀者讀第一段就能猜到,但這這並不妨礙這篇小說成為一篇亮眼之作。讀罷小說,相信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受到一些觸動,留下一聲歎息。
首先,我覺得這篇小說最出彩的地方是故事後半段狼的出現。這是一種象征手法的運用,“狼”其實就是象征那些不孝的兒孫們。在狼出現的那一刻,老人嘀咕“這怎麽會是狼呢,這地方狼早就絕跡多年了”,這也含蓄隱晦地表達了狼的象征意味。老人為兒孫辛勞一生,晚年卻落得如此淒涼。老伴過世,自己在幾個兒子家受盡冷眼旁觀,並且在小年夜被三兒子送到半山腰上廢棄的護林房。老人在大年初一苦苦地等待著兒孫們來給自己拜年,不料等來的卻是一隻結束自己生命的惡狼。“狼”在此刻就已經象征著那些不孝的兒孫們,而最後“狼”的結局也很可悲,雖然貪得了一時的好處,卻也同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在此處作者似乎想以一種警醒的方式告訴讀者“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或許那些不孝的兒孫們現在還能逍遙一時,但他們的晚年很可能結局比老人更淒涼。
其次,出眾的心理描寫為小說增色不少。小說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平鋪直述、娓娓道來,而老人的心理活動也貫穿小說始終,成為小說的線索與脈絡。故事的發展是以老人的心理活動變化為軌跡的。“過年了,這天正是除夕,為了記住這個日子,她幾乎天天扳著手指頭數”,從故事的一開篇作者就以寥寥數語將老人對除夕的期盼表現得活靈活現。“老人一聲歎息,心想,這雪也太大了,孩子來給自己拜年可就遭罪了。滑滑溜溜的,那個討人喜歡的小孫子準得摔跤。”又從另一個側麵表現出老人對兒孫的疼愛以及既盼著他們來給自己拜年而又不希望讓兒孫受累的矛盾心情。“老人這天特別想念兒孫們,想著想著眼睛就紅了,心裏覺得憋著那麽多的話要對他們說。”“這一天好漫長好漫長,老人流了幾次淚後就把所有的淚流幹了。”則表現了老人的失望之情。“明明是自己老眼昏花了嘛,怎麽會把兒子看成狼呢?”即使在生命結束的前一刻,老人在心中考慮的還是兒孫的利益。正是在一次次形象、生動的心理活動描寫中,讀者感受到了作者所賦予的故事的內涵,讓讀者與之產生共鳴。
最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是小說的另一特點。故事或許隻是杜撰的故事,但它卻折射了真實的社會生活,留給人深沉的思考,這是小說的成功之處。老人隻是這個社會中千千萬萬個晚景淒涼的老人們的一個縮影,多少個這樣的老人,就有多少條不孝的“惡狼”。我們讀到這篇小說會為這個老人感到痛心、感到惋惜,會對那些自始至終沒有出現過的不孝兒孫們深深譴責,掩卷而思,也許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更多,我們應該盡自己的努力讓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最起碼,我們自己不能成為“惡狼”,最起碼,我們應該減少身邊的“惡狼”。紛紛揚揚的大雪中的期盼,究竟刺痛了誰的心,又在空空的曠野上留下過多少沉重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