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暫時沒有前往西楊村,停留在臨潼縣城,對外的說辭是準備工具,實際上是在查閱資料和想接下來該怎麽做。不查資料還好,一查更是不知道怎麽做了,原來西楊村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兵俑了,在地方誌上記載,明朝末年,就發現過一次,那次同樣詭異,更有太多相同之處。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末農民大起義,由於戰禍連綿,驪山腳下難民雲集,西楊村頓時湧入了不少逃難的百姓。和1974年一樣,驪山附近同樣是春旱無雨,村中井很少,隨著人口的大量匯集,已無法滿足眾人的需求。於是,難民們便組織起來,到村南的荒灘上,離秦始皇陵約三裏地的低窪處掘井取水。這裏是西楊村最低的幾處地方之一,打井很順利,五六米下去,水就湧出來,隻是持續了幾個小時候,水又不見了,一點水都沒有。
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聞所未聞,大家頓時議論紛紛。沒有水可無法生存,於是眾人商議後,派了一個膽大的人下井查看情況,看看到底因為什麽原因導致水突然消失。人綁著繩子放下去,等了許久沒有消息傳出來,呼喊他也沒有回應,往下看居然朦朧一片,根本看不到人。突如其來的變化,立刻準備將他拉上來的時候,突然,聽到井下一聲恐怖的慘叫,隨後再無聲音傳出。大家急忙將人拉上來,隻見他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大家連忙將人抬回村中,用薑湯灌醒,這人倒是行了,可嗓子眼咕嚕地亂叫著用手比畫,但就是說不清是何緣故,已經成了瘋傻之人。
詭異的事情,搞的人心惶惶,有人害怕,有人還是不以為然。一大膽的漢子提刀重新下井,想去看個究竟。人才下井,火把就熄滅,從井底居然有寒風襲來。火把熄滅了,大漢還是沒有退卻,繼續往下,直到進入井底。由於眼睛一時不能適應井底的灰暗陰森,大漢便以手摸壁,四處察看,發現井壁已被水泡塌了厚厚的一層。正在這時,隻聽身後嘩啦一聲響動,大漢打個寒戰,急轉身,見一塊井壁塌陷下來,隨之出現了一個黑乎乎的洞口。借著朦朧的月光,洞口處站著一個凶神惡煞的妖怪,晃蕩著似在向他走來,那妖怪隻有臉,沒有身體,不是妖怪是什麽?
大漢心中驚恐,還是本能地舉刀向妖怪砍去,隨即向井上發出呼救。刀砍空了,那張人臉已經撲過來,此時大漢被拉出井口時,已麵如土色,含糊不清的說了什麽,唯一能聽清楚的就是“妖怪”兩個字,連續的呼喊後,隨後昏倒在地。無論怎麽呼喊,人都不見醒來,檢查了身體,也沒有發現有傷口,請來了赤腳醫生,根本不知道什麽原因讓他昏迷。
又一次出現了詭異的問題,沒有人再敢下去,村裏的老人回憶說,是挖到了土地爺,是惹怒了土地爺,才會遭遇橫禍。於是眾人拿出了珍貴的食物祭拜,隨後將井填土封死,再也沒有發生其它詭異的事情。村中秀才,將此時記錄下來,一直留在西楊村,直到後來被收錄進縣誌。這些記載屬於“四舊”,原本是要被燒毀的,但是存放縣誌的文化館,裏麵的工作人員許多都被批鬥,根本沒有人去處理這些事情了,反倒是讓這些資料留了下來,才能再次展現在世人麵前。
如此詭異的事情,讓考古人員更加遲疑了,擔心繼續挖掘西楊村的兵俑,還會出現什麽詭異的事情,真的出現了,都不敢說出去,現在的政策就是這樣,誰都不想惹上大麻煩。考古隊的猶豫不決,在第四天的時候,終於有了決定,不是他們想到了辦法,而是被逼無奈,中央再次傳來了命令,江青迫切的需要法家的言論和實物,以便為其政治目的服務。在這種背景下,考古隊哪裏還敢按兵不動。
7月15號,省考古隊帶著市、縣的專家,趕往了西楊村,並在村旁紮營,開始了挖掘工作。白天隻是象征性的查看了地形,當天晚上,等村中人睡去之後,考古隊偷偷搞了祭拜,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鬼怪,至少求一個心理安慰。
也許是想的太多了,也許是祭拜起了作用,挖掘工作進展的很順利,沒有再遇到什麽詭異的事情,但是出土的兵俑碎片都很好,別說稍微完整的,根本就沒有。這和眾人心中所猜想的兵俑群,有著太大的差距,難道這裏隻是散落了一些兵俑而已?考古隊的專家們,都不認同這個觀點,從已經挖出的封土來看,絕對是個大型陪葬陵墓,費了那麽大功夫修建一座陪墓,怎麽會隻有這麽點東西?眾人也想過是否被盜墓了,但是迄今還沒有發現盜洞,甚至連痕跡都沒有,被盜墓的可能性極低。
挖掘工作不得不再次停下,各種因素壓力之下,考古人員都很壓抑,就在此時,突然一個老人開口,指了一個位置,讓考古人員從那裏下手,這位老人每天都在這裏,看著挖掘,以前沒有說話,今天是第一次開口。考古人員以為是村裏的老人,或許知道些線索,試著從那裏開挖,很快,就出土了幾件保存較為完好的兵俑。眾人興奮不已,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當天就挖出了二十餘個保存較為完好的兵俑,還有上萬的碎片。在眾人興奮之時,忽略了老人,等他們想起老人的時候。已經看不到人了。晚上,袁仲帶頭,想去村裏找到那位老人,至少也要說聲謝謝。然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村裏根本沒有那麽一位老人,眾人心中不免又生出了恐懼,原本以為詭異的事情停止了,原來一直都在,隻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當天晚上,考古隊再次偷偷搞了祭拜,不知道祭拜的是誰,總之希望一切順利。事實上,接下來一切都很順利,兵馬俑一號坑洞徹底展現在世人麵前,得到了太多具有極大曆史研究價值的東西,比如兵馬俑、青銅箭頭、兵器、戰車等等。在一把戰戟上,驚喜的發現,在戟頭的內部鮮亮地刻著“三年相邦呂不韋造寺工口”等珍貴銘文。這一發現,在提供了確定兵馬俑坑為秦始皇陪葬坑重要證據的同時,也讓世人再度回憶起,戰國時期在中國曆史上兩個閃光的名字:秦始皇、呂不韋。
呂不韋是誰?秦朝大名鼎鼎的權臣,家有奴仆萬人,甚至一度權勢蓋過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怎麽能容忍呂不韋,一步步將他逼迫,最後直到被放逐,抑鬱而終。世人都知曉秦始皇和呂不韋之間的爭鬥,完全是水火不相容,如果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怎麽會出現呂不韋監製的兵器?想必以秦始皇的性格,絕對不會容忍這種情況出現,難道這兵馬俑不是他的陪葬陵墓?兵馬俑和兵器,可以確定是秦朝特有,如果不是秦始皇的陪葬陵墓,那麽又有誰有這等權勢和財力?呂不韋倒是有可能,但是晚年被放逐的他,死後都要悄悄埋葬,墓碑都不敢刻自己的名字,又怎麽可能埋葬在秦始皇選定的陵墓附近?
難道現在熟悉的曆史,並不是真實的曆史?那麽真正的曆史是什麽,傳言中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會是因為這個原因嗎?這其中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一時間有太多的疑惑,也有太多的發現,但是考古隊都高興不起來,因為李專家死了,莫名其妙的死在了獨自住的帳篷裏,就在兵馬俑一號坑被徹底發掘出來的時候。屍體送去了醫院檢查,沒有任何外在傷口,也沒有中毒,死因是個不解之謎。
想到李專家下井中遇到的詭異事情,知道內情的人不免猜測,是不是和兵馬俑有關係,畢竟死的太詭異了,而且時間剛好在兵馬俑一號坑徹底挖掘出土的時候,若說隻是巧合,沒有人能完全相信。但是心中的疑惑和恐懼,隻能深深藏在心底,關於李專家的死亡報告,是由醫院出具的,死亡原因填的是未知,由於此時正是兵馬俑出土的關鍵時候,李專家的死被壓下來,外人根本不知道,所有考古工作人員,都被下了封口令。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上層的權利鬥爭使然,否則因公而死的李專家,至少也是個烈士,再不濟也不會連一絲一毫的記載都不準留下。
參加了上次小會議的專家們,沒有將那次會議記錄上交,也沒有將記錄燒毀,因為不希望李專家就這樣不明不白死去,於是幾人商議後,將記錄用檔案袋裝封,放在縣文化管,然後幾人寫下了一些補充的東西,還附帶了一份死亡檢查報告。檔案上的保密等級極高,隻有省級以上的行政級別的人,才有資格查看,但是他們又怎麽會來小小臨潼縣,這份記錄將被保存下來,等過了這段特殊時期,總有機會等到後人看到的那一天,至少會有人記得,兵馬俑的挖掘,還有一個無名英雄。更重要的是,也許有一天,未解之謎可以被破解。
從這之後,出於政治等各方麵原因,的確沒有人再提起李專家,甚至第一次前往西楊村的事情,也被抹去,世人所知道的,7月5號那一天,才是考古隊第一次到達西楊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