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企業的研發投入和人員狀況
獲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能力,必須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才能得以實現。近幾年,隨著國家和企業對製造業自主創新發展的重視,我國在R&D方麵的投資規模隨著製造業的發展和效益的提高不斷擴大,有研發能力的大中型企業從事研究和開發的科技人員數量也不斷增加,獲得的自主創新成果也日漸豐富,對推進我國自主創新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新技術領域,中國的製造業正在走向核心技術逐漸獲得突破的階段,一大批高新技術製造企業正在成長壯大,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腳步也越來越快。
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研發人員和投資都穩步增長,研發人員的數量從1995年的37.6萬人增加到了2005 的76.0萬人,研發資金從141.7億元增加到了1250.3億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了1.01倍和7.82倍;大中型企業的研發費用占全社會的比重,經曆了先降後升的過程:1995~1998年,該比例從40.6%降低到了35.8%,這與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經營困難是密切相關的;然後從1998年的35.8%上升到2005年的51%。這種變化反映出了在自主創新的經費投入中,大中型企業正在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這正是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的內在動力。
二、製造業研發投入和人員狀況
在整個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的大背景下,製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在加強,列出的是2004年和2005年製造業各行業研發人員和經費的情況:
2004年和2005年的製造業研發人員是56.98萬人和66.94萬人、經費投入為892.77億元和1184.40億元,表現出了大幅增長。就具體行業而言,有如下特征:
從研發人員的數量來看,2004年超過萬人的行業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0.16萬人,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9.24萬人,通用設備製造業5.04萬人,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4.77萬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4.23萬人,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3.75萬人,專用設備製造業3.43萬人,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10萬人,醫藥製造業1.99萬人,紡織業1.98萬人,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56萬人,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1.29萬人;2005年超過萬人的行業除了上述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外,金屬製品業的研發人員從0.74萬人增加到1.13萬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唯一超過10萬人的行業,而且在研發人員的排名中,可以看出高科技行業和重化特征的行業以及設備類的製造業,是研發人員密集的行業,這與它們的行業特點以及技術密集的生產特點是吻合的。紡織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產業,研發人員的數量超過萬人而且不斷提高,說明紡織業在利用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同時,注重了自主創新的工作,尤其是在中國的紡織產品遍布全球的背景下,隨著貿易摩擦的增加,僅從生產成本低的角度參與國際化競爭,不僅不能利用好國際市場擴大的機遇,反而會由於產品質量等級低以及技術含量低遭受更多的反傾銷製裁等貿易壁壘,因而更多地需要在自主創新上尋求新的競爭優勢。總之,研發人員的大幅增加,在一個側麵也反映出這些行業自主創新意識的增強以及能力提高的趨勢。
從研發投入來看,2004年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投入的行業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26.21億元,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127.47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93.43億元,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88.66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67.69億元,通用設備製造業50.92億元,專用設備製造業34.65億元,醫藥製造業28.18億元,紡織業25.32億元,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9.87億元,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6.05億元,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12.58億元,飲料製造業11.81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0.25億元;2005年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的行業除了上述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外,金屬製品業的研發投入從8.40億元增加到15.44億元,化學纖維製造業從7.94億元增加到12.12億元,橡膠製品業從9.94億元增加到12.12億元,造紙及紙製品業從8.48億元增加到11.98億元。研發投入過百億元人民幣的行業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76.67億元,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173.71億元,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26.89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18.06億元。可見,從研發投入來看,不僅技術密集的高科技行業和設備製造以及冶金石化等行業的研發投入在穩步提高,一些勞動密集的行業如紡織、食品以及造紙等行業的研發費用也提高到10億元以上,說明在一定程度上與這些行業的市場環境轉好、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企業盈利能力增強等因素有關,也與政府提倡和鼓勵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逐步實施推動自主創新的相關政策有關。
三、製造業新產品的產銷狀況
2004年和2005年,製造業新產品產值從20392億元增加到25074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從20260億元增加到23804億元,其中出口從4824億元增加到5495億元,在一個側麵反映出自主創新的市場化程度在提高。2004年,新產品產值和銷售收入都超過千億元人民幣的行業分別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通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到2005年除上述產業外,還增加了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從絕對值看,最大的幾個行業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通用設備製造業,它們的新產品產值分別是5897億元、5272億元、2627億元和1513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分別是5855億元、4578億元、2490億元和1439億元。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一枝獨秀,反映出高科技製造業的發展態勢明顯好於傳統製造業。可見,製造業的新產品銷售情況基本上和研發投入相吻合。在出口方麵,除了上述幾個行業的出口金額都在百億元以上外,紡織業的出口金額較高,2004年和2005年分別是232億元和229億元,說明傳統產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會明顯增強,經過20世紀90年代淘汰落後的生產設備,紡織業在加入WTO後煥發了新的生機,不僅繼續依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參與國際競爭,而且在推出新產品占領國際市場方麵也有了較大進展,其新產品外銷比例也分別是其銷售收入的41.5%和35.9%。
四、製造業自主創新的分布狀況
2004~2005年,製造業參與自主創新的數量從6133個提高到6476個,參與比例提高了0.6個百分點。從具體行業看,連續兩年超過300個企業參加的行業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和紡織業。從參加自主創新的企業數量,可以看出不同行業的自主創新的參與程度的差別,紡織業的數量多於其他重化工業行業,一方麵說明參與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高,另一方麵也與行業的企業數量較多有關係。從所占比例看,2005年製造業參與自主創新的在30%以上的行業有10個:醫藥製造業,煙草製品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和化學纖維製造業。可見,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製造業是參與自主創新程度比較高的行業。
五、製造業的專利申請狀況
2004~2005年,製造業的專利情況增長幅度較大,專利申請數量從40925件增加到53843件,發明專利從13547件增加到17983件,發明專利擁有數量從17102件增加到21870件,分別增長了31.6%、32.7%和27.9%,反映出製造業自主創新步伐加快的勢頭。從具體行業分布看,發明專利擁有量2005年超過1000件的行業有8個,分別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和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的擁有量分別達到了4737件和3023件;擁有發明專利數量在100件以下的行業有5個,分別是煙草製品業,造紙及紙製品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複製,後兩個行業的擁有量隻有44件和43件。發明專利的擁有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擁有情況,說明不同行業的核心技術擁有程度差別較大,衣、食、住、行類的傳統製造行業的勞動力密集特征決定了在技術創新中的能力相對欠缺,基本上不具備核心技術。因此,在高科技領域和傳統製造中加大獲得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很有必要,尤其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改造傳統製造業的速度,對提升製造業整體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