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說,金聖歎的學術思想十分蕪雜,筆墨也不無偏頗。有的失之牽強附會,有的近於文字遊戲,使人確實難於接受。後代很多有識之士都指出金聖歎評點的弊病。例如,清人周昂評金聖歎的《讀〈西廂〉法》說:“聖歎的多數讀法,實有重複累贅之嫌,有的落於文字遊戲的小道。”所以他將金聖歎原有的八十一條刪削為十餘條。而清代著名戲劇家李漁則認為,聖歎所作的《西廂》,是文人之《西廂》,非非優之《西廂》。因為金聖歎對曲文的改變,有的雖然很美,但不符音律,無法演出。還有不少小乘輪回、因果報應之說,也被後人稱為“陋儒之見”。
顯然,金聖歎並不是很完善的學者專家,他的個人性格中充滿著重重矛盾。他早期生活於明末風雨飄搖之際,對明王朝統治的弊病了如指掌,但對農民起義也沒有拍手稱道。在《水滸傳》的評點中,他不厭其煩地指出是“官逼民反”,對官場醜態竭盡冷嘲熱諷的筆墨,讀後使人感到淋漓酣暢。然而他也以同樣的筆墨來評點梁山聚義,特別是起義農民的首領,他看不到農民起義的前途,因為他看到闖王進京後的一幕。
對於朱明王朝的覆滅,他毫無惋惜追念之情。在他編印的金本《水滸》中,他修改了大刀關勝的一段話:“‘君知我報君,友知我報友’,既然君不以我們為念,殉他作甚,哭他個鳥!”他對明亡以後那些“痛不欲生”的遺老文士們也多有嘲笑譏諷的語言。所以在當時明末清初占正統地位的懷念故主的文壇,他是“逆子貳臣”。然而對剛入關清兵的燒殺搶掠,他卻又憤憤難平,仍采取冷言相譏。他的《詠柳》詩表述了對清兵屠殺平民的憤慨,批評了時人對國破家亡的麻木:
陶令門前白酒瓢,亞夫營裏血腥刀。
春風不管人間事,一例千條與萬條。
而另一首《題淵明撫孤鬆圖》則表明了他以孤鬆自居、甘當逸民的願望:
後土栽培存此樹,上天謫墮有斯人。
不曾誤受秦封號,且喜終為晉逸民。
三逕歲寒唯有雪,六年眼淚未逢春。
愛君我欲同君住,一樣疏狂兩個身。
因此,清政府明令禁止將他的著作收入《四庫全書》,蘇州本地修撰的《文苑傳》、《儒林傳》、《鄉賢傳》等書中也不準提及他的名字。同樣,清人卓爾堪編纂《明遺民詩集》,收集範圍很廣,但也將金聖歎排斥在外。
在金聖歎晚年時,從京都回來的邵蘭雪口述順治帝看了他的評點後向周圍詞臣表述的觀點,“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聽到這消息後,他激動萬分,在《春感八首》的“小序”中詳載此事,並寫道:“某感而泣下,因北向叩首敬賦。”感激涕零之情躍然紙上,顯示出偶逢知遇的興奮,使人悲憫交集。也正因為如此,金聖歎更為後人所不齒,認為他朝三暮四,“晚節”不終。
我國文人一向講究道德文章的“終身一貫製”,提倡“從一而終”。如政治傾向的變化,學術思想的轉向,就會像“失節”的寡婦,被宗族詬罵、遭社會唾棄。有些文士的作品,明知“今是而昨非”,還要苦熬著,在習慣的軌道上“堅守操持”。這就導致學術思想的呆滯和陳腐,也造就了一批口是心非的偽道學家。
世上萬物均有矛盾,人、物亦然。如巴爾紮克、左拉、托爾斯泰等世界文壇泰鬥,無論在人生經曆中還是前、後期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深刻的矛盾烙印。就是我國的許多著名學者、作家,也無法逃避性格和作品思想的矛盾。散文名家林語堂先生在他的《八十自序》中自稱是“一捆矛盾”。應該承認矛盾,承認矛盾能給作品帶來變化和飛躍。處於社會大動蕩時期的金聖歎,其各方麵所表現出來的重重矛盾,如人格上的矛盾、作品中的矛盾,甚至一部評點作品前後觀點的矛盾,也就不足為怪。如果公正地衡文量事,就應該取其精華,剔其糟粕,而不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從清乾隆年代起,金聖歎作品就嚴遭禁錮。以後他又成了“封建餘孽”、“反動文人”,其作品都是“毒草”。然而,“牆內開花牆外香”,在世界文壇上,日本的漢學家則認為:“金本《水滸》為《水滸》之極品”。賽珍珠也曾翻譯金本《水滸》,馳名世界文壇。我國的文學大師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也說過不少不失公允的話,如鄭振鐸先生評價金聖歎說:“他言論亦極大膽,能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頗有許多可以永傳者。”尤為奇怪的是,這個被曆代文壇所否定的“怪物”,在民間口口相傳了三百多年。
金聖歎生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死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他講學的貫華堂早已被夷為平地;後人為紀念他們而建造的“十八人祠”,如今也隻剩下蕭蕭竹篁,空穀鳥鳴。隻有在吳縣藏書鎮五峰山的西山塢留下了金聖歎的墓。墓地是20世紀初由吳中保墓會重建的,石碑上書“文學家金人瑞墓”。五峰山倚太湖、偎天池,靈岩諸峰,湖光山色,典雅深幽,山下農舍星羅棋布,小鎮街市繁榮。金聖歎長眠於錦繡帳裏的芸芸眾生之中。
今人往往將金聖歎與李贄(卓吾)比較,這兩人的身世、遭遇、結局都十分相似。七十老翁李贄自割喉管屈死獄中,留下《焚書》、《藏書》等多種著作,兩人死時的傳聞也頗相似。他們生前都狂放不羈,反偽道學,故後人將其歸入狂禪派一路人物。也有人將金聖歎與同時期的顧炎武、黃宗羲相比,認為他們不約而同地抨擊君主專製製度,倡言“隱約朦朧的民主思想”。
所有這些比較正反映了金聖歎學術思想的駁雜與多麵。其實,金聖歎隻是一個文人,一個狂傲的文人。
§§馬背上的大學者——明末清初思想家、詩人顧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