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然而,在眾多的傳說和評話中,唐伯虎卻是輕薄浮狂的紈絝子弟。其實,唐伯虎的私生活是嚴肅的,在蘇州滄浪亭的五百名賢祠中,就有唐伯虎的畫像。既然被列為“蘇州桑梓名賢”,理當要經過“嚴格審查”,有九房妻妾的“風流浪子”是進不了那座祠堂的。

  事實是,他與原配徐氏離異後,在憂患憔悴中,娶沈九娘為繼室,琴瑟和諧,患難與共,並生養一個女兒。他很早就染上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治之症的肺病,所以在他留存的書畫裏,很難看到較長的字卷或較大的畫幅。沈九娘去世後,唐伯虎也沒有再娶。他在住所築桃花塢,遍植桃樹,自號為“桃花庵主”、“六如居士”,在寄情丹青的同時醉心禪學。

  在明代天啟年間發現的、現仍鑲嵌在故居牆壁上的唐寅手筆石刻《桃花庵歌》中有:“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這是他的晚年作品,這時他索性將住宅改名為桃花庵。據載,他皈依佛法後,還作偈自讚:

  “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卻少不得你,你卻少不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了我。”這一首自讚很有禪宗名句“祖師東來意”的禪味,蘊涵著朦朧的機鋒和哲理。顯然,這是他在曆經人生風波以後,麵對爾虞我詐的凡俗塵寰的自我解脫。但在我們讀來,又覺得辛酸和悲哀。

  令人沮喪的是,唐伯虎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並不是由於他的書畫詩文,而是出於評書彈詞和章回小說的渲染。《九美圖》、《點秋香》和《唐祝文周四才子傳》等,這些評話和小說,在城鄉書鋪和書攤上暢銷了百餘年,被編入彈詞腳本,搬上了地方戲舞台,此後又躋身於熒屏、銀幕。一部以“唐伯虎點秋香”為主題的評彈《三笑姻緣》,居然可以接連說上三兩個月,小茶館裏天天客滿。不用說,這些“作品”不僅內容荒誕無稽,而且文字陋俗,印刷粗劣,但竟擁有廣大讀者群,足以令人洞察文明古國的悲哀。評話、小說、戲曲中的唐伯虎不擇手段地“偷香竊玉”,或喬扮女裝,或闖入民宅調戲婦女,或賣身為傭,以滿足淫欲的目的。在他的九房妻妾中,有大家閨秀,有小家碧玉,還有尼姑、丫環,她們“和平共處”,各得其所。這些肆意編造唐伯虎“風流瀟灑”和“玩世不恭”的“文人”,不管懷有何種居心,其結果都將這位在文壇負有盛名的解元公糟蹋成為“流氓”。

  明朝末年著名的民間文學家馮夢龍,收集了宋元明三代的話本和擬話本小說,編纂為“三言”。在《警世通言》中,他編進了《唐解元一笑姻緣》。盡管講述也是唐寅賣身無錫華學士府巧娶秋香的故事,卻迥異於後來書肆中關於唐伯虎“風流佳話”的粗陋和庸俗。馮夢龍是唐伯虎死後五十一年出生的蘇州人,時代距離很近,既用“唐寅”真名,想來不會完全捕風捉影。所以,這篇小說影響之大超過所有評話曲文。

  但據《蘇州府誌》道:“小說有唐解元詭取華學士家婢女秋香事,乃江陰吉道人,非唐伯虎也。”這恐怕是較早為唐伯虎辟謠的文字。後據《亭雜錄》載,吉道人點的秋香,是上海某大家眷屬的婢女,吉投身其家充當小使,與秋香一同出走,結果張冠李戴,搬到了唐伯虎頭上。實際上,小說中華學士是無錫東亭人華察,比唐伯虎小二十七歲。他中進士時,唐伯虎已去世三年。這個玩笑真是開得不小。

  “九美團圓”、“三笑姻緣”之類的故事,純屬小說家、戲曲家的編造,現在看來已毫無疑義。但為什麽此類無中生有的“豔聞”竟能風靡數代,連小說名家馮夢龍也無法例外呢?大概是早期小說被看成“遊戲文字”,對虛構和真實的界限更不講究,即使向別人頭上潑一盆“汙水”,也不會有人提出申訴。但對唐伯虎來說,生前蒙受冤屈,死後名譽上還要遭到踐踏,真是冤哉枉也了!

  近二十多年來,“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又被炒得火爆,熒屏上頻頻出現唐伯虎與秋香戲蝶遊蜂的鏡頭,先是唱著小調談戀愛;接著發展到多角戀愛;最後唐伯虎竟成了“武林高手”。用先進的傳媒手段,來深化古代揚棄的糟粕。如此大膽的曲解和無端的褻瀆,隻能使人感到無奈和悲憤!

  吳中才子唐伯虎確有“風流韻事”,他真正的“風流韻事”就是他的書畫詩文。特別是“唐畫”,不管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山水畫,不管是工筆畫還是水墨畫,每一幅畫都充溢獨特的“神韻”,堪稱“千古風流”。

  唐伯虎逝世後的墓葬,據其嗣子唐紹宗在《遺命記》中記載:唐寅於明嘉靖二年十二月葬於城北桃花庵內,至嘉靖二十二年移葬到胥門外橫塘王家村的唐氏祖塋。如今,經過修葺的唐伯虎墓處於王家村外一個高高的土阜之上,四周青鬆環抱,小溪交錯,平疇沃野,每到暮春季節,油菜花開,那燃燒般的金黃一直延伸到天邊,很是富有詩情畫意。

  明末清初以來,很多來蘇州的文人學士都要到唐伯虎墓前憑吊,留下了篇篇詩文。如康熙年間的著名戲劇家尤侗寫詩道:

  才人無祿又無年,生死悲歌甚可憐。

  夢斷東都空歲月,香鎖南國畫風煙。

  顯然,尤侗為唐伯虎未入仕途,隻活了54歲,畢生才華隻付於丹青繪事而感到同情惋惜。而另一位詩人方引諧在《吊唐六如墓》一詩中寫道:

  先生胸次海天寬,隻愛桃花不愛官。

  荒土一抔魂魄在,滿溪紅雨落春寒。

  方引諧似乎比尤侗更了解唐伯虎。他讚美了唐伯虎的襟懷、情操和思想境界,也夾雜著淡淡的失落和傷感。

  但是,縱觀唐伯虎短暫的一生,他在仕途受挫後,將自己的全部才華激情和生命活力投入於書畫詩文。其結果是曆史上少了一位碌碌無為、混溷官場的庸官俗吏,卻多了一位堪稱詩書畫“三絕”、在文壇永遠放射耀眼光芒的丹青大師。如果不是從官本位的立場來衡量個人得失,唐伯虎失去的隻是一頂“烏紗”,而他所得到的卻是足以流芳千古的風流神韻。

  經曆了四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唐伯虎故居依舊安然無恙,“唐畫”則更成了稀世珍品。永遠留在人們腦海中的人是幸運的,而唐伯虎就是其中一位。

  §§頭顱拋處血斑斑——明代東林黨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