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別號雲林子、迂翁、荊蠻民等,但民間俗稱“倪雲林”。

  他於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出生於無錫城東一個豪富優裕的家庭,幼年喪父,比他年長二十三歲、同父異母的長兄倪昭奎將他撫養成人。倪氏數代隱逸,拒絕跟元朝統治者合作,養成他自幼“白眼看俗物”的倔氣。他終年隱居鄉村,讀書作畫以自娛,蔑視權貴,看重名節,這恐怕是舊時讀書人慣有的稟性。然而,很多人在生活中碰壁後改變初衷,在名利場中混溷一生;但倪雲林卻一生澹泊自守,甘於寂寞,始終表裏如一。

  倪雲林的“潔癖”,恐怕是世所少有的。據載,他“性狷介,有潔癖,盥沐一次,常易水數十次”,以至後代有人研究他的“洗濯狂”。他齋前閣後的樹木和太湖石,都常常用水洗拭;園中落花落葉,他都用帶鉤的長竹竿一片片勾出來,惟恐腳踏花圃;倘若付錢給外人,他都將錢置放遠處,讓索錢者自己去取,從不親手交付。這種“潔癖”在防病醫學不發達的古代,隻能有一種解釋,即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厭惡塵世凡俗的心態。

  倪雲林講究飲食文化,是一位美食家。《雲林遺事》中記載了他的部分食譜,有些頗為蹊蹺古怪。如“蜜釀蝤蛑(梭子蟹)”、“黃雀饅頭”、“煮鵝灌藕”、“蓮花茶”等,都是雲林獨創。我不知蜂蜜浸的梭子蟹如何能下咽,不過我相信其烹製程序一定相當繁瑣,就像大觀園賈太君請劉姥姥吃的“茄鯗”一樣,弄到後來連茄子原味兒也沒有了。

  倪雲林嗜酒,在他的很多詩詞中,留下了江上微醺、花前舉杯、邀月共飲、雨霽酩酊、田舍小酌,甚至以飲酒為彈琴、弈棋助興……在醉意朦朧時,個性最容易得到自由發揮,這是作畫的最佳精神狀態。他寫道:

  故人邀我留三宿,豆畦蘿徑居幽獨。

  鬆醪陸續酌山瓢,燈影縱橫寫風竹。

  中國嗜酒如命的書畫家很多。張旭是個酒鬼,他喝醉酒後,“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酒素壁,揮筆如流星”。而懷素“醉來把筆猛如虎,粉壁素壁不問主”。大畫家吳道子更是沒有酒不畫畫,喝得飄飄然、懵懵然,超越了現實世界的束縛,就能開創出一片精彩的藝術天地。酒同樣也激發出倪雲林的藝術創造力,他的很多逸氣縱橫的畫,都是在醉態中揮毫完成的。他的詩友,號稱苕溪漁者的郯九成(郯韶)請他喝酒,他作畫題詩為答:

  郯君有高趣,樽酒慰閑情。

  醉吐真丘壑,毫端一笑成。

  這似乎道出了其中奧妙。在醉眼惺忪中,將“自我”與山水融為一體,於是在頃刻之間就揮灑完成。因為此時此刻的倪雲林,最能夠擺脫拘謹,最能夠丟掉世俗羈絆,最能夠將“胸中丘壑”淋漓盡致地化為“畫上丘壑”。這樣的畫最真。

  清高,純潔高尚之意,褒義詞。東漢學者、大名鼎鼎的唯物主義學者王充在《論衡》中說道:“清高之行,顯於衰亂之世”、“夫清高之節,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煩慮,擇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清高本來是與混濁相對而言的,如果沒有元朝末年汙七八糟的現實,也就襯托不出倪雲林的清高。

  倪雲林始終和官場不沾邊,也可能是由於他眼界太高,對官場要求過於“理想化”。他在一闋《折桂令》中寫道:

  草茫茫。秦漢陵闕,世代興亡,卻更似月影圓缺。山人有,堆案圖書,當窗鬆桂,滿地薇蕨。侯門深,何須刺謁。白雲閑,自可怡悅。到如今,世事難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

  他自己不想當官,還先後規勸過陳惟允、王蒙等不要出仕。他的老友周南老的兒子周遜學要外出做官,倪雲林畫《幽澗寒鬆圖》為他送行。背景是遠岫流泉,近景是澗底寒鬆,枯枝傍依。它令人想起左思《詠史》中的“鬱鬱澗底鬆,離離山上苗”。表示難以施展的壓抑以及老父在堂的牽掛,含蓄地表達了箴勸、招隱之意。

  倪雲林的“家庭成分”和他的“清高”,使他受了幾十年的冷遇。畫麵簡逸蕭疏,是“清高”,畫中沒有人物,也是“清高”。假使倪雲林是元朝順民;假使倪雲林成為張士誠的謀臣,並一同投降元朝;假使倪畫毫無特色,都是和前人千篇一律的“大路貨”,那麽批判大師就可以稱心了。但那樣一來,也就沒有了倪雲林,沒有了倪雲林的山水畫。扼殺文明,並不一定都依靠槍炮和鐵蹄。

  倪雲林28歲那年,長兄病逝。他不善治家理財,四方名士來投,“門車常自滿,樽酒無時空”。他潛心收藏名畫法帖,不少是稀世珍品,如吳道子的《釋迦降生像》、王維的《雪蕉圖》、荊浩的《秋山圖》、董源的《河伯娶婦圖》、鍾繇的《薦季直表》、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以及智永的《月儀帖》等,這些對他繪畫的繼往開來大有裨益。

  天災、戰亂和視錢財為身外之物的品性,使倪雲林家道急驟中落,他要處理債務,要低三下四地拜求胥吏,還要披星戴月地去官府等候納糧。因拖欠公糧而遭官府拘禁,終於徹底摧毀他做人的尊嚴,他寫道:“督輸官租,羈縶憂憤,思棄田廬斂裳宵遁焉。”他囑咐兩個弟弟“善守先業”,自己和妻子雇一葉扁舟,從此浪跡江湖。但在棄家前,他還做了兩件“雅事”:一是鬻田產散資財,他將變賣田產的銀兩全部送給年長而家貧的好友張伯雨,自己不留一緡錢;二是和他的忘年交黃公望,在清悶閣合作畫了最後一幅畫。從此,他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成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窮人。淺塘鴨戲,柳蔭蟬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年過半百、身無分文的倪雲林,不得不漂泊江湖。在他的《六日題》中寫道:

  寄居邱氏小偷閑,盡室逃亡夜向闌。

  縣吏捉人空裏巷,挈家如出鬼門關。

  倪雲林,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高人雅士,雖然個性有點怪僻,但這個世界卻仍然容不了他。麵對貪婪勒索的官府,如狼似虎的胥吏,朝夕變幻的政局,人情冷暖的世俗,他隻有“宵遁”。在他晚年的畫作上,又增添了一個令人心痛的名字:無住庵主。個中蘊涵著多少憤慨,幾許辛酸!

  大約半個世紀前,我去過倪瓚的老家。那時沒有公路,從無錫城步行到東亭小鎮,一路問訊,花了一個小時;從鎮上到長大廈村,繞著田間小路轉來拐去,又要個把小時。我想,在那元末動蕩的年月裏,也許隻有這個偏僻角落才能容得下這位輕賤世俗的怪僻人物。

  倪姓是當地大族,祖先於南宋建炎年間隨高宗南渡定居於此,至倪雲林父親倪炳一代,已成為“雄貲一方”的富戶。在倪雲林生活的早期,倪家宅院是恢弘而華麗的,由倪雲林設計和營築的清悶閣,是無錫第一座文人山水寫意園林。主體建築是一座方塔式的三層樓閣,閣名“清悶”,大概是取清靜、幽邃之意。這裏是倪雲林收藏圖書文玩和吟詩作畫的場所。

  全園以果樹環繞的廣沼水池為中心,西南有園內主廳雲林堂;北麵的海嶽翁書畫軒專為收藏北宋大書畫家米芾(號“海嶽外史”)的書畫而建;園東是倪雲林與友人夜聽秋聲、酬詠唱和的聽秋軒;沼池四周有綠樹掩映的朱陽館、雄敞幽靜的蕭閑館、修篁連綴的水竹居、清雅高古的雪鶴洞;此外,還有溪水清清的席龍涇、古柏森森的洗馬池。……環園遍植梧桐數千株,園內繁花似錦。顯然,這是一座規模恢弘、建築精致的江南名園。

  然而,這一切都被滾滾的曆史車輪碾成塵埃與粉末。昔日的清悶閣後來成為佛教寺院祗陀寺,再後來又成為學校。隻有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節場,人們才會想到這裏原先有座大廟,名祗陀寺,但再也憶不起這兒曾經是倪雲林故居清悶閣,曾經是“聚集四方名士,評點百代畫卷”之處。

  憑吊古人,人們總習慣有些被憑吊的標誌物,如一座古墓、幾間故居,甚至半截斷碑、數丈廢墟,殊不知其中很多是“贗品”,而憑吊者居然也煞有介事地去“浪費感情”。秦磚漢瓦,畢竟為數寥寥,一定要麵對後世依樣葫蘆拚湊的“仿製品”,惺惺作態地發一通思古之幽情,似乎也不免滑稽。但來到前人生活過的處所,即使捧一抔黃土、啜幾掬清泉,任憑思緒縱橫馳騁,卻另有一番自慰自娛的滿足感,它和“倪畫”一樣,不是在感官上而是在心靈上獲得滿足。

  如今,在倪雲林故鄉已建成倪瓚紀念館;芙蓉山南麓的倪瓚墓也經過修葺;他的清悶閣雖已杳無影跡,但“碧梧崗”、“席龍涇”、“洗馬池”等部分遺跡仍依稀可辨。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