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兒時在私塾裏讀過《千家詩》,上述絕句就是《千家詩》中的一首,作者範成大。中國古詩若滿天繁星,絢麗璀璨,但很多印象都已淡漠,唯獨這首童年啟蒙的小詩,卻仍然刀刻般地留在腦海深處。

  南宋名臣、著名詩人範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平江(今蘇州)人。28年宦海顛簸,晚年卜居蘇州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人稱範石湖。

  上方山麓的石湖是太湖支流,周圍二十餘裏,夏秋季節波濤湧動,冬春時分則水平如鏡,一碧千頃。相傳,吳亡後越大夫範蠡功成身退,從這裏進入五湖,消失在浩淼煙波中。石湖東有越來溪,攻進姑蘇的越軍來自此處,故名“越來”。湖畔築有“越城”,宋時仍留有頹台殘堞,範成大在越城故址建造石湖別墅,背山麵水,有亭有榭,遍植梅樹,宋孝宗賜予“石湖”親書。別墅包括北山堂、半圃堂、天鏡閣、玉雪坡、錦繡坡、千岩觀、夢漁軒、說虎軒、盟鷗軒、綺川堂等。當年範成大的《初歸石湖》,描述出了石湖的綺麗風光:

  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

  信腳自能知歸路,驚心時複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

  晨曦初上,曉霧未散,湖麵色彩斑斕,十裏稻香,鷺立菱塘,柳陰深處響起蟬聲一片。範成大筆下的石湖,山溫水軟,野趣盎然。

  按照蘇州習俗,農曆八月十八遊石湖。上方山下行春橋邊船舶如雲,華燈初上,如水月華灑向行春橋的九個環洞,每個環洞都捧出清輝一片,其影如串,名為“石湖串月”。清代詩人沈朝初的《憶江南》詠曰:

  蘇州好,串月看長橋。

  橋畔重重湖麵闊,月光片片桂輪高。

  此夜愛吹簫。

  時移世變,原來的石湖別墅早已蕩然無存。我曾於20世紀50年代經過石湖,這裏依舊是蕭瑟山林,荒涼蘆叢。二十多年來,百廢俱興,石湖成為蘇州的著名景區,這裏以吳越遺跡和江南田園風光見稱。數年前,我重訪石湖,湖上煙波迷茫,漁帆點點;越來溪碧波蕩漾,兩岸桑株疊翠;山麓間亭台樓閣星羅棋布;上方山上楞迦寺(俗稱上方寺)香火鼎盛(“楞迦”為古獅子國即今斯裏蘭卡山名,傳說佛曾在此山講經,寺內的七層浮屠楞迦塔是隋朝大業年間所建)。

  今日石湖,雖然已與蘇州連成一片,但仍然是城市中的鄉村,典型的江南水鄉。站在上方山高處極目遠眺,群山逶迤,湖蕩密布,峰巒如青翠皇冠,河泊若玉帶明珠,漫山茶林,遍地桃柳。“落日淡煙消,平湖碧玉搖”,人們可以將都市喧囂、世俗困擾暫時擱在一邊。

  於是,我想起了晚年居住在這方山水之間的石湖居士——範成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