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名水,晶瑩明透。在飲茶沒有成為大眾化生活習慣的古代,它伴隨著有些讀書人度過寒窗生涯。在茶灶熒熒的火苗中,在茶盞碧綠的水影裏,也映照出古代知識分子的不同際遇、心態和境界。
唐代的李紳,青年時在惠山結廬讀書,他讚美二泉水:“人間靈液,清鑒肌骨,含漱開神慮,茶得此水,皆盡芳味。”後來他中元和進士。這位以《憫農》詩二首蜚聲文壇的無錫人士,仕途坎坷,一次為宗室李錡所囚,幾被處死;一次卷入“牛李黨爭”,被貶為端州司馬。最後他終於走出逆境,出任淮南節度使,成為朝廷倚重的重要官員,病死揚州。晚年他多思鄉懷舊之作,孤獨而消沉,全無封疆大吏的威勢和“官腔”,他在《上家山(惠山)》一詩中寫道:
青山不可上,昔事還惆悵。
況複白頭人,追憶空眺望。
在淡淡的鄉愁之下蘊涵著空虛、落寞和疲憊,反映出他洞察世情後對漫漫仕途的厭倦,在無休止的人際糾葛之後所留下的是心靈上斑斑傷痕。
卷入朋黨之爭的北宋蘇軾,仕途更為坎坷,多次大起大落,但他卻活得瀟灑自如。他每到江南,就沉醉在多情的山水之間,撇開煩惱、忘卻不幸。他多次來惠山品茗,並留下七律一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鬆風萬壑傳。
這首詩浪漫灑脫,頗有超然物外的精神。但最後他引用了西晉孫登無語、阮籍悵歸的典故,透露出像東坡居士那樣明智之士,心靈深處也並非沒有澆不滅的塊壘。可見舊時從政文人確實活得很累!然而盡管如此,舊中國的讀書人仍舊看重仕途,這是因為中國曆來是官本位社會,官民懸殊不啻天淵,榮華富貴畢竟魅力無窮。這樣,就愈加顯示出陸羽這一類讀書人的可貴。陸羽“學而優不仕”,漠視功利,逃避征召,一心論茶,於804年病逝於苕溪,活到71歲。他有詩名留下的不多,有的隻有目錄而詩句佚失,但他卻留下了足以傳世的《茶經》,開我國茶道研究之先河。他生前寂寞,但死後老百姓卻公認他為“茶神”,是製茶賣茶行業的祖師爺,這種民間的“封諡”,十分富有喜劇色彩。
在陸羽以後的漫長歲月中,茶道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普及,我國的種茶飲茶,堪稱世界之最。從宮廷的“瓊林毓瑞”、“玉葉長春”,到路邊涼亭的大麥茶、茶梗湯;從京城豪華茶樓,到三家村口的簡陋茶棚;粵閩一帶,把“功夫茶”看成高品位的待客之道;在川西平原多如牛毛的小茶店中,人們喝茶、“擺龍門陣”是生活中的“必修課”;而在江南,卻幾乎是“無山不種茶”,從而將旖旎水鄉裝點得更加清朗、秀麗。
這是陸羽生命的延續和展伸,一位遠避塵世的隱者,到處播種茶道,用畢生心血澆灌的星星茶芽,結出了明妍的文化奇葩。茶道流向日本、流向朝鮮、流向東南亞、流向西歐和北美……。這也許是當年遠離廟堂“處江湖之遠”的陸羽所始料不及的。
伴隨著縷縷茶香,“茶聖”陸羽的名字傳遍華夏城市,清洌甘醇的惠山泉水千年流倘。曆來到惠山的茶客,不僅喝茶解渴、閑坐消遣,還可以從江南淡茶中調節心態、緩解鬱結、試嚐空靈、品味人生,去尋覓屬於自己的情趣和寄托。南宋著名詞人吳文英晚年在《水龍吟·惠山酌泉》中寫道:
豔陽不到青山,古陰冷翠成秋苑。吳娃點黛,江妃擁髻,空濛遮斷。樹密藏溪,草深迷市,峭雲一片。二十年舊夢,輕鷗素約,霜絲亂,朱顏變。
龍吻春霏玉濺。煮銀瓶,羊腸車轉。臨泉照影,清寒沁骨,客塵都浣。鴻漸重來,夜深華表,露零鶴怨。把閑愁換與,樓前晚色,棹滄波遠。
這首詞描繪的是惠山秋色,二泉品茗。斜陽輕抹,煙樹迷離,流泉從螭首石雕中汩汩流出,載滿瓶罐的水車,沿著綠蔭密蓋的羊腸山路嘎嘎而過,仿佛看到陸羽翩然而至。泉水晶瑩清洌,純淨芳醇。細啜慢飲,一洗遊子心頭煩躁,不禁產生化鶴歸遼、滄波棹舟的悠悠思緒。
§§石湖畔的苦吟——南宋詩人範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