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他發動一連串的進攻,宋軍每戰必敗。1040年,西夏軍隊進攻延州(今陝西延安),宋軍大敗,主將被擒,延州知州範雍被貶。在這危急關頭,朝廷任命韓琦、範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

  對於打仗範仲淹是門外漢,但宋朝傳統是文官統兵。原因在於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任後周殿前都點檢時發動陳橋兵變,一夜之間黃袍加身。為防止部下仿效他,於是就演出了不費一兵一卒而“杯酒釋兵權”的一幕。從此每逢戰爭,就由皇帝臨時委派文官任統帥,前線作戰的將領也臨時抽調,將帥對所統率的部隊一無所知,戰爭結束後統帥就交出軍權,將領則調往別處。“軍無常帥,將不知兵”,“帥”和“將”都成了皇帝棋盤上的棋子。由此造成的致命弱點是將軍帶領的軍隊,始終是一群烏合之眾,談不上什麽戰鬥力,特別是讓文官統兵就是勉為其難。

  範仲淹就像一枚棋子,被仁宗趙禎投向西北戰場。這時,延州北麵三十六堡寨全被西夏蕩平,城內防守力量薄弱。範仲淹自請兼任延州知州,他整頓軍隊,淘汰老弱,強化訓練,修複城寨,同時招還流民墾荒,鼓勵商賈活躍物流,將延州建成戰備充實的軍事要塞。他上書朝廷道,宋軍“武備廢而不修,廟堂無謀臣,邊鄙無勇將,將愚不識幹戈,兵驕不知戰陣,器械朽腐,城郭隳頹……”。他反對輕率冒進,主張進行持久的防禦戰,但他的建議未被朝廷采納。

  康定二年(1041年),韓琦擬五路進軍平定西夏,此舉得到多數人的支持,但鎮守延州的範仲淹堅持認為不可。經略判官尹洙歎道:“您在這方麵就不及韓公了!凡是用兵,應將勝敗置於度外,像您這麽謹小慎微,怎麽行呢?”範答道:“大軍一動,萬命所懸,你能將人的性命置之度外嗎?”結果六盤山下好水川一役,宋軍戰死一萬多人,韓琦狼狽逃回。陣亡將士家屬數千人攔住馬頭,哭聲震天,哀號招魂,齊聲喊道:“願你們孤魂隨韓公返家!”範仲淹歎道:“在這個時候,就很難將勝敗置之度外了!”

  戰後朝廷追究戰敗責任,撤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夏竦的職務;韓琦降為右司諫,知秦州;範仲淹降為戶部員外郎,知耀州(今陝西耀縣),以後又知慶州(今甘肅慶陽)。其實好水川之戰是仁宗親自批準的。當時韓琦持強硬立場,力主攻策;範仲淹主張持久防禦,時而深入敵境展開進攻戰;夏竦難以定奪,將攻守二策進呈朝廷,請皇帝決定。仁宗幻想一舉成功,決定采用韓琦的政策,結果遭到慘敗。

  但仁宗並沒有接受教訓,次年閏九月,又發動定川寨(今寧夏固原縣西北)之役,宋軍全軍覆沒,大將葛懷敏戰死。經過兩次慘痛的失敗,朝廷才采納範仲淹“以防守為主,攻守結合”的戰略方針,派遣韓、範兩人屯駐經州(今甘肅經川),共守邊境。此時韓琦對範仲淹心悅誠服,兩人同心協力,戍守西陲,朝廷倚為“長城”,時人稱為“韓範”。

  範仲淹先後鎮守延州、耀州、慶州、涇州,他在外圍築寨,加固邊城,作為屏障;在軍中選將練兵,招募善於騎射的當地百姓充實軍隊,繼招回流民興墾營田,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他在職權範圍內竭力改革宋軍體製上的弊端,例如,西夏軍來犯,按宋營舊規,總是等級最低的小軍官衝在前頭,範仲淹說:“將不擇人,以官為序,為取敗之道。”他命令負責練兵的將領帶兵作戰,根據來敵眾寡輪番迎敵。由於官和兵彼此熟悉,將領能珍惜士兵生命,兵卒關心將領安危,從而把將士死亡率降低到最低。

  他推行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方略。慶州西北的馬鋪寨地處敵兵腹地,他要在這裏安放“釘子”以牽製對手,遂派遣其子率部秘密行軍占領馬鋪寨,自己引兵隨行。諸將均不知去向何方,但後續部隊一到,就立即取出器械、材料,日夜突擊搶修,十天築成寨堡,取名“大順城”。等對方弄清事實後,聚集三萬騎兵前來爭奪,他命精兵出擊,敵騎佯敗,他下令勿追,事後證實果然設有伏兵。從此,慶環一路(甘肅慶陽、環縣)敵兵勢頭大減。

  他選將不拘一格。敵軍攻塞門寨時,生俘宋將高懷德,後又放回,朝廷判處發配遠方。但範仲淹上疏說:“唐朝名相張說薦用犯罪之人充當將帥,曾曰‘活人於死者,必舍生而報恩;榮人於辱者,必盡節以雪恥’。高懷德苦戰力屈,出於不得已,如果朝廷放過他,那些陷蕃宋將必將會體識朝廷大度,心向宋室,憣然來歸。”果然,此後高懷德成了他麾下的勇將。

  小將狄青從邊四年,大小二十五戰,中流矢八次,負傷後仍身先士卒頑強殺敵。經略判官尹洙向範舉薦,求才若渴的範仲淹一見便以為奇才,特地送他《春秋左氏傳》和《漢書》,並殷切地勉勵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耳。”狄青由此折節讀書,研究秦漢以來的將帥兵法。範仲淹更多方關懷,委以重任。宋軍在好水川、定川寨兩戰慘敗後,戰局急轉直下,西夏鐵騎直抵渭州城下,宋廷急調狄青前去迎敵。狄青一到前線,乘對方不備,短兵相接,一舉大敗西夏兵,挽回了戰爭頹勢。後來狄青屢建戰功,成為一代名將,官拜樞密使。

  在宋夏交界的邠州(今陝西彬縣)和慶州散居著驍勇強悍的羌族部落,是宋夏雙方都竭力爭取的力量。範仲淹多次巡視羌族各部落,在兵荒馬亂中為羌民建成承平、永平等十二處寨堡,幫助恢複生產,並約法三章,共同對付西夏。羌人稱範為“龍圖閣老子”,很多羌寨建生祠供奉他的畫像。從此羌部陸續歸附宋朝,西夏日趨孤立。後來當聽到他去世的消息時,“羌酋數百,哭之如父,齋三日乃去”。和少數民族關係如此水乳交融,這在北宋政治家中幾乎鳳毛麟角。

  範仲淹守邊三年,與士卒同甘苦,宋朝防禦力量加強。而征戰連年的西夏,死傷頗眾,加上連續大旱,無力進行持續的戰爭。慶曆四年(1044年),宋夏雙方終於達成和議,元昊削去帝號,改為“西夏主”,對宋稱臣;宋每年“賜”予銀兩、絹帛和茶。

  對範仲淹西北守邊的評價,曆來學者說法不一。在一般人心目中,所謂“名將”就應該像衛青、霍去病那樣,運籌帷幄,克敵製勝,橫掃千軍,直搗“王庭”。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也,先天不足的宋王朝,開國伊始就宛若羸瘦病夫,麵對外患強敵而無可奈何,金甌一向殘缺,國力始終虛弱,和異族交鋒總是敗北。這個抱殘守缺的王朝,在窮弱的西夏國發動的淩厲攻勢下,屢戰屢敗,連換統帥,仍一籌莫展。

  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範仲淹,采取“以守為主”方針,選拔將領,訓練軍隊,修城拓寨,結合恢複生產和商貿,從被動挨打轉變為雙方對峙,既履行了武將守土安民的職責,又發揮了文臣穩定民生的功能,在當時條件下,都已屬創新之舉,以至西北民間流傳的歌謠:“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所以,向以持獨特見解著稱的明代學者李贄,在他編寫的《藏書》中,將範仲淹列入“武臣傳·大將”,和李靖、郭元振、李光弼、嶽飛等並駕齊驅,這也並非沒有道理。

  如今,在陝西延安仍留有範仲淹守延州時瞭望敵情以及與諸將策劃禦敵的摘星樓以及當年為解決軍民飲水而開鑿的“範公井”。當佇立寶塔山頭極目遠眺,對麵山巔的摘星樓高聳入雲,依稀可見。巍巍峰岡陡壁,莽莽黃土高原,使人想起當年的金戈鐵馬、疆場鏖戰,使人想起範仲淹在這裏寫下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首詞描繪出雄渾的邊塞風光、蒼涼的高原深秋,抒發了誌士的壯烈情懷。詞人詠歎卻敵未遂的抑鬱,表達堅持守邊的勇氣和決心,以深厚的生活體驗,鑄就了特有的視野和氣魄,不失為古代優秀的軍旅作品,開宋朝豪放詞之先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