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顧愷之不僅是畫壇一代宗師,還是我國第一個畫學理論家。

  他撰寫的《魏晉勝流畫讚》、《論畫》和《雲台山畫記》,是我國最早的繪畫理論專著。這三篇畫論都收錄在唐朝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中,因而得以保存流傳。但張彥遠加個尾注:“已上並長康所著,因載於篇。自古相傳脫錯,未得妙本勘校。”可見在唐朝就已經“相傳脫錯”,現在很難通讀。

  《魏晉勝流畫讚》,是對魏晉名畫的評論。他開宗明義地指出:“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台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公元前250年韓非曾提出“犬馬最難”、“鬼魅最易”的著名論斷,顧愷之沒有“躺在前人的臥榻”上拾人牙慧,他憑著自己的藝術實踐而提出畫人最難,這是繪畫史上一大突破。

  人物有神,山水有情。畫人,不隻是“形似”,還應“神似”,需要“遷想妙得”,就是依靠作者的悟性捕捉形象背後的深厚內涵,而不是“照葫蘆畫瓢”。在《畫讚》中,他評論名畫《漢本紀》“有無骨而少細美”;評論《孫武》“骨趣甚奇”。他對《嵇輕車詩》一畫進行評論,就嵇康人物形象做了十分精辟的分析:

  作嘯人似人嘯,然容悴不似中散。處置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調暢,亦有無趣。

  “嘯”是魏晉隱逸的傲然歡叫,這在畫麵上很難表現,但這幅畫能畫出長嘯神態。畫麵內容處理都好,背景林木從容舒暢,很自然。但把嵇康畫得很憔悴,以為他飽受司馬氏政權的迫害,麵容必然“憔悴”,這就不像中散大夫嵇康的儀態。事實上他“風姿特秀”、“天質自然”,即使走上刑場,都是那麽瀟灑。“悴”不符合嵇康的氣質特征。

  再如,他對《醉容》的評論:“作人形,骨成而製衣服幔之,亦以助醉神耳……”首先要畫好人的軀體,因為主題是醉人,然後用衣服幔之。一個“幔”字,非常準確地表現出醉態溢於衣表,起到渲染酒醉後神態狂放的作用。

  在《畫讚》中,顧愷之多次講到“骨”、“趣”、“美”,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把握住對象的風骨神韻,這在以後曆代畫壇都得到繼承和發揚。

  《論畫》是論述摹畫和繪畫的方法。現在留下的全文隻有396字,從內容和語氣看,仿佛是他的講稿。

  在《論畫》中,他說明自己的畫一般是二尺三寸;要注意絹絲的斜和直,描摹和被描摹素娟的絲流對正,用鎮紙壓住,不能有絲毫移動。摹時要“眼在筆前”,如隔一層紙描摹,摹本就會失真。譬如畫山,下筆利索,不容易沉著,往往失去山的凝重感;下筆婉轉,又常在鋒棱折角處過於“曲取”,“折楞不雋”。畫人的頭部宜慢,“點睛”的上下、大小、濃淡,隻要毫厘之差,神氣就全然變樣……講述細致而具體。顯然,《論畫》是學畫入門的基本要領。

  《雲台山畫記》是一卷有關創作構想規劃的文字稿,內容是道家人物在深山隱棲修煉生活的側寫。它仿佛是一篇遊記:山影、慶雲、青天碧水,從西麓登山,紫岩堅挺,岡巒夾峙中崎嶇的山路,山勢蜿蜒如龍,挺峰直頓而上,峰陡壁削,露出丹崖絕澗。天師臨澗而坐,麵容清臒俊朗,他手指岩石隙縫中桃樹上的桃子,向弟子發問,兩弟子汗流失色,不知所答;隻有弟子王良穆然回答,他俯眄桃樹,冉冉超升……

  遠遠的山崖石澗,隱隱地現出修煉的道家;絕壁、險岩、孤鬆、山澗,上澗為涓涓細流,下澗卻是湍急石瀨;長鬆落落,卉木蒙蒙,岡上有石壇,東西矗立兩塊高大的天然石碣,宛若帝王家巍峨的左右雙闕,羽毛華美的孤鳳婆娑起舞,白虎在澗邊匐石飲水……。這是一幅複雜的山水人物畫卷,包括山水、人物、花卉、鳥獸,堪稱“巨製”。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散文式的華美文字中,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顧愷之,就提出一些表現方法上的自然科學原理。例如:“山有麵,則背向有影”,“下為澗,景物皆倒作。”講述的是山峰的背影和澗水中的倒影,涉及物體在定向光照下的物理現象。再如,“清天中凡天及水色,盡用空青,競素上下。”即除畫麵所表現的具體物象外,他承認光、色、水、天的空間存在。他還說:“色彩殊鮮微,此正蓋山高人遠也。”這就關係到色彩因空間距離而對視覺產生遠近不同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物理現象。

  讀顧愷之繪畫論著,我們深為他的“以形寫神”、“遷想妙得”、“意存筆先”等精辟畫理所震撼;更值得自豪的,是這位號稱“癡絕”的大畫家,早在公元四世紀就對光影明暗、空間遠近、色彩視覺等自然現象,用美術的語言敘述其科學的應用。因為僅在一百年前,所有這些還屬“西學東漸”的“格致”之學,仿佛是西方人的“專利”。

  顧愷之的繪畫理論,對中國畫傳統的形成和發展關係極大。繼顧愷之以後,我國又出了兩位重要畫家,一是南朝劉宋時的陸探微,一是南朝蕭梁時的張僧繇,他們都是蘇州人。盡管他們沒有留下任何作品,但後人將他們和顧愷之並稱為“六朝三傑”。唐代張懷瓘在《畫斷》中這樣評價他們的繪畫特色:“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無方,以顧為貴。”據載,陸探微的“骨秀像清”源於顧愷之。而唐初名畫家吳道子、閻立本的人物畫是師承張僧繇。以此可見,顧愷之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位中樞人物。

  氣勢浩瀚的太湖,以博大的襟懷和獨特的靈氣滋養了吳越肥沃的土壤,更孕育了一代代出類拔萃的精英。太湖一帶,曆代文人輩出,詩壇領袖,書畫巨擘,不勝枚舉。蘇東坡在《寶繪堂證》中說:“薄富貴而厚於書,輕死生而重於畫。”多少恢弘帝陵落得屍骨狼藉,多少華麗相府成了斷壁殘垣;而顧愷之的畫和他的畫論,即使是後人摹本,即使幾經轉載而“相傳脫錯”,它們卻依舊永遠珍藏在世界文化寶庫之中,可見精神文明遺產的存在,比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久遠。

  在中國繪畫史上,顧愷之永遠是一座巍峨的豐碑。

  §§萬笏朝天話範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