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顧愷之留下的另一幅流芳千古的名畫是《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是根據三國時著名詩人曹植的《洛神賦》所繪。曹植是曹操第三子,他少年英發,才華出眾,是漢魏建安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他筆下的洛神,傳說是古帝宓羲氏的女兒宓妃,其溺死洛水,後成洛水之神。曹植在《洛神賦》這篇哀怨纏綿的名作中,塑造了洛神的靚麗形象,傾訴了刻骨的思慕之情,但最後洛神踏波遠逝,給他留下無窮悵惘。

  曹植絢爛的筆觸展示了洛神璀璨奪目的風采:“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月之蔽月,飄鷂兮若流風之回雪。”洛神的美,人間絕無。遠看如朝霞托日,近看似出水芙蓉。她肩斜如削,腰細如束;頸長而秀麗,膚白而細膩;烏發如雲,盤髻高聳;秀眉纖長,彎曲嫵媚;紅唇鮮豔,玉齒明潔;眼似清波,顧盼流彩,笑靨盈盈,飄逸、清雅、閑靜……

  她的服飾更是世所未見。她身披鮮豔羅衣,耳戴瑤碧寶玉,滿頭金箔翡翠飾品,渾身點綴著光彩閃耀的明珠,腳踏雲端遠遊的繡鞋,身拖雲霧般的絲裙,隱隱散發出蘭花的幽香,徘徊在山間崖邊……

  他們心有靈犀,相互傾慕,卻引來了眾神紛然會聚。霎時間,輕衫飄揚,寬袖揮舞,淩波濤,行微步,優美多姿,柔靡旖旎……分手的時刻到了,她坐上雲車,宛頸轉看,回眸凝望,朱唇微啟,欲語又止,遺憾人神相隔,怨歎青春不再,歡會無期,從此天各一方……

  《洛神賦》辭采華麗,意境靈虛,如怨如慕,似夢似幻,濃鬱的抒情意韻中雜夾著迷蒙的神話色彩。他閃電般的思緒,華美的詞藻,刻畫女性形象的淋漓盡致,都超過了前人,令人歎為觀止。據《文選》李善注:曹植愛慕甄逸之女,後來被其哥哥曹丕搶去,不久甄氏病逝,《洛神賦》是為紀念甄氏所作。但多數學者確認這是曹植的寓意之作,他借人神不能相通來抒發兄弟難以相容、自己深受壓抑的痛苦。《洛神賦》通篇是對美的謳歌,對美的追求,透過美的失落一澆胸中塊壘,我相信後者。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創造性地完成文學藝術向造型藝術的變換。畫麵從曹植在洛水邊見到洛神開始,到洛神飄然離去為止。全卷構圖連續,山水起伏,林木掩映,在原賦濃鬱的意境氛圍中,人物隨情節鋪陳重複出現,交織著歡樂與惆悵、向往和失落、憧憬與絕望,展現了一幅幅纏綿悱惻的畫麵。

  畫卷開頭是曹植初見洛神宓妃的畫麵:神清氣朗的王子端坐水邊樹下小憩,身後站著侍從,美麗的洛神淩波而來,她烏發高髻,眉若彎月,衣飾華麗,裙裾飛揚,麵對王子想回頭離去,但又回眸凝視,若即若離。顧愷之以生動洗練的線條,刻畫出洛神“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睛,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的情景,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曹植和洛神見麵時的感情是複雜的。他心懷眷戀深情,但對神的敬畏,隻能寧心靜誌,以禮自持;而洛神卻流連徘徊,低吟思慕,身影閃爍。在畫麵上,曹植神情自若,但眉目含情;洛神遊離閃忽,向天長吟,鍾情而無奈。

  眾神會聚的畫麵是一幅幽美的山水人物畫。遠近群山綿延,奇峰異石,參差錯落,樹木蓊鬱,澗水淙淙,宛如傳說中的蓬萊、方丈仙境。貌美如花的女仙,或列隊成行,或三兩結伴,盤桓在明山麗水之間。正如原賦所寫:“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緒……”這個人神交融的畫麵,展示了更高更美的境界,似乎是對主人公兩情相悅的烘托。

  離別的場麵宏偉而悲愴。原賦中用誇張的語言說:“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畫家筆下宓妃乘車離去的場麵,是六龍齊首,鯨鯢夾轂,水禽翔衛,旌旗飄展,氣氛雄渾壯觀。雲車飛越小洲,駛過南岡,宓妃頻頻回首,默然淚流,“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卷尾的一組畫麵是:曹植呆坐洛水之濱,茫然若失。“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象,顧望懷愁。”他登上高岡,行步遲疑,情思繾綣,回頭眺望,希望能再見到洛神的身影;他駕輕舟沿河而行,在漫漫長河中漂蕩,全然忘記了回程;月明星稀,夜長不寐,晨曦初現,繁霜沾衣……他命車夫套馬駕車,雖然手握韁繩舉起馬鞭,但仍悵惘徘徊不忍離去。畫麵上出現他孤獨落寞的身影、如癡如醉的神情,表現出他悵惘痛苦的心情。

  畫家情溢筆端,描繪出美的向往、美的追求、美的失落。世上很多美好的事物,總是若明若暗,稍縱即逝,看似很近,實則遙遠,它激發強者的鍥而不舍,也觸動了弱者的多愁善感。而《洛神賦圖》之所以流傳千古,我想也許是由於畫家以細膩傳神之筆,畫出真摯,畫出人性,畫出愛情這個永恒的主題。

  曹植的《洛神賦》和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詩情畫意,珠聯璧合,相映生輝,開創了中國美術史上繪畫和文學相結合的早期範例。後人總是以崇敬的心情讚譽這幅名畫,唐人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評價它“緊動聯綿,循環超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這是就顧愷之高超的藝術表現而言,畫卷線條勻細柔潤,有一股“春蠶吐絲”的韌性,給人以嫻穆的自然感。有人提到《洛神賦圖》時說:“其筆意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傅染人物容貌,以淡色微加點綴,不求藻飾。”顯然,這是識家之言,頗恰如其分地切中“顧畫”特色。

  《洛神賦圖》現有三本,一藏故宮博物院,一藏遼寧博物館,一藏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三本格體不一致,為宋人摹本。《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名畫,比意大利名畫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要早一千一百多年。

  他將山水畫從人物畫背景的從屬地位推向主體,成為一個獨立畫種,創作了《秋江晴嶂圖》、《廬山圖》、《雲霧望五老峰》等多幅山水畫。這是畫壇又一創舉。故元人鄧文原在顧愷之的《秋江晴嶂圖》上題詩道:

  晉室風裁推“虎頭”,山川靈氣屬君收。

  指端幻出千重秀,化作江南一段秋。

  顧愷之一生創作成果豐碩,據現存的各類古籍記載,其有畫名可稽的作品共有六十七件七十六幅,當然,實際數目遠不止這些。唐代裴孝源《貞觀公私畫史》、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北宋官方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等古籍所記載的“顧畫”,就有《謝安像》、《虎貌雜鷙鳥圖》、《列女仁智圖》、《列仙像》、《斫琴圖》、《鳥雁水鳥圖》、《虎嘯圖》、《筍圖》、《蕩舟圖》、《獅子圖》等。可惜都隻留下畫目,後人已無緣“識荊”。

  但是,僅從這些零星畫目篇名就可以看出他創作題材範圍的廣泛,不僅有人物肖像,還包括山水、花卉、飛禽走獸、道釋世俗故事等,所以,人們稱他是我國山水畫、花鳥畫的遠祖,是古代畫家中的“全能畫聖”。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運籌帷幄的東晉名臣謝安,對他的畫讚揚說:“自蒼生以來,未之有也!”

  誠然,曆朝曆代都有成就卓著的傑出畫家。然而,像顧愷之那樣在繪畫的各個領域都有創新之舉並對後世形成影響的畫家,依然屈指可數。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