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包括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各個領域,而其中對兒童教育亦甚為關心,多有涉及。他從培育人才和國家的前途出發,認為“將來的世界,完全靠兒童們長大以後的活動”。1939年他在專門為兒童寫的《兒童節歌》中也表達了這樣殷切的期望:“好兒童,好兒童,未來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準備,將來落伍憾無窮。”特別是當時正處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特別叮囑:“好兒童,好兒童,而今國難正重重。後方多進一分力,前方將士早成功。”真摯地表達了對兒童的希望。蔡元培關於兒童教育的論述,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的。

  一、以兒童為本位的兒童教育思想

  在中國傳統的兒童教育中,兒童是完全處在被動的地位,往往是采取強製性的目的教育,施行單純灌輸、強迫就範、形體處罰的辦法,全不顧兒童自身的性格、興趣和願望。這完全是摧殘兒童身心、摧殘人才幼苗的專製主義的教育方法。蔡元培則反其道而行之,強調兒童教育的民主性,主張“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原則。

  蔡元培的“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思想,是同他對封建的舊教育的批判相聯係的。他認為,中國舊教育的一大弊端,是由家長和教者預設一個目標,強製兒童接受。他說:

  吾國之舊教育以養成科名仕宦之才為目的。科名士宦,必經考試,考試必有詩文,欲作詩文,必不可不識古字,讀古書,記古代瑣事。於是先之以《千字文》、《神童詩》、《龍文鞭影》、《幼學須知》等書;進之以《四書》、《五經》;又次則學為八股文,五言八韻詩;其他若自然現象,社會狀況,雖為兒童所亟欲了解者,均不得闌入教科,以其與應試無關也。是教育預定一目的,而強受教者以就之;故不問其性質之動靜,資稟之銳鈍,而教之隻有一法,能者獎之,不能者罰之,如吾人之處置無機物然,石之凸者平之,鐵之脆者煆之;如花匠編鬆柏為鶴鹿焉;如技者教狗馬如舞蹈焉;如凶漢之割折幼童,而使為奇形怪狀焉。追想反之,令人不寒而栗。

  把受教者當成了可以任意處置的物件,教育也就成了機械運動。這是對摧殘兒童的舊教育的控訴。這種強製性灌輸,是一種棍棒教育,隻要求盲從,不允許獨立思考;隻會背誦,不重理解;隻會機械地重複所學的東西,而失去生動活潑的創造力。這不但使兒童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造成了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他說:“童子之在塾也,非有愛於其課,則窳惰而不中程宜也,為師者不求其故,不言其所以,而夏楚以迫之,忿詈以禁之,有問則對之以模棱之詞,發難則科之以不敬之罰。彼其師弟之間,非有固結不可解之愛情,屈意就範,壓於勢力耳。”“夫以愛情之薄,而壓力之嚴,受之者既有苦而無樂,則亦有怨而無懷。入塾則視日早晚,逃學或不惜饑寒。至乃街市閑行,儕輩笑語,一逢師至,匿跡銷聲,視學塾如囹圄,見先生如獄吏,豈弟子之無良哉,為師者固迫之為仇耳。”

  蔡元培深刻指出,這種舊教育是違反自然、束縛個性自由發展的教育方法,是殘酷的、令人生畏的教育方法。這樣做,不但無益於兒童成長,而且對家庭、對國家也是有害的。他說:“童子就傅以後,接父母兄姐之時少,而日與其仇耳相對,務剝削其親和眷戀之良,而養成夫乖戾忮忌之性。夫是以在家而戾於家,在國而戾於國。”

  蔡元培作為舊教育的叛逆者,對這種教育有過切身感受,同時他又有旅歐經曆,對西方教育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他在1912年全國臨時教育會議開會詞中,就比較了新舊教育的不同點,他說:“君主時代之教育方針,不以受教育者本體上著想,用一個人主義或用一部分人主義,利用一種方法,驅使受教育者遷就他之主義。民國教育方針,應從受教育者本體上著想,有如何能力,方能盡如何責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他以完全讚同的口吻引用瑞士教育家沛斯泰洛齊(今譯斐斯泰洛齊)的話:“昔之教育,使兒童受教於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於兒童”來支持自己的上述觀點。這種“從受教育者本體上著想”,體現了蔡元培“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思想。這就是要把過去以成人為本位轉變為以兒童為本位,以兒童為主體,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出發,來決定其教育方法。這是兒童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根本轉變。所以,蔡元培主張兒童教育要適合兒童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特點,從教育的主體出發,要“尚自然、展個性”。他形象地比喻這種新教育方法就像農學對待植物,“幹則灌溉之,弱則支持之,畏寒則置之溫室,需食則資以肥料,好光則覆以有色之玻璃”。這樣,以科學的方法來愛護、關心和培育,使兒童的個性得到發展,並使個性和群性有機地統一起來。

  蔡元培的“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思想,並非放任,也不是否認教育的目的性。他強調兒童教育的目的,是要通過體、智、德、美全麵和諧發展,培養兒童具有健全的人格,成為未來健全的公民。他認為,中國傳統的兒童教育偏於德育和智育,忽視體育和美育,而德、智教育也不符合科學,違反兒童內在的要求。在蔡元培看來,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之中,在諸育中首先是體育。體育的目的是強壯兒童的身體,振作兒童的精神,而不在於比賽爭勝;智育重在啟發兒童的心智,不搞注入式,通過啟發式教學法引發兒童讀書的興趣,要因材施教,要生動活潑地結合實際,啟發兒童的自動精神;德育要重在實行,使兒童養成博愛心、正義感,使善行成為自然的習慣;美育在兒童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善於引導兒童去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啟發兒童對美育的興趣。蔡元培強調四育同樣重要,不可偏廢,這樣才能使兒童有健全的人格。

  蔡元培強調要養成兒童健全的人格,必須使個性與群性和諧的發展,認為個性與群性雖然相反但是相成,兩者必須同時進行,才有利於兒童全麵成長,也才有利於社會和國家的需要。他對那種否認群性的無政府主義和否認個性的極端集體主義持否定態度,主張個性和群性應當和諧、協調地發展,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所不可缺少的。他認為這才是新教育的方針和標準。蔡元培的這些思想,對於今天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嚴重束縛的我們,是很有現實的啟迪意義。

  二、兒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蔡元培的兒童教育思想是十分豐富的,雖然這些思想是散見在他的一些文章和講演中,但他從培養目標到教學方法,從胎教到普通教育,從家庭教育到社會設施,都多有涉及,並貫徹德、智、體、美諸育,有許多很好的見解。就其主要方麵,分別作一說明。

  1.關於胎教和幼兒教育

  蔡元培強調教育的徹底性。他說:“我們要作徹底的教育,就要著眼最早的一步。雖不能溢出範圍,推到優生學;但至少也要從胎教起點。我從不信家庭教育有完美教育的可能性,照我的理想,要從公立的胎教院與育嬰院著手。”這表明,他是十分重視胎教和幼兒教育的。

  蔡元培認為,中國古代就重視胎教,有胎教之製。他說:“漢儒劉向(西曆前一世紀人)於所作《列女傳》中,言之曰: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食不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必過人矣。又言:周文王之母大任(西曆前十三世紀)有娠,目不識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惡言,能以胎教。”他認為,胎兒是否有靈性,是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然孕婦之疾病、羸弱與夫非常之激動,不能不影響於胎兒,為生理上所可信;體魄與心靈有密切之關係,又為近世所公認者;然則胎教之說,當亦不無假定之價值也。”

  家庭教育,主要對象是幼兒和兒童,所以又稱兒童教育。蔡元培是重視家庭教育的,認為“幼兒受於家庭之教訓,雖薄物細故,往往終生而不忘”。“一生之事業,多決於嬰孩,其矣,家庭教育不可忽也”。但他又對家庭教育有所質疑,認為不應過分強調和依賴家庭教育。對此,他有過一段有趣的敘述:

  我們古代的大教育家,要算是孔子、孟子。孔子有一個學生叫陳亢,疑孔子教訓兒子總比教訓學生有特別一點的。有一日問著孔子的兒子伯魚。照伯魚對答的:有一次遇見了他的父親,問他學了詩沒有。他說沒有學。他的父親就說了不學詩的短處。又有一次遇見了他的父親,問他學了禮沒有。他也說沒有學。他的父親就說了不學禮的短處。陳亢恍然大悟,知道君子是疏遠他的兒子呢。孟子有一個學生,叫公孫醜,有一日問道:“君子為什麽不親自教他的兒子?”孟子答道:辦不到。教他必用正道。教了不聽,必要怒。怒了便傷了父子的感情。萬一兒子想著父親教我的,他自己也還沒有做到,這更是彼此互相責備,更壞了。所以古人用交換法把自己的兒子請別人教,反替別人教他的兒子嗬。照此看來,聖如孔子、賢如孟子,尚且不敢用家庭教育,何況平常人呢?

  蔡元培所以對家庭教育表示質疑,這是因為“為父母者未必解教育之理”;“囿於職務而無暇為教育子女之準備”;“家庭之習慣,在成年行所無事,而或有害於兒童之心理”。他特別譴責那種對兒童的粗暴行為。為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他說:“我的理想:一個地方必須於蒙養院(指幼兒園)與中小學以外,有幾個胎教院、幾個乳兒院。都由專門的衛生家管理。”“有了這種設備,不論那個人家,要是婦人有了孕,便進胎教院。生了子女,便遷到乳兒院。一年以後,小兒斷乳,就送到蒙養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親照管。”在1925年7月舉行的世界教育聯合會上,蔡元培提交的提案中,特別提出進行“胎教院和育嬰院的試驗”,他說:“擬采中國周代胎教之製,設胎教院以安置孕婦。又生兒童後,母親得攜兒住於育嬰院,至入幼稚園為止。院中設備,均以調養性情為主。”這些近乎烏托邦的生動描述,反映了蔡元培的一種理想,反映了他對胎教和幼兒教育的重視。

  2.把美感教育貫徹兒童教育的全過程

  蔡元培十分強調美育在兒童教育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他甚至認為美育對學齡前兒童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這是因為“科學基於概念,美術偏於直觀”;“兒童時代,形成概念之力尚弱,故傾於直觀。故無論開智陶情,均以利用美術為適宜”。他所說的學齡前,是包括胎教和幼兒教育。他十分注意胎教院、育嬰院都要以優美的環境布置,通過母親的情緒傳達給胎兒以美育,給幼兒以歡悅的直觀感覺。他曾對這種優美的環境布置,作了細膩而生動的描述:

  公立胎教院是給孕婦住的,要設在風景佳勝的地方,不為都市中混濁的空氣、紛擾的習慣所沾染。建築的形式要勻稱,要玲瓏,用本地舊派,略參希臘或文藝中興時代的氣味。凡埃及的高壓式,峨特的偏激派,都要避去。四麵都是庭院,有廣場,可以散步,可以作輕便的運動,可以賞月觀星。園中雜蒔花木,使四時均有雅麗之花葉,可以悅目。選毛羽秀麗、鳴聲諧雅的動物,散布花木中間;須避去用索係猴、用籠裝鳥的習慣。引水成泉,勿作激流。匯水成池,蓄美觀活潑的魚。室內糊壁的紙、鋪地的氈,都要選恬靜的顏色、疏秀的花紋。應用與陳列的器具,要輕便雅致,不取笨重或過於瑣巧的。一室中要自成係統,不可混亂。陳列雕刻、圖畫,都取優美一派;應有健全體格的裸體像與裸體畫。凡有粗獷、猥褻、悲慘、怪誕等品,即使描寫個性,大有價值,這裏都不好加入。過度激刺的色彩,也要避去。備閱覽的文字,要樂觀的,和平的;凡是描寫社會黑暗方麵、個人神經異常的,要避去。每日可有音樂,選取的標準,與圖畫一樣,激刺太甚的,卑靡的,都不取。總之,各種要孕婦完全在平和活潑的空氣裏麵,才沒有不好的影響傳到胎兒。這是胎兒的美育。

  育嬰院的建築,與胎教院大略相同,或可聯合一處。其中陳列的雕刻圖畫,可多選裸體的康健兒童,備種種動靜的姿勢;隔幾日,可更換一套。音樂,選簡單靜細的。院內成人的言語與動作,都要有適當的音調態度,可以作兒童的模範。就是衣飾,也要有一種優美的表示。

  在這些公立機關未成立以前,若能在家庭裏麵,按照上列的條件小心布置,也可承認為家庭美育。

  幼稚園是三至六周歲兒童的美育園地。蔡元培認為幼稚園是家庭教育向學校教育的過渡,這個時期兒童的美感,不但是被動的領受,而是有主動的表示了。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專課。就是教他計算、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他們的美感,不可用枯燥的算法與語法。

  兒童滿了六歲,就進小學校,此後十一二年,都是普通教育時期,專屬美育的課程,是音樂、圖畫、運動、文學等。蔡元培還認為,美育的範圍並不限於這幾個科目,“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例如最枯燥的數學,但是美術上的比例、節奏,全是數的關係;幾何的形式,是圖案術所應用的;數學的遊戲,可以引起滑稽的美感。所以,在各種課中都要善於體現美感的內涵,引發兒童學習的興趣。

  3.培養兒童自立、自動的精神

  舊教育是采取強製的手段,使受教育者處在完全被動的地位,這不但使兒童失去學習的興趣,也銷蝕他們自主、自動的精神。蔡元培認為,具有自立精神是人的健全人格的起碼要求,是做人的立足點。他說:“自立性者,萬物所公有也。金之堅也,火之炎上也,水之下也,人所不能強也,而況於人。人之所以自立者二,曰職份所當為者是也,曰權份所當得者是也。能為而不敢為,失職,即失權也;可得而不能得,失權,亦失職也。二者互相持以完其自立者也……自立性失,甚者,子弟席祖父之蔭而廢其正業,婦女圖悅己之容而梏其天形,而彼昏昏不知,且一以為全權,一以為識職也,悲夫!”他在1900年立的《夫婦公約》中就指出:“養子而不教,不可也”,而“教子不可用威喝樸責,以養其自立之氣”。蔡元培十分重視培養兒童的自立、自動精神,並把它看作是培養兒童具備健全人格的關鍵。他說:“學校教育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故處處要使學生自動。”“我們不願為他們養成被動的習慣,而要引起自動的探求。”

  蔡元培鼓勵兒童讀有用的書,反對讀無用的書,更反對向兒童灌輸他們無法理解的古奧難懂的書,認為這隻能束縛兒童的自動精神。他說:“小學生讀經是有害的,中學生讀整部的經,也是有害的。”他認為經書講的內容太抽象,兒童不易領會;而且經書所用的是文言文,於兒童不相適宜。他主張“小學校當然用白話文”,這樣有助於啟發兒童的理解力和自動精神。蔡元培還很重視使兒童“養成科學的頭腦”,使兒童不但有相應的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精神,還要了解科學的工作,養成初步的動手能力。他希望兒童:“你們現在就不要專門享受科學的賜予,而要時時留意科學的工作。”他認為兒童養成科學的頭腦和初步的動手能力,對於培育兒童的自立、自動精神是很重要的。

  蔡元培認為:“勞動是人生一樁最要緊的事體。”不勞而獲是違背自立的精神,是可恥的。他把“養成勞動的能力”作為新教育的宗旨之一。他主張兒童從小就應該養成勞動的習慣,在“普通中、小學校,亦將列勞動於課程之中,養成其習慣”。這對於養成兒童高尚而美好的感情、習慣,培養兒童自立、自動的精神,都有很大的益處。

  4.兒童教育要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在教育方法上,蔡元培反對那種片麵地“守成法”、“求劃一”的做法,強調要從兒童身心的特點出發,注意教育的階段性和對象的差異性。他說:要“在深知兒童身心發達之程序,而擇種種適當之方法以助之”。又說:“教子當因其所已知而進之於所未知,以開其思想之路”。無論是“體育、智育,均當按其年齡而施之”。強調了要按兒童生理和心理不同的發展階段,循序漸進,施行相應的教育。滯後或超前,特別是拔苗助長的做法,隻能適得其反,是不可取的。

  尊重個性,因材施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在闡釋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特點曾說:“照《論語》所記的,問仁的有若幹,他的答語不一樣;問政的有若幹,他的答語也是不一樣,這叫做‘因材施教’。可見他的教育,是發展個性,適應社會,決不是拘泥形成,專講劃一的。”後來他在美國給中國留學生講演時又說:“孔子主張陶養性情,發達個性。其教人之法,為因材施教。”這實際上反映了他自己的教育思想。如他曾提出“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就是主張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他說:“蓋世界為有機的組織,有特長者不可強屈之以普通。世界有進化的原則,有天才者尤當利用之以為先導。”他正是從這樣的思想出發,主張在大學實行選科製(指學分製),但認為“普通教育不能行選科製,隻可采用選科精神”。如中小學學生因一二門學科不及格而降級者,比如某長於國文而因算術不好降入低年級,這樣做不公平。所謂選科的精神,就是讓這個學生到低年級補算術,其餘的課程仍隨高年級聽講。總之,蔡元培認為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有利於發展兒童的個性,有助於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5.重視和普及普通教育

  蔡元培非常重視中小學教育,即普通教育。這是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重要教育階段。他認為:“小學教育者,純粹之普通教育也。無論何人,其長成後,無論營何等職業,持何等信仰,居何等地域,皆不可以不受如是之教育,是之謂普通。如是,則定小學之主義,有二界說焉。一曰當以受教育者之本體為標準,而不當以受教育者為何等他人或何等社會之器械而準一他人或一社會之需要以為標準。二曰當以受教育者全體能力之發達為標準,而不當以其一部分能力之發達為標準。”他認為普通教育在整個教育中,是基礎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他說:“惟欲高級教育昌明,則非使低級教育良好不可,所謂基礎教育是。小學教育不良,則中學教育必不佳,大學更不能問,遑雲研究院。若然,則普通教育,實為各級教育之根本。”又從學生接力的角度說:“沒有好的小學,就沒有好的中學生;沒有好的中學,就沒有好的大學生。”為了反複說明這個道理,他還以地基與高屋作比方:“若起步不留意,等到高屋將成,才發現地基不穩,才想設法補救,已經來不及了。”“若在中學內,並沒有建築好基礎,等到自悟不夠時,真要補習起來,那就很不容易了。”所以,無論為教為學,都要高度重視基礎教育。這就要求在基礎教育中做到:“小學教育既以遵循天性,養成人格為本義,則於身、心兩方麵,決不可有偏廢,而且不可不使為一致調和”。從上述蔡元培對普通教育的闡釋中,可以看到“普通”就已包含普及的意思。他十分重視中小學教育普及的問題,但他清醒地認識到,限於當時的社會條件,這是難以做到的。這時,青島姚仲拔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以“移教就蒙”的方法來普及兒童教育。蔡元培得悉後,認為方便可行,熱心介紹,並希望他能在當地試驗。1933年11月,他為此專門致函何思源說:“教育普及,為吾人所渴望,然學校不能於短時間內激增,而有多數人已無再進學校之希望。吾友姚君仲拔主張‘往教’一法,借以補學校教育之不及,而促進‘普及’,弟甚讚成。”同年底,他為輔助國民教育運動致國內教育家函,又一次介紹了這個辦法,並具體談了當時國內兒童教育的現狀。他寫道:

  查我國普及教育,提倡已久。國府當局,對於學齡兒童,有強迫入學之明文;對於貧瘠鄉裏之小學,有量予補助之規定,督促維持,無微不至。顧三、四十年來,鄉裏兒童就學者,不過十之二、三,失學者十常七、八。以如此多數失學兒童,俟其成年,再行施教,難免事倍而功半。但欲一一納諸學校,非惟現在國家財力容有未逮;即兒童本身,往往因貧困而不得不工作以求生,雖然入學而勢亦有所不能;是我大多數之國民,永無識字讀書之機會矣。姚君仲拔有鑒於此,提倡輔助國民教育,以最經濟、最簡捷之“移教就蒙”辦法,為施教普及兒童教育之方法:利用兒童工作間隙,令其識字讀書,以補助正式小學之不足;先試一村,推而至於全國,使家無不識字之兒童,則於十餘年後,方克達到國內無不學之民。意美法良,造端宏大,全賴海內賢俊,群策群力,一經提倡,方易收效。

  當然,這隻是一個善良的願望,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是無法實現的。但從這裏可以看到蔡元培對普及兒童教育的關注與熱情,也反映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

  6.要有良好的教師

  由於兒童的特點,兼有養與教,凡是與兒童接觸的人,都要起師表的作用。蔡元培指出:“未及學齡兒童,當然不能入學校,或且不能入幼稚園,所受教育,全係家庭之父、母、兄、姊與公共機關之保姆,而時時接觸之人物,亦均為其師保,均當以身作則,無病言遽色,無粗暴之舉動,養成慈祥愷悌之習慣。”他認為,教師的學識、品德、儀表、嘉言懿行,對養成兒童完全的人格,關係極大。他說:“教員須有充分之知識,是以應兒童之請益與模範而不匱。”“普通學教員,於教授學科之外,訓練管理之術,尤重要焉。不知教育之學,管理之法,而妄任小學教員,學生之身心,受其戕賊,而他日必貽害於社會及國家,其罪蓋甚於庸醫之殺人。願任教員者,不可不自量焉。”他甚至說:“小學教師在社會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責任比大總統還大些。”

  上列數端,雖還未全部涵蓋蔡元培的兒童教育思想,但完全可以看出蔡元培兒童教育思想的進步性和時代性,這對我們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是值得認真研究和借鑒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