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章 主張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思想

  蔡元培畢生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女性,重視並倡導普及女子教育,強調“女子不學,無以自立”。主張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顯著特色。他關於女子教育的論述和實踐,對於批判歧視婦女的封建舊習,轉變舊的教育觀念,以及在我國近代教育中確立男女平權的地位,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女子不學,無以自立”

  在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成為禁錮女性的精神枷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陋見嚴重壓抑和摧殘了女性的聰明才智。長期以來,女性是作為男性的附屬物而活著,成為扼殺人性的封建祭台上的犧牲品。隨著風起雲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尊重女權、男女平等的要求開始被提上了日程。應當說,蔡元培是近代中國倡導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的一位重要的先覺者和實踐者。

  蔡元培早年宣傳民主革命思想時,就反對尊君卑民、重男輕女的舊習,痛恨封建製度加給女性的深重壓迫,主張男女平等。他關於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的思想,一方麵,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民主精華中吸取養料,如他年輕時就喜讀俞正燮關於抨擊封建禮教,反對男尊女卑的文著,直到晚年他還回憶說:“自《易經》時代以至清儒樸學時代,都守男尊女卑的成見,即偶有一二文人,稍稍為女子鳴不平,總也含有玩弄等的意味,俞先生作《女子稱謂貴重》、《姬姨》、《娣姒義》、《妒非女人惡德論》、《女》等篇,從各方麵證明男女平等的理想。……我至今還覺得有表彰的必要。”另一方麵,也受到歐美女權運動的影響,他曾說,在歐美國家,“他們看了自己的人格同對方的人格,都非常尊重。而且為矯正從前輕視婦女的惡習,交際上男子尤特別尊重女子,斷不敢稍有輕率的舉動。……近來女權發展,又經了歐洲的大戰爭,從前男子的職業,一大半都靠女子來擔任。此後男女間互助的關係,無論在何等方麵,必與單純男子方麵或單純女子方麵一樣”。他認為這是值得效法的。正是這樣,蔡元培認為,中國社會要有大改革,則女權必須擴張;占有半數的女胞獲得平等地位以後,國力將增加一倍。他從決絕仕途從事教育救國之日起,就首先把教育普及與實行男女平等聯係起來,強調“女子不學,則無以自立”;“欲令人人受教育,自當以女學為最重要之事”。

  蔡元培投身教育事業之月起,就針對“我國女學之不講久矣”的狀況,多方麵地愷切分析了“女子不學”而給本人、家庭、子女乃至社會和國家帶來的種種弊端和危害,呼籲社會重視女子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他對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加以說明。

  首先,女子受教育是使女子自立、實現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徑。蔡元培認為,過去女子在家庭和社會沒有地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無以自立。他指出:“女子不學,則無以自立,而一切依男子以生存,至乃不惜嬌柔塗澤,以求容於男子。”正是這種依賴性使女性失去獨立的人格,“無可自恃”,“於是不自主而有妾媵之製,於是不自重而有女閭之業”,種種醜惡的社會現象得以滋生。他所說的“自立”,就是“自己有一定之職業,以自謀生活”。女子有了獨立的生活能力,就能爭取到相應的家庭和社會地位。蔡元培認為,隻要使女子有受教育的權利,女子就會同男子一樣有自立的能力。人類初始由於自然分工的不同,使之男子主外,女子主內,造成權利的不平等,而現代社會不再依據這種自然分工,“今之世界,女子職業可與男子相同,故權利亦可相同”。他從“男女皆人”的觀點出發,反對尊卑、強弱之分,肯定女子有強於男子的地方。所以他從事民主革命時就指出:“革命精神之所在,無論其為男為女,均應提倡,而以教育為根本。”這樣,就把教育與實現女子自立和男女平等聯係起來。

  其次,從母性的特殊作用考慮,強調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蔡元培認為,女性負有養育下一代的責任,他說:“人之受教育,當自小兒時起,而小兒受母親之教,比之受父親之教為多。”“與小兒周旋之人,未有比母親長久而親熱者。苟母親無學問,則小兒之危險何如乎?”他還說:“孩提時處處受母親影響,此時染成惡習慣,他時改之最難。”推而論之,他還論述了母體胎教的重要性,他說,推本窮源胎教亦不可忽視,古時候我國就已十分重視胎教,“女子當懷孕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口不出傲言,立必正,坐必端。何也?如孕時有不正之舉動,則小兒受其影響,他年為不正之人,即由於此。”“苟女子無教育,則小兒在胎內時,為母體所範圍,雖欲避免不良之影響,其道末由。”在蔡元培看來,女子不學,粗俗而無禮,必將影響後代的身心健康成長,並把這看作是“種性所以蘼恭,而政俗之所以腐敗”的一個原因。當然,這個觀點包含有唯心的成分,但把幼兒教育同民族的強盛聯係起來,是很有意義的。所以,蔡元培認為,女子不學,“害於人種尤巨,遺傳也,胎教也,蒙養也。”

  再次,女子接受教育,能夠發揮占人口半數的女性對國家的貢獻。蔡元培不僅從權利的角度說明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從“人類實為義務而生存”的觀點出發,闡述通過教育使女子自立而參加國家建設的必要性。他認為,女性占國民的半數,同男子有同樣的聰明才智和能力,同樣擔負著對社會應盡的義務。1912年5月13日,他在參議院發表演說就指出:“人人受同等教育,即權力義務之思想亦無不同等。男子與女子同係國民,所謂男國民女國民是也。諸君於議定國會組織法及選舉法時,於女子似不必加以限製。”這既是為女子爭取受教育的權利,也是爭取提高女子的社會地位。在他看來,通過女子教育,就能使她們成為增加社會生產、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蔡元培強調女子教育與實現男女平等之間的關係,但這絕不等於說女子在未受教育情況下就不要保證和提高女性的地位。1922年10月14日,他當麵反駁時任北京政府總統的黎元洪提出“女子此時程度尚低,似不足以語參政”的謬見,他說:“女子參政問題,不宜問程度夠不夠,宜問此事該不該。如果女子應參政,自當予以參政權,即使程度有不足,則教育未始不足以補救之,萬不能因今日女子程度不夠,而此權利即可靳而不予也。”

  總之,蔡元培多方麵論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為女子爭取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正是基於上述認識,他強調“正本清源,自女學堂始”,“苟以教育為重要,豈可不以女學為重要乎?”

  二、“養成完全人格,男女一也”

  蔡元培是在男女平等這一基本主張上,倡導女子教育,並且在辦學方針上也要求男女如一,都以養成“完全人格”為目的。這就為近代女子教育開拓了一個新的境界。

  我國近代的女子學堂始於晚清,限於當時的條件,成績甚微,特別是辦學方針多取賢妻良母主義。如維新派梁啟超提倡女子教育,批評“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謬論,但其辦學宗旨也是強調“賢妻良母”教育的重要,認為妻賢可以令夫“賢”,母良可以使兒“良”。這就是他所主張的“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遠可善種”。這在當時雖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但還沒有突破女子對男子的依賴關係。

  蔡元培並不一般地反對賢妻良母主義,但反對在教育上單純的賢妻良母取向。他說:

  女子教育,有主張養成良母賢妻者,有不主張養成良母賢妻者。以餘論之,賢母良妻亦甚緊要。有良妻則可令丈夫成好丈夫,有賢母可令子女成賢子女,是賢母良妻亦大有益於世界。若謂賢母良妻為不善,豈不賢不良反為善乎?然必謂女子之事,但以賢母良妻為限,是又不通之論也。

  這確是辯證的、很有見地的分析,又明確表明他不讚成以養成良母賢妻作為女子教育的宗旨和取向。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創辦愛國女校,就是以培育反清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才為宗旨,明確表示:“並不取賢母良妻主義,乃欲造成虛無黨一派之女子。”民國建立以後,情況已不同於反清革命時期,這時他明確提出女子應同男子受同樣的教育,都應以“養成健全人格”為目標。他說:“至民國成立,改革之目的已達,如病已醫愈,不再有死亡之憂。則欲副愛國之名稱,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養成完全之人格,蓋國民而無完全人格,欲國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慮焉。造成完全人格,使國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謂愛國矣。完全人格,男女一也。”把養成完全人格同國家強盛的愛國理想結合在一起,這就是蔡元培所主張的要為共和培養人才。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蔡元培教育宗旨的集中體現,而德、智、體、美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1917年1月15日,蔡元培在《在愛國女學校之演說》中,提到女子方麵養成完全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麵的內容。

  首在體育。他提到中國女子的弱點,“舊俗每為婦女纏足,不許擅自出門行走,終日幽居,不使運動,久之性格自變為懦弱”,“光陰每日消磨於裝飾中,且養成做事非依賴男人不可。假如沒有男人可依靠,雖然是小事亦望而生畏,倘不幸地方有戰爭之事,敵兵尚未至,畏而自盡者比比矣,又安望其抵抗哉”。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在體育,體育最要之事為運動”。他認為,每種運動,對於身體有特殊的效力;而運動的種種規則,又可以養成勇敢、正直、服善、愛群諸美德。在他看來,先有健全的體魄,才能有健全的思想和事業,女子也才會有自衛和抗擊暴力的能力。他讚賞愛國女學校“有體育專修科,不特各科完備,且於拳術尤為注意”。他認為拳術最適合女性自衛,希望諸生努力練習,切勿間斷;即使畢業後任別種事業,亦望“時時練習”,因為“此等技術,不練則荒,久練亦熟,獲益非淺鮮也”。殷切之情,溢於言表。

  次在智育。蔡元培認為,“世界將來之趨勢,男女權力為相同”。因此,男女應接受同樣的教育。在智育方麵,他主張受教育者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基礎和紮實的基本技能,要有科學的頭腦和研究精神,具備不斷拓寬知識的能力。他在愛國女學校的演說中,認為智育屬於精神方麵,女子隻有重視智育,並學會運用,才會使精神發達,心思細密,處世精詳。他指出:“習練此心思使之細密,則有賴於科學。”蔡元培在這裏所說的科學,主要是指科學技術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他以學習算學為例,認為這既可以增知識,又可以使腦力反複運用,入於精細詳審一途。“研究之功夫既深,則於處事時,亦須將前一事與後一事比較一番,孰優孰劣,了然於胸,而知識亦從比較而日廣矣。”他認為,精究科學者的智慧所以勝於普通人,是因為經過這種科學的訓練而使自己腦筋靈敏。他以此激勵女子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

  蔡元培還從女性的生理特點出發,提出女子求知宜專誠學一事的觀點。他說:“女子當求學之時,即須自己想定專誠學一事,如專誠學教育,專誠學科學、美術、實業均可。”他還說:“女子之職業,不宜為裁判官,因女子感情易動,近於慈愛,故遇應受責罰之人,亦或以其可憐而赦之。算學、倫理學亦不宜。而哲學、文學、美術學最相宜。”當然這隻是一家之言,但他的思想並不絕對化,他認為,“今可察世界之趨勢,不必限定,各自分趨,他日之成就,定可與男子同。”後來他又說:“凡男子所能做的,女子也都能做。”“不論何等工作,隻要於生理上心理上相宜的,都可以自由選擇,都可以讓他們共同操作。”這些都是很有見地的。

  再為德育。蔡元培指出:“德育是為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他認為,由於女子長期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而無法自立,囿於一個家庭的狹小圈子裏,這就造成了女子品德上的許多弱點。如依賴性,“心中思慮無他途,惟有衣服必求鮮豔,裝飾必求美麗”;虛榮心,喜攀附達官貴人,以至眼勢利;狹隘性,喜計較瑣事,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等等。這說明強調德育的重要性。但他認為,女子缺點固多,而優點亦不少,如慈善事業,惻隱之心,女子勝於男子。因此,隻要正確施教,定能養成完全之人格。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美育也屬於德育的範疇。他認為,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感情,使人有高尚純潔的習慣,可以泯滅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培育積極向上、勇敢活潑之精神,他強調美育可以培養個人豐富的感情,達到互助、互愛的境界,有助於道德心的養成。所以在女子德育中也包含美感教育的豐富內容。

  蔡元培以德、智、體、美諸育養成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對於培養女子自信、自立、自尊、自強,發揮女性在家庭、社會和國家中的作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倡導並實施男女同校

  蔡元培為普及女子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麵,他在民國初年就支持創辦新式的女子中學、女子師範和女子實業學校;另一方麵,大力倡導男女同校,民國初年他任教育總長時就頒布《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以國家法規形式確定“初等小學校,可以男女同校”,開始在全國推行。1917年12月創辦的北京孔德學校,蔡元培被推為校長。孔德學校學生以北京大學教員的子女為主,采取男女兼收的辦法。特別是1920年春他在北京大學開始招收女生入學,開創了我國國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在當時的社會,那種所謂“男女授受不親”、“男女七歲不同席”一類的封建禮教觀念,仍然十分頑固。民國初年實行新製後,雖然初等小學實現了男女同校,高等小學則往往就無法實行。而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本來就很少,自然更談不到男女同校了。五四以前,全國為女子設立的高等學校,僅有教會辦的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又稱燕京女子大學,後合並於燕京大學)、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和福州華南女子大學三處。北京女子師範雖在1917年開辦國文專修科一班,1918年又開辦過手工圖畫專修科一班,但直到1919年4月23日始正式命名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這是當時國內唯一的一所國立女子高等學校。這時北京高等師範分男女兩校,彼此防備,門禁森嚴。據許德珩回憶當時的情況說:“五四前夕,為了串聯女同學一起參加五四運動,我和另外幾個男同學去女子高等師範,在一間很大的屋子裏,兩個女同學代表接待我們,還有一個女學監。房間大,距離遠,說話聲音小了聽不清,大了又不禮貌,好多話還要請中間的女學監傳達才行。這就是當時男女同學間的情況。”

  對於這種情況,蔡元培極為不滿。他積極呼籲男女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利,並努力創造條件使大學實現男女同校。1919年3月在天津青年會的講演中,他就指出:“言女子教育,則高等學校既不許男女同校,又不為女子特設,視各國戰前之教育尚遠不逮。然則既受此次大戰之教訓,鑒於各國教育之革新,宜如何奮勉耶?”他十分痛心這種落後狀態,勉勵革新。同月15日,他在北京青年會又作了題為“貧民院與貧兒教育的關係”的講演,進一步提出破除男女界限,矯正輕視女子的惡習,尊重婦女的人格,平等互助;強調隨著女權的發展,男女社交公開,權利平等,已成為世界的進步潮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裏還能嚴守從前男女的界限,逆這世界大潮流麽?”在這個講演中,他已有在大學試驗男女同校的打算。五四運動後,社會改造的呼聲很高,進步輿論界紛紛要求大學開放女禁。但各大學還不敢向教育部提議,因為一提議必通不過。早在1918年底,教育部在給北大的公函中就聲稱:“國立學校為社會視聽所係,所有女生旁聽辦法,務須格外慎重,以免發生弊端,至於女學前途,轉茲障礙。”蔡元培則認為,“其實學製上並沒有專收男生的明文;如招考時有女生來報名,可即著錄;如考試及格,可準其就學;請從北大始。”這個意思,他在同上海《中華新報》旅京記者的談話中,作了公開的說明。他在談話中說:“大學之開女禁問題,則予以為不必有所表示。因教育部所定規程,對於大學學生,本無限於男生之規定,如選舉法中之選舉權者。且稽諸歐美各國,無不男女並收,故予以為無開女禁與否之問題。即如北京大學明年招生時,倘有程度相合之女學生,盡可報考,如程度及格,亦可錄取也。”這個談話,在這家報紙1920年1月1日的新年號上刊登了。這就公開向社會表示北大可以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這在當時封建禮教仍然嚴重束縛人們思想的社會裏,無疑是一個很勇敢的號召。在這裏,蔡元培使用的方法也很巧妙,他利用教育部規定的學製並沒有專收男生這一條,來實現男女同校的革新;這樣就繞過向教育部提議必遭拒絕的障礙,造成既成事實,迫使頑固的教育當局不得不承認。後來有人責難說:“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什麽不先請教育部核準?”他就據理回答:“教育部的大學令,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從前女生不來要求,所以沒有女生;現在女生來要求,而程度上又夠得上,大學就沒有拒絕的理。”使對方無話可說。

  在五四以前,由於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少數知識女性也開始發出了要求婦女解放的呼聲。1919年4月,甘肅省有一位名叫鄧春蘭的女學生,給蔡元培寫了一封信,要求允許女子進大學讀書。她在信中說:“我國數千年皆沿防隔內外之陋習,欲一旦衝決藩籬,實行男女接席共事,阻力必多,且女子無能力,何堪任事。是故萬事平等,俱應以教育平等為基礎。”她對蔡元培提倡男女平等寄托著希望:“先生任教育總長宣布政見於參議院,曾一及之,乃如曇花一現,遂無人過問矣。今閱貴校日刊,知先生在貧兒院演說,仍主張男女平等。然則我輩欲要求於國立大學增女生席,不於此時,更待何時?”表示願負笈入京,“為全國女子開一先例”。但由於長期以來女子受到社會的歧視,即使是這位勇敢的女學生也沒有提出直接進大學的要求,隻是希望能到北大補習班學習;而補習班是北大專為那些沒有考取的學生辦的。這封信寄到北京的時候,恰好五四運動發生,蔡元培離京出走,所以沒有結果。六月,鄧春蘭又在京滬各報刊登了她寫的一封征求同誌、呼籲大學開女禁的信。這引起了進步輿論界的重視。《少年中國》在這一年8月專門出了一期婦女號的特刊,討論婦女解放問題,並轉載了鄧春蘭的信。許多人在撰寫的文章中,都把女子教育問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不久,蔡元培關於大學不禁女生的談話公開發表了。1920年2月,江蘇籍學生王蘭向北大提出入學請求。由於這時招收新生的考期已過,學校遂同意她入學旁聽;兩天之後,她便到校聽講,成為北大第一個女學生。隨後又有奚湞、查曉園報名入校旁聽。於是,援例請求的,“日必數起”。這一年春北大先後招收了九位女學生(旁聽),她們成為我國國立大學最早一批實現男女同校的女大學生。1920年3月11日,《北京大學日刊》為此專門發了“本校女生”消息,作了詳細介紹:本校自允女生入學以來,各處函詢入學資格而欲來者,日必數起其已經得許入學旁聽者,文科有九人:

  王蘭 江蘇無錫 20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楊壽壁 貴州貴陽 19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趙懋雲 四川南溪 28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趙懋華 四川南溪 23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鄧春蘭 甘肅循化 22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奚湞 江蘇南匯 21歲 英文係一年級旁聽

  查曉園 浙江海寧 21歲 英文係一年級旁聽

  韓恂華 天津 21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程勤若 安徽歙縣 26歲 國文係一年級旁聽

  從1920年秋季起,正式招收女生,錄取了九名女生。

  蔡元培的這一進步措施,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1920年2月27日出版的《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第九號),就以“女子共學的先聲”為題,報道了招收女生的消息:“男女共學已為國內學者多數的主張,本校即先行開放,以為各校倡。但因未得教育部許可,暫時不招正科生,隻設女生旁聽席,即有王蘭、奚湞、查曉園三位女士入本校旁聽。現在還有許多來報名的,聞今年秋季招生起兼收女生雲。”《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第十號(3月7日)又在封麵刊登了最先入校的查曉園、奚湞、王蘭三位女生的照片,並加了“本校開放第一次的女同學”的標題。

  北大作為國立大學最早實現男女同校,這是我國大學教育史上的一個創舉。這個成就是蔡元培積極倡導和勇於革新的結果,同時它也反映了五四時期新思潮的深刻影響。第一個進入北大的女生王蘭,曾這樣敘述她的思想變化:

  這時正是新思潮發展的時候,我的弟弟在北大念書,常把些新思潮的雜誌帶給我看,或者把新思潮的根本道理講給我聽,我從此以後,腦筋裏便漸漸的添了些新思想,以前的舊思想逐漸減少,從前的舊生活也就逐漸覺得否認起來了。我入北大的動機實在很早,並非從新思想輸入後才發端的。不過往前那種想入北大的心,隻是因為男女教育太不平等,才激起的反動而已。直到新思想輸入後,這種觀念才算到成熟的日子。

  實行男女同校是對舊禮教的一次大衝擊,它勢必引起封建衛道者的恐懼和仇視。這一年4月,教育部在給北大的公函中又重彈老調,稱:“旁聽辦法雖與招正科學生不同。唯國立學校為社會視聽所係,所有女生旁聽辦法,務須格外慎重,……”軍閥政府大總統徐世昌也為此對北大進行所謂的“告誡”。而這時控製北京政府的直奉兩係軍閥,對蔡元培極為不滿,男女共校問題也竟然成為他們對他進行迫害的一個口實。

  但是,男女同校一經北大首倡,逐漸釀成潮流,全國各地學校紛起仿效。如上海、南京、廣州、山西、福建等地的公私立大學,都開始陸續招收女生。這是任何反動勢力所阻擋不了的。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北大男女同校的影響下,燕京大學男女兩校準備合並,在他們召開的男女兩校聯歡會上,蔡元培被邀請作為男校代表致辭。蔡元培在講演時風趣地說:“秩序單上卻派我作北京男校的代表,我要說句笑話,我似乎不好承認。為什麽呢?因為我有幾個關係的學校,都不是專收男生的。如在法文專修館,我是掛名的館長;館中有女生兩人。在孔德學校,我是掛名的校長;校中一百多學生,女生比男生占多數。我所專任的是國立北京大學,現在也有女生九人。這幾個學校,可以叫作男校麽?”為了尊重主人,他還是代表北京男校致了祝賀之忱,但他仍借此機會重申男女同校的主張:“從前常常有人來問:‘大學幾時開女禁?’我就說:‘大學本來沒有女禁。歐美各國大學沒有不招女生的。我國教育部所定的大學規程,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不過以前中學畢業的女生,並不來要求,我們自然沒有去招尋女生的理;要是招考期間,有女生來考,我們自然準考。考了程度適合,我們當然準入預科。以前沒有禁,現在也沒有開禁的事。’那時考期已過,有各處女生要求到校旁聽,我們審查資格後,允許旁聽的已有九人。今年暑假招考,如有女生來應試,一定照男生一樣辦理。所以我的本意,似乎不必有男校女校的分別。”

  當然,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實現男女同校是很困難的。據有人統計,到1923年,北大男女生總數為2246人,其中女生僅11人,而全國這一年有女生的專科學校也僅占全國專科學校總數的1/3.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蔡元培在古老的中國,在北大實行男女同校革新的重大意義。難怪後來有人向一位日本女教育家介紹蔡元培首創男女同校的情景時,這位女教育家不勝感動,流著眼淚說:“日本沒有賢明的人作同樣的提倡,使我傷心。”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