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優待日本戰俘
符浩,1916年出生於陝西省禮泉縣一個世代貧農的家庭中,兒時名叫“符忠孝”。關中平原養育了他。早在少年時期,接受私塾教育的符浩就萌生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的熱情,做學徒、當幫工,艱難的生活使他經受了鍛煉。
盧溝橋的炮聲使正在西安師範讀書的符浩無法安心學習,抱著一腔報國之心,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抗日救亡的學生運動。1937年10月,符浩考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2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即被分配到八路軍一一五師補充團任政治處民運幹事,在晉西北的呂梁山區一帶從事抗日活動。
八年抗戰中,符浩真刀真槍地同日寇打過難以計數的惡仗、險仗,許多次都是死裏逃生。他當過“敵工股長”、“敵工科長”,曾秘密潛入敵營策反,使一個旅的偽軍起義。
在擔任渤海軍區敵工科長期間,符浩的外交才能得以初步體現。一次,渤海軍區軍民在伏擊戰中活捉了日寇駐利津縣指揮官兼偽華北綏靖軍27團指揮官竹田大尉和偽軍多人。在押往軍區途中,一個六、七歲的男孩悄悄地撿起一塊瓦片從人群中擠出來、猛地朝竹田的頭部砸去,竹田頓時頭破血流。當敵工科長符浩向竹田大尉說明八路軍優待俘虜的政策時,頭上還纏著繃帶、驚魂未定的竹田帶著怨氣對符浩說:“你們口口聲聲說優待俘虜,為什麽又打傷我的頭?”
符浩對他說:“我們不願意看到發生這種事情。不過請你想一想,為什麽一個小孩子都對你們如此仇恨,你應該從這件事中明白過來。”
竹田在解放區住了一段時間,認識有所轉變。軍區決定釋放他時,他表示堅決不願回去,經符浩反複說明他才同意。此後,符浩一直沒有忘記竹田。同時,符浩還與在我方工作的日本反戰軍人鬆本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第一次與美國人打交道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符浩先後擔任了渤海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長、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等職。
1945年“雙十協定”簽訂不久,符浩第一次見到了後來領導他做外交工作的陳毅同誌。陳毅同誌頗具大將氣度,又不失儒雅風範,他講話豪爽、果斷,氣魄很大,很能鼓舞士氣,給符浩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1946年上半年,符浩被派到國民黨占領的德州城,擔任北平軍事協調處招待部駐德州的第十五小組中共上校代表。在德州期間,符浩同國民黨代表、美國代表進行了機智巧妙的鬥爭,直至這年7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解放德州城。這也算是符浩在戰爭期間第一次做“外交工作”的成績吧。此後,符浩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戰役,直至中國大陸解放,可稱得上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戰士。在這期間積累的同外國人打交道的經驗可算是符浩外交生涯的開始吧。
3.脫下軍裝出國門
1949年上半年,當解放戰爭即將進入尾聲時,我國外交部的組建工作也開始了。這一年年底,符浩和夫人焦玲接到了調往北京的命令,隨即動身前往南京與來自華東的其他同誌集中,然後於1950年初到了北京。符浩告別了軍旅生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正式外交官。
當時的外交部工作人員基本上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建國以前就從事外事工作的原中央外事組的幹部和長期做地下工作、統戰工作的幹部;一部分是從全國各大軍區、各大行政區調來的領導骨幹;還有一部分從文科大學選來的畢業生。另外,還有少量起義的舊外交人員擔任專家或顧問。當時規定,每個軍要抽調三個人,其中師級幹部一人,團級幹部二人。符浩在日本投降後曾作為軍調處執行部第十五小組的中共代表,同美國和國民黨政府的代表進行過談判,又是師級幹部,所以便被抽調上來。同符浩一起調來的軍隊幹部還有姬鵬飛、耿飆、黃鎮等。對於他們這批人,毛主席曾寓意深刻地說過:“要你們幹外交,因為首先你們跑不了。”這批經過戰爭鍛煉的軍人外交官,深深地熱愛自己的祖國,的的確確沒一個跑到別的國家去。
為了使抽調上來的同誌充分認識外交工作的意義並做好各方麵的準備,從1950年初開始,外交部組織了為期半年的培訓。老師主要是中央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駐華使節和他們的夫人,也有個別是起義的國民黨外交人員和有關專家。當時兼任外交部長的周恩來總理以及鄧穎超、帥孟奇同誌也都曾給受訓的幹部講過課。培訓的內容,除了必要的思想教育外,還介紹有關國家的情況,以及吃喝穿戴和禮儀方麵應注意的問題,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