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中蘇友好的“大管家”

  1951年4月13日,張聞天攜夫人劉英以及隨行人員從北京啟程,踏上了使蘇的征途。這一時刻離張聞天結束留蘇學習,告別莫斯科恰好整整二十年。1931年初,中國革命的征途漫漫,張聞天和楊尚昆一道幾經周折,甚至在冰天雪地的黑夜摸索著行路,悄悄地返回到祖國。而今天,張聞天卻是要作為一個新生社會主義大國的代表重回莫斯科。這一次張聞天是乘坐飛機回去。在首都機場,聶榮臻、楊尚昆以及蘇聯駐華大使羅申夫婦都前來送行。當飛機穿越西伯利亞大平原,徐徐降落在莫斯科機場時,張聞天和劉英夫婦內心都按捺不住湧動起來。

  張聞天到任之際,正是中蘇關係處於同誌加兄弟的親密友誼之中。新中國立國之初確立了“一邊倒”外交方針,毛澤東親自在莫斯科締結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中蘇之間正在歡度他們的“蜜月”,兩國之間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大量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交流活動,幾乎天天都有各種代表團的互訪,當時中國派往蘇聯的留學生、實習技術管理幹部多達兩萬以上。在外交方麵兩國隨時都在作密切的磋商和配合。作為中國黨和國家派出的代表,張聞天理所當然就成了中蘇友好的“大管家”。

  五十年代初的中國,戰火甫熄,百廢待興,爭取蘇聯的援助,支援國內經濟建設是張聞天這個“管家”案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從1950年到1954年,中蘇達成了援建“156項工程”的協議。張聞天作為代表團成員協助周恩來、陳雲、李富春參與幾乎全部的談判工作,隨後張聞天又成了在蘇聯落實這些協議的總負責人。這156項工程,從立項、設計、選址、施工、試車、開工,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中蘇雙方的磋商,張聞天放手任命一批專門技術幹部來負責,同時密切關注實施的進程,一有問題就親自過問。同時張聞天還參考和研究了蘇聯工業化的經驗,不斷為我國經濟建設提出建議。在編製“一五”計劃期間,張聞天建議聽取蘇方提出的“按比例、穩步發展”的意見,他的報告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從國民經濟恢複到第一個五年計劃,蘇聯援華的156項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張聞天的任職期間落實的,張聞天在其中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擺在張聞天這個“大管家”案頭的另一件重要任務是,中蘇在外交上的配合,解決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問題。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後,10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已經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行動。在中朝兩國軍隊的奮勇戰鬥下,朝鮮戰場的局勢出現了十分微妙的局麵。1951年4月,張聞天綜合各方麵情況,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後提出:美國“企圖在對它有利的一定條件下取得和談與停戰”,建議我中央作好和談的準備。周恩來與中央對這份報告十分重視,並專門指示今後此類報告應以急電發回。事態的發展很快證明了張聞天的判斷和分析。7月10日,停戰談判在開城正式舉行。

  在談判鬥爭期間,張聞天為中、朝與蘇聯的磋商做了大量的工作。1951年6月,金日成在高崗和師哲的陪同下訪蘇;8月,周恩來率政府代表團訪蘇;1953年3月,周恩來率團出席斯大林葬禮並進行秘密磋商……張聞天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會談和磋商,並且為代表團準備和提供大量的材料。

  1954年,解決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開幕。在中國代表團中,周恩來為首席代表、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作為代表並肩坐在會場第三排放著“P·R·CHINA”標牌的坐席上。這一年4月14日,張聞天已經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在代表團出發前,張聞天已經協助周恩來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會談開始後,張聞天經常陪同周恩來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越南外長範文同以及英國外交大臣艾登進行會談和磋商。每天晚上他們都要處理大量的文件、匯報,研究討論談判的對策。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參加的第一個大型國際會議,張聞天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做了卓越的工作。

  日內瓦會議期間,張聞天參與了中美外交接觸的活動,這一接觸奠定了此後曆時15年的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基礎。張聞天還參與了和英國達成互換代辦協議的談判,從而實現了與英國的“半建交”。會後,張聞天陪同周恩來訪問了民德、波蘭等社會主義國家。11月,張聞天作為中國政府觀察員出席了莫斯科“全歐會議”。1954年冬,張聞天受中央的委托,完成了與南斯拉夫建交談判的工作,使中南兩國在1955年1月實現了建交。

  張聞天在莫斯科大量的工作還包括對中蘇兩國間文化交流的管理。這其中最突出的是對中國留學人員的關懷和管理。張聞天十分強調政治問題。針對留學人員中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張聞天強調要守紀律,要安心學習,鑽研學業,要同蘇聯人民友好。張聞天專門建議在使館建立“留學生管理處”,親自指示把館內一個倉庫騰出來作為留學生聚會的場所。他還經常前往各地學校看望留學人員。他指示成立中國留蘇學生總會,親自推薦當時正在莫斯科動力學院學習的李鵬任主席。在他的領導下,中國駐蘇使館成了中國“留學生之家”。對於國內派到蘇聯的各種代表團,張聞天也經常注意關心。1954年夏,總政歌舞團訪蘇,準備將《斯大林頌》和《東方紅》作為開幕曲,蘇聯方麵對《斯大林頌》表示異議。張聞天注意到斯大林去世後,蘇聯已經出現反對個人迷信的跡象,便建議用兩國的軍歌代替這兩首曲子。當時有人對取消《東方紅》節目表本不理解,張聞天就請示了中央。中央同意張聞天的意見。毛澤東後來還表揚了這個做法,並且說:“我就不願聽《東方紅》。”

  使館的內部建設是張聞天到任之初所做的第一項工作。新中國的外交工作開展之初,很多內部機製還不健全,相當多的工作人員都是“新手”,在對外交工作的認識上也存在著許多不正確的傾向。不少同誌認為外交就是迎來送往的禮節性工作,還有很多同誌在遠離家鄉的異國感到十分寂寞無聊。有些同誌發牢騷,說大使館就是“大使”的“公館”,是大使養病休息的地方;甚至說使館隻要四個人就夠了,因為四個人便可湊一桌麻將。

  張聞天看到這些問題後,馬上召開全體工作人員會議。在講話中,張聞犬首先要求全體人員端正對外交工作的認識,提出了外交工作的三大任務:首先,要增進與蘇聯人民的友誼;其次,要加強自身的政治與業務學習;第三,要加強對所在國及國際形勢的調研與分析。為了貫徹這三項任務,張聞天在中國駐外使館中率先建立了專門的研究室,製定了調研計劃,並且親自參與和領導調研工作。在他的領導下,駐蘇使館很快呈現出熱烈的學習和研究局麵,向中央和國內發回了大量有價值的建議和報告。張聞天總是要求大家在實際工作之餘注意觀察和思考全局性的問題,因而駐蘇使館發回的許多報告,如《關於朝鮮停戰的和談問題》、《關於東方的“洛迦諾協定”》(針對印支問題),都帶有很強的預見性。

  1951年7月25日,張聞天受中央和外交部的委托,以外交部駐歐特派代表的身份對我國駐波蘭、民德、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六國的使館(民德當時稱使團)進行了視察。張聞天每到一處,都深入了解情況,聽取各方麵意見,並且結合駐蘇使館建設的經驗,談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結束巡視後,張聞天給外交部提供了一份4000字的報告,獲得了一致的讚揚和肯定。

  張聞天對六國使館的巡視,極大地促進了各使館工作的提高。當時任匈牙利大使的黃鎮後來回憶道,我們本來不清楚使館工作應該怎樣做,聞天同誌來巡視,幫助我明確了應該往什麽方向努力。耿飆同誌回憶道,當自己去瑞典赴任途經莫斯科時,張聞天找他談話,說大使的工作重點是調研,不要陷於事務,不要隻注意搞禮賓,調查研究駐在國情況和國際關係是使館的一項根本任務,也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礎。耿飆總是十分深情地說,自己從張聞天那裏得到了“許多有益的教誨”。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