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支持康藏叛亂,印中關係惡化

  1954年尼赫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與中國簽訂關於印藏通商與交通協定,明智地放棄了英國殖民者傳統的對藏政策和在西藏的特權。但是,印度政府出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完全拋棄英國殖民者幹涉我國西藏事務的傳統作法,試圖利用西藏問題保持對中國的某種外交壓力,以便討價還價,在邊界問題上謀取利益。1952年,尼赫魯就指示當時的印度情報局長穆立克(M·N·Mullik)與達賴喇嘛的兄弟嘉樂頓珠及其他分裂分子保持聯係,並盡力幫助他們。在1956~1959年的康藏叛亂中,印度的這種傳統作法更為明顯。

  1955年,西康試行土地改革,觸動了一部分農奴主和土司頭人的利益,他們公然舉行叛亂,反對改革。失敗後大部分逃往印度的噶倫堡。由於印度政府采取縱容態度,噶倫堡一時成為康藏分裂分子搞“西藏獨立”的活動基地,在印度國內逐漸聚起一股挾持達賴搞獨立的強大勢力。印度政府視而不見,卻借口紀念釋迦牟尼涅槃2500年於1956年11月異乎尋常地盛情邀請達賴、班禪去印度訪問。達賴抵印後,印度總理尼赫魯於11月27、28日兩次同達賴喇嘛談話。除了一般內容如問候、訪印情況外,談話突出了兩個重點:1.美、蘇為首的兩個陣營都有所削弱;2.西藏和中國簽訂協議承認西藏屬中國,但如中國超出協議範圍,西藏有困難時,印度將幫助西藏。尼赫魯這種談話的動機很明顯。它對那些陰謀搞“獨立”的勢力是一種鼓勵和配合。由於周恩來總理兩次訪印,親自說服,讓達賴留印搞“獨立”的陰謀才未得逞。但印度並未放鬆拉攏達賴的活動,並製造輿論為西藏分裂分子撐腰打氣。在裏應外合的囂張氣焰下,西藏反動叛國分子終於在1959年3月發動了全麵的武裝叛亂,公開提出“西藏獨立”的口號。西藏叛亂分子在拉薩公開鬧事時,於3月10日去印度駐拉薩總領事館要求印度保護“西藏獨立”,印度總領事竟然表示,他們口說無憑,需要有一個書麵文件;印度總領事館還公開接見叛亂代表,收下“獨立”聲明並答允轉告其政府。3月13日拉薩偽“人民會議”通過印度駐拉薩總領事館的電台兩次向噶倫堡發電報,與在印度的叛亂分子進行聯絡。眾多事實證明,印度駐拉薩總領事館在這次叛亂中公開支持了西藏叛亂分子,如容許叛亂分子從領館內向解放軍開槍;在解放軍反擊後允許叛匪在領館躲避解放軍搜查;私藏叛亂分子的槍支、彈藥;其醫院給叛亂分子提供醫藥,甚至衣、食、住等方便。

  由於中國平叛的堅決果斷,叛亂迅速被撲滅。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叛亂分子挾持下,於3月31日抵達印占區,受到印度的熱情款待。印度外交部派遣曾在拉薩擔任過總領事的司長梅農前往邊境迎接,並一直陪伴到新德裏。4月18日,達賴等一行到達提斯浦爾,由印度外交部的官員散發了誣蔑中央政府的所謂“達賴喇嘛聲明”。印度總理尼赫魯於4月24日會見了達賴,並多次發表講話指責中國不遵守西藏自治的保證,采取了武力鎮壓和壓迫。當時印度政府中支持西藏叛亂、搞“獨立”的右派政黨氣焰極為囂張,紛紛發表反華言論。印度政府借勢通過各種方式煽起反華反共高潮。自2月底到4月初的一個多月內,印度36家報紙就發表了三百多篇文章和約31萬字的新聞,肆無忌憚地攻擊中國,甚至組織反華遊行,支持“西藏獨立”。

  印度政府支持“西藏獨立”的嚐試失敗後,采取了一係列惡化中印兩國關係的行動:

  1.支持西藏分裂集團、建立藏人反華武裝。

  印度政府在中國平息西藏叛亂後,繼續支持康藏叛亂分子在噶倫堡等地建立反華基地,給予達賴喇嘛政治避難權,並違背諾言,扶植達賴在印度的達蘭薩拉建立了“流亡政府”,從事分裂中國的活動。1962年邊界戰爭後,印度政府轉向更加積極地援助、利用西藏叛亂分子。它與美國合作在奧裏薩(Orissa)建立了一個秘密援藏據點。同時,它還允許美國秘密建立了為西藏叛亂分子提供空中支援的查爾巴迪亞(CHARBATIA)情報站。此時的印度政府已成為西藏叛亂分子的最主要的供應者,印度將整個行動置於情報局調研分析處的指揮之下,由總理辦公室監督。在奧拉夫·卡羅爵士建議下,印度政府招收大批流亡藏人,“在給予他們必要的軍事訓練後,將他們派往整個喜馬拉雅山邊境沿線的邊境哨所”;同時印度政府讓“B·J·帕特奈克負責募集和訓練西藏難民回國進行遊擊活動”,蓄意破壞西藏治安,妄圖阻撓西藏正在進行的改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政府還於1962年秘密組建了以流亡藏人為主的印藏“特別邊境部隊”(Special Front Force),這支部隊情報界稱之為“22號機關”(EST。NO。22),長期駐紮在印度北方邦台拉頓附近恰克拉塔,其最初設想的具體任務是在中國西藏內部組織抵抗小組。

  2.挑起邊界衝突,破壞中印友好。

  1961—1962年,在1954年中印協定即將屆滿之際,印度當局蠻橫地拒絕了中國政府表示簽訂新約的多次友好建議,並對中國西藏開始實行禁運。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堅持以麥克馬洪線為印度與中國西藏的分界線,開始公開地大規模地用武力侵占中國領土,企圖將中國西藏從外部包圍並控製起來。早在50年代初印度政府為此曾采取過一些行動隻不過這次更加肆無忌憚。1961年尼赫魯開始在邊界推行富有侵略性的“前進政策”。他在人民院發表講話,“我們的目標隻能是設法使侵略者退出,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采用外交的方式,采用各種手段,最後,如果你們願意這樣說的話,就采用戰爭手段……”。1961年11月和12月,尼赫魯、印度陸軍總部分別命令“東北邊境特區”駐軍和東部軍區在中國西藏與印度邊界實行“前進政策”,積極向印方所堅持的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全線推進,甚至在麥克馬洪線以北好幾公裏的扯東也建立了一個“阿薩姆步槍隊”哨所。1962年10月12日,得意忘形的尼赫魯竟下令把中國軍隊從他所謂的“入侵地區”實際是中國領土上全部“清除掉”。於是,從10月17日起印軍從中印邊界東段、西段大舉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一貫堅持和平協商解決邊界爭端的中國政府忍無可忍,下令奮起反擊。1962年10月的中印邊界戰爭爆發。戰爭以印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印度政府並沒因此而反省,反而變本加厲地尋機複仇。它完全封鎖了藏印間一切交通,斷絕了全部通商貿易。

  此外,印度還企圖將西藏問題國際化,策劃把西藏問題提交聯合國。試圖使中國成為缺席的被告,印度則充當調解人,使西藏問題成為一個中國有求於印度的因素。印度的這一做法,前後是有些變化的。在中印邊界戰爭之前,印度在聯大討論西藏問題時投了棄權票,但在1962年之後,印度在聯大改變立場,公開地站在反華的西方世界一邊(參見本章第二節)。

  印度當局所有這些反華活動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兩國關係的惡化,從此,兩國關係進入了漫長的冷戰時期。至七十年代,兩國雖有所接觸,都曾表達過緩和的意向。但是,1975年印度吞並錫金為其第22個邦、1971年印度與蘇聯簽訂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蘇印和平友好條約”等種種事實表明,印度稱霸南亞的大國主義思想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