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進我國畜牧獸醫教育之商榷
陳之長 盛彤笙
近年我國畜牧獸醫界,有一極大矛盾現象,即畜牧獸醫教育之振興,未能與畜牧獸醫事業之推進取得同一步驟平行發展是也。自國府成立以來,朝野人士對畜牧獸醫之重要,已漸有進一步之認識,猶以戰事起後政府鑒於畜產畜力與國防外貿軍服民食關係之密切,故對畜牧獸醫事業之提倡亦更趨於積極,雖在軍需浩繁財政困難之今日,仍不惜籌撥巨款,興辦各種家畜改良增產防疫之工作,新興畜牧獸醫事業機關,有如雨後春筍,突呈活躍蓬勃之象,其經費亦常在數十萬與百萬以上,此誠我全國同誌所馨香禱祝額手稱慶者也。
因各方事業之長足進展,遂使人才之需要亦更見其迫切,不獨原有之畜牧獸醫專家,早為各方所爭聘無餘,即各校之少數畢業學生,在畢業前數月,亦多為各機關預約一空,後至者且不免向隅之感。甚有一機關之內,不獨高級技術人員常懸虛席,即下級幹部亦多無法羅致者,因之各種工作,無法推進,此誠目前一極嚴重之問題也。
查畜產不獨內供人民衣食器用之需,且為對外貿易之大宗出口,自來即占全國輸出總值四分之一以上,若能改良繁殖,且不難使其產量增加倍蓰(音x佾,五倍之意)。預見抗戰以後,外債代償,百廢待興,對於外貿資源之需要亦必更切,則畜牧事業之拓展蓋為必循之途徑,此種偉大工作之推進,更非有大量人才不克負其重任,若吾人此時不儲才備用,則將來事業發展之困難,必將十百倍於今日。當可斷言,此吾人對於目前之畜牧獸醫教育,不可不加以密切之注意也。
今試一檢閱我國畜牧獸醫教育之現況,則覺其脆弱沉寂,難與事業之發展相適應。各大學及專科學校雖紛紛有畜牧獸醫係組之設立,然大都經費支拙,設備不敷,教學實習,難困極多;若將此種困難情形訴之教育行政當局,則多因全國學校院係紛雜,牽製太多,且教育部農業教育委員會中竟無一畜牧獸醫專家列席,故雖以畜牧獸醫教育之特殊重要,亦未能享其應有之注重,取得應有之地位,不獨無法擴充設備,大量造就人才,甚且維持現狀勉支殘局,亦不可得。至於各畜牧獸醫事業機關,則鄶知向各校預約學生,增聘人員,而於學生之如何訓練,人才之如何培養,類皆漠不關心,鮮加注意;偶有請其補助少量之經費以為充實教學設備之用者,則雖擁有巨款之機關,亦多吝不肯助,常遭拒絕,殊不知教育工作乃一切事業之基礎,不於創辦事業之前振興教育,已嫌本末倒置,先後錯亂,況當用人迫切之際,尚不思速補亡牢,根本改進教育,則將來之困難,真不知將伊於胡底也。
綜上所述,可見值茲抗戰建國民族複興之關鍵,對於畜牧獸醫教育實有作一詳細檢討,加以徹底改進之必要。考畜牧獸醫學術之範圍原極廣博,先以畜牧而言,其內容蓋包括各種家畜及家禽之選種、育成、飼養、管理以及畜力之利用,產品之製造等,在外國各大學中多斟酌當地情形,設立下列各種學係,分別教學:
(一)畜牧學係 專攻役用家畜、肉用家畜及毛用家畜之育種、飼養、管理及產品之利用等。
(二)家禽學係 專攻家禽之育種、飼養、管理及產品之保藏運銷等。
(三)乳牛學係 專攻乳牛之育種、飼養、管理及牛乳之生產、乳酪乳脂之製造等。
(四)羊毛學係 專攻羊毛之改良、剪取、漂洗、分級、紡織等。
(五)畜產製造學係 專攻各種畜產品之製造加工等。
(六)動物營養學係 專攻各種家畜營養之改良、飼料之調製及缺乏營養疾病之預防等。
至於獸醫學術之性質,與其謂其近於農學,毋寧謂其近於醫學,其內容之廣博或且過之;在歐美各大學中,均專設學院,單獨教學。以歐洲各大學為例,獸醫學院常與神、哲、法、醫等學院平行而為構成五要素之一,下再分設生物、醫化、解剖、生理、藥理、細菌、病理、內科、外科、產科、乳肉檢查、寄生蟲、衛生等係,其與獸醫教育之重視,由此蓋可概見。
回顧我國情形,則畜牧獸醫教育,多附於農學院之下,或設一係,或設一組,以與國外大學相較,規模誠難比擬,此種辦法缺點甚多,今略舉數端於次:
畜牧獸醫兩科性質本不相同,教學方法亦異,今強將其納入一係,合並教學,結果學生不能依其興趣之所近展其個人之特長,往往誌在畜牧者,強其必習獸醫,性近獸醫者,反使必習畜牧,削足就履,戕賊個性,既不合教育之原則,又不適社會之需要,此其弊一;
畜牧獸醫學術範圍至為廣博,已如前述,故國外各大學不獨將其分院教學,且修學年限均在五年以上,學生經此長期之訓練,對各種學科方得徹底之了解。今將其並於一係,令學生於短短四年之時間,兼習兩種功課,草草修完162個學分即告畢業,生吞活剝,一知半解,雜亂膚淺之弊蓋不可免,此其二。
畜牧獸醫分科極為精密,在國外各大學中常設教授一二十人,副教授講師助教數十人,分任各科教學研究之責,如此方得各展所長,各有所專,功課之充實,訓練之嚴格,庶可無懈。今我國以畜牧獸醫附於農學院之下,多因受其他各係之牽製,不能聘請多數之教員,其能有教授五六人之上者已屬少見,甚且一係之中,鄶有教授一二人,勉強支持係務,結果多數課程不能開班,或雖開班而無實習,學生未曾得到充分之訓練,自難望其有優異之成績,以擔負繁重之任務。加之經費短少,圖書儀器無法添購,故不能招收多數之學生,訓練大批之人才,每年畢業者寥寥無幾,不足以應目前之急切需要,此其弊三。
以上所舉,乃其犖犖大者,已可見畜牧獸醫教育附於農學院之下,困難太多,發展不易。吾人如欲保障牧醫事業之成功,奠定牧業之永遠基礎,實非先謀畜牧獸醫教育之改進不可。改進之道緣何?即從農學院下解放畜牧獸醫學係,使成獨立之機構,俾得自由發展之機會是也。查畜牧獸醫專校之倡設,國民參政會數次大會,均有議案通過,可見已為全國人民之普遍要求,實不容再加忽視;近聞中華獸醫學會及畜牧學會又曾建議政府,請就各地環境之需要,將原有較完善之一二畜牧獸醫學係加以擴充,成立畜牧獸醫專科學校一二所,或為獨立學校,或仍附設於大學之下,總的師資經費不受其他院係之牽製,教學研究可循自由之途徑發展,庶可提高程度,大量造就人才,其所提辦法,可謂縝密精當,蓋創製之始,吾人亦殊不願故意張大,一蹴即就學院之設立也。我全國同誌,對於本業之發展,關懷素切,尚望戮力一心,為學會之後盾,一致要求政府采納此項建議,使畜牧獸醫專科學校之設立,可以早日實現,則牧醫教育與牧醫事業之前途庶有望乎。
《畜牧獸醫月刊》第九期
1943·9
(二)《國立獸醫學院校刊》創刊詞
蓋聞人文丕興,實由學術之共鳴;是以先秦呈百家之大觀,希臘臻一時之鼎盛;中世紀後,西方則斯文墮廢,號稱黑暗時代;東亞則定於一尊,循至各家湮沒。其後歐洲文藝複興,凡諸學科,乃恢複其疇昔之光華而益精進以燦備,近世自然科學之突飛猛進,良有以也。
原夫科學之發達,由於分工,文化之交響,蓋亦由斯;而人類之進步,莫不自粗而精,自疏而密焉;分工細則其學也專,精而密則其交融也和;學專而文化昌明,和諧而矛盾以去,人類文明之幸福基於此,科學真諦之原則亦肇於斯。
自然科學之聲光電化,動植輿地,其傳入我中國也較早;而凡此諸學,其在歐美之植基,固匪伊朝夕矣;取法於人,必自其新,迎頭追上,始克有濟,然則新興格致之學,倘亦為我國人之所樂聞乎!
獸醫科學,其列自然科學之詞林,史實較淺,迨夫成熟,已迄十九世紀之末葉,實為並世各種科學之較新興者,遞入我國,為學府之科係,越二十年已;若雲科學之闕新且近者,則其為學彌精而彌篤,則斯學之設,亦其儔夫。
大地資源,闕分上下,地上產業,端賴人工培植,曰動物性之繁育,曰植物性之栽培;凡現代國家,胥以是二種生產,等其比值;然則家畜之於人類經濟生活,亦綦大矣。抑有進者,獸醫科學之對象,固不僅囿於治獸,其於人醫學上直接間接之貢獻,迥非淺鮮;矧使細菌學科,卓然於生物範疇中躋動植而鼎立,為近世界學術煥其異彩,昌大科學之領域。懿歟敻矣!
民國三十五年秋,政府以西北畜牧生產事業,有待於獸醫科學者綦夥,乃於蘭州剏立獸醫學院,俾肩茲重任。國步方艱,瘡痍未複,庫帑彌拙,而個人承乏斯校,適逢此時,溯其締立,蓋僅二襈也,而中間篳路藍縷,慘淡經營,雖經同仁艱苦努力,然距預期之理想與進度尚遠。以最新誕生之宏舍,承啟最新之學術,而其遭遇之艱厄,方之國內外大學,殆罕其儔。
間嚐以為學府之必要條件有三:完備之圖書儀器其一,良好之師資其二,優美之學風其三,重輔以寬敞之校址,恬適之環境,庶克有濟;懸的以求,凡個人智能所達,靡不悉力以赴,成敗利鈍,所不計及,道遠任重,有誌竟成;耿耿信念,所以自失,藉亦以與我同仁同學共勉;生於憂患,不我欺也。
方校刊軔創之際,追述所懷,庶明乎本院之性質使命與前途,藉乾惕焉。斯刊之設,要在報導教學研究各項消息,載錄我校措施與動向,輒用檢討策動於吾人,並茲乞教就正於高明。敬希校內同仁,遠方同道,常賜珠璣,不吝指示;俾本刊得繼續茁長繁滋,克達其所負之理想任務,則幸甚!
《國立獸醫學院校刊》第一年第一期
1949·1·1
(三)釋本院信條第十條
———勉全體員工同學
本院曾於去冬製定信條十則(全文見後),作為我們工作的理想和前進的目標,其中第十條原文如下:
我們相信環境愈艱苦,我們更應該
有同心協力披荊斬棘的創造精神。
茲謹將這條文的含義略加闡明,期與全體同仁同學共同信守,互相勉勵。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這事事落後的中國,獸醫教育還是一種新興的科學,獸醫工作也還是一種新興的事業。任何一種新興事業,它的遠景雖充滿著無限光明,但它的過程卻常須經曆無比的困難,更何況是在這難虞的時代,和交通困難,物質條件缺乏的西北!
但是,任何一種事業的創造原無神來的奇跡。愛迪生說得好,所謂天才創造,至多隻有百分之一得自神來,其餘百分之九十九要靠汗水。所以隻要我們不斷地努力,世間隻無不可克服的困難,不可創造的事業。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太史公說:“西伯拘羑裏,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可見艱苦的環境,有時反可助我們學問事功的成長,隻要看我們努力的程度如何罷了。
再看本期校刊中羅仲愚先生所輯獸醫名人小傳,敘述威廉蒂克大師之締造愛丁堡獸醫學院,其披荊斬棘,艱苦卓絕的精神,是如何的值得我們的敬仰和效法!因為他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信守,終得使愛丁堡獸醫學院成為今日世界最優良獸醫學府之一,人才輩出,遍傳宇內。回顧我們今日的環境雖然艱苦,經費雖然困難,但比之當年的蒂克大師,卻已優越得多了,追念先賢,我們能無奮勉!
而然,我們對於困難的環境,究竟應當采取怎樣的態度去應付它呢?我認為最要莫過於下列各點:
第一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去研究環境的問題。我們環境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既極複雜,又常充滿著各種矛盾;我們應當用科學方法來分析它,研究它,以求出其症結所在,並提出假設,用實驗的方法去試行解決,這樣,我們的經驗必將日益豐富,能力必將日益堅強。
第二我們要以自主的態度去改變環境。環境中有些部分是我們自己造成的,還有些部分雖非我們自己所造成,卻是我們的力量可以改變的;因此我們除了適應環境中不能改變的部分之外,必須常常以自主的態度去轉變環境中能改造的部分,以期合於我們的目標。
第三我們要以作戰的態度去克服環境的困難。環境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有時很頑強,有時卻神出鬼沒,不可捉摸;所以我們在心理上必須時時提高警覺,在行動上必須力求迅速確實,有時宜穩紮穩打,有時宜出奇製勝,才能克服環境的困難,而不致被迫向環境投降。
第四我們要用藝術的態度去欣賞環境的曲折。環境之艱苦處即是曲折處,亦即是興味處。如世態有炎涼,人情有冷暖,有時一事之來如迅雷震耳;有時一物之去如雲散天青,若能以藝術的態度去欣賞,則任何困難的環境都可以視作一篇驚險的小說,一首委婉的史詩,一幅幽邃的圖畫,一章哀怨的樂曲,不獨不覺其苦,反而可以算是人生愉快的經曆。如“顏回在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而回也不改其樂,”就是最能以藝術的態度來欣賞人生和克服困難的例子。
以上所述,雖為個人應付環境應采的態度,但實亦可應用於任何團體組織。世變方殷,瘡痍滿目,前途正還有更大更多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希望大家更加團結,提高奮鬥的情緒,以同心協力披荊斬棘的創造精神,來克服一切困難,締造我們的學校,以期將獸醫學院四個大字輝煌地寫在中國大西北的地圖上,寫在世界學術之林的史頁上,願全體同仁同學共勉之!
《國立獸醫學院校刊》第一年第二期
1949·5·1
(四)新時代中應有的新努力
今年十月一日是本院成立三周年的紀念日,適值蘭州初獲解放,全國的解放即在目前,政協隆重舉行和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這許多劃時代的大事接二連三地在中國演出,在世界演出;中國人民從此擺脫幾千年的封建枷鎖,自作主人,掌理國事;中華民族從此解除一百年來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堂堂地站立起來了,以光榮的自由獨立的姿態出現於世界,這真不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不是一個平常的時代!而我們恰好在這樣一個時候舉行我們的校慶,也就具有特別不平常的意義!
在這以前,我們全院的員工同學雖然也曾同心同德,不避艱苦,辛勤努力地工作了三年,建立了本院目前這個初步的基礎,在快解放的時候,我們又曾用盡種種方法和借口,抗拒了偽當局給我們的遷移命令,將校產保全了下來,完整的交獻給了人民;但是,回顧我們三年來的工作,除了上述建立了一點基礎,保存了這一點基礎,訓練了一些學生之外,究竟和人民大眾有過多少一點接觸?替人民大眾做過多少一點事情?仔細地分析一下,用人民的天平評價一下,我們實在不能不慚愧,不能不內疚,更不能徒以“環境不允許”的理由來掩飾我們的失職!
因此,在今年的校慶紀念日,麵對著這樣一個嶄新的形勢,這樣一個偉大的人民的世紀,我們應當反省,應當自責,尤其應當勇於改正錯誤。
要改正錯誤,首先要改正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腦筋。我們獸醫學院同事同學們的職責,正如本院信條中所列舉的,原在服務農牧同胞,解除他們的痛苦,增進他們的幸福;但是,不幸我們自己多半出身於小資產階級,因此我們都不免帶有小資產階級的缺點(例如高傲、褊狹、自私等),帶有封建製度的遺毒,帶有舊社會的壞影響和壞習氣;這些特性決定了我們每一個人,自以為高高在上,皎皎獨立,不容易和人民接近,不能向人民靠攏,因此就難於以兄長般的親切,手足般的情誼,來和農牧同胞打成一片,真心真意地為他們服務。今後要做一個新社會裏的新人,非要徹底擺脫這些舊影響,根絕這些壞習性,掃除這些惡渣滓不可。要達到這一個目的,除掉要加緊學習新的理論來改造我們的思想,武裝我們的頭腦之外,尤其要以實踐來配合理論,不使理論成為空言,而這實踐正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希望同仁同學們相互勉勵,相互規勸,更希望同仁同學們常給我這個關在象牙之塔裏做了幾年校長,四體不勤的人以督責。有了這一個基本的改造,我們才能談到進一步的工作。
隨著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無疑的即將掀起一個經濟建設的高潮和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以作為全國唯一獸醫學院的本校而論,在這兩個建設高潮中間,都是負有極重大的使命的。
從教育方麵說,我們的學校將不再是為統治階級裝飾門麵,為舊社會作花瓶的機關了,也不能徒以每年訓練了一班大學畢業生為己足;必須將畜牧獸醫的科學知識普及到每一個農村和牧野,使每一個農牧同胞都真正能受到它的實惠。同時針對農村牧野的實際需要,隨時進行各種研究工作,來替農牧同胞解決實際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把提高和普及相互區別而又相互結合起來。在這一方麵尤其要配合政府的民族政策,注意到邊疆的遊牧民族的利益,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
從經濟方麵說,我國原來擁有極豐富的畜產資源,可惜技術落後,缺乏整理和改進,所以畜牧生產事業至今還停留在半原始的狀態;如何組織牧民,化遊牧為定牧;改良品種和飼養管理,增加產量;防治疾病,保障畜產的安全;發展畜產工業,提高畜產品的經濟利用;使每個同胞都能有乳卵肉食的營養,毛呢皮革的衣著,來享受近代人應過的生活,這實在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我們可以貢獻於祖國的偉大工作。
這些工作在過去反動政府統製之下,我們即令有此理想,也無由實現,有此抱負,也無由施展。現在,許多先烈替我們開辟了一條坦途,一個真正代表大多數人民利益的政權產生了,客觀的條件具備了,剩下的就是看我們自己如何努力了。同仁同學們,讓我們攜手並進吧!一個富強康樂高度文明的祖國的遠景正在召喚著我們!
《國立獸醫學院校刊》第一年第三期
1949·10·1
(五)和新生談談畜牧獸醫
———兼送獸醫係第二屆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
(一)
本院的任務是培養畜牧獸醫的高級建設人才和研究畜牧科學,因此,進入本院的新生將要分別學習畜牧學或獸醫學。畜牧學的目的乃是講求家畜的飼養、管理、繁殖、改良以及畜產品的產銷製造等等,獸醫學的目的則是研究家畜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以及衛生的改進等等,二者都是以家畜為其主要對象的。
我們為什麽要在家畜身上費上這樣許多心思去研究他們呢?原因是家畜和我們人類的關係太密切、太重要了。以人類的日常生活來說,我們穿著的皮、革、呢、絨,食物中的肉、卵、乳、酪,無一不要靠家畜的給養;我們漢族的住室雖然取材於畜產品者較少,但是許多兄弟民族的棚帳幕包則完全是用家畜產品建造的;還有我們耕作、運輸和旅行時用以拉犁、輓車和騎乘代步的動力,以及日常用具中以骨、角、毛、羽製成的各種器皿,也無一不要靠畜力畜產的供應;從上麵這幾個主要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家畜對於我們衣、食、住、行、器用各方麵的關係是如何的密切,人類是不能一日脫離家畜而單獨生存的;至於在許多遊牧的兄弟民族,畜產更是國家的一項重要富源,畜產常占國民經濟中的極大比重。我們中國的畜牧事業雖然停留在極原始的狀態之下,但估計畜牧事業的收入已占國民經濟的15豫耀18%,今後若稍加改進和發展,提高到25豫耀30%是不太困難的。又從對外貿易方麵來說,在抗日戰爭以前,我國畜產品的輸出常為出口總值的22豫耀24%,恒占各種出口貨物的首位;這些出口的畜產品主要是皮毛、豬鬃、腸衣和蛋品,作為家畜主要產品的乳肉,因為我們的工業幼稚,加工和保藏較難,是很少出口的;將來若再向這兩方麵稍加發展,我國畜產品在出口貿易和換取外匯的地位上是更將提高的。除此而外,家畜中的軍馬、警犬和傳書鴿等對於國防上的貢獻,就更不是金錢所能計算的了。
在中國的畜牧事業中間,西北陝、甘、寧、青、新五省又占著特出的地位。西北家畜的數字,估計羊和駱駝約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馬、驢、螺約合占全國的五分之一,牛約占全國的七分之一(這是因為西北水牛很少的原故),僅有豬和家禽兩項,前者因為宗教關係,後者因為西北沼澤缺乏,為數較少,豬約占全國3.7%,家禽約占全國2%。在西北的總麵積中,約有一半可作牧地,比起已耕地來要超過二十倍,比起可耕地來也要超過十倍以上。西北人民的收入,一般約有40%是從畜牧而來,在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區如新疆省,則在70%左右,在純牧區幾乎是100%,由此可見西北畜牧事業在全國的地位和在西北五省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了。
(二)
畜牧事業雖然占著我國國民經濟中間這樣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們的畜產距實際的需要還是相差很遠的。從食這一方麵來說,我國每年所產的各種肉類、蛋類和乳類,若平均分配給全國人民,每人每隔三四日才能得肉一兩,每隔二十日才能得蛋一個,而乳類就更少得可憐,每人全年才能得兩斤半左右,即每日平均不及四西西。從衣這一方麵來說,全國每年所產羊毛,每人約僅能分得三兩,除去其中的剛毛和兩型毛,剩下的細毛還不夠織一雙手套!由此就可見我們的畜產品還隻能算是極其貧乏的。我們每年之所以還能有那樣大量的皮毛蛋品出口,完全是我們廣大人民節衣縮食的結果,無怪我們絕大多數同胞終歲難得一次肉卵之食,畢生難見一寸毛呢之衣了。
即使這遠不敷需要的少量畜產,因為內外戰爭的破壞和反動政府的摧殘,還有著下降的趨勢。以西北為例,近十年來青海的家畜減少了40%,寧夏的馬減少了70%,駱駝減少了53%,羊減少了30豫耀40%,別省別區很多也有類似的現象,因此就使農牧人民的生活蒙受了嚴重的威脅,國家的財富遭到了很大的損失。解放以來,這種衰敗的趨勢雖然已經基本遏止,但是全國家畜每年因凍餓和各種疾病而死的還非常之多,因此欲求畜牧業的恢複和發展,還有待我們作很大的努力。
在為害家畜的各種疾病當中,首先是各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所致的損失最大。據抗日戰爭以前的估計,我國家畜因幾種主要傳染病的損失,每年即在六億元以上,折合現行幣製,約值人民幣十萬億元。至於各種寄生蟲的為害,因為比較分散、隱蔽和緩慢,常為一般人所忽略,因此也沒有注意去估計它們所致的損失。但在別的國家,寄生蟲所致的損失常在傳染病以上,例如美國1941年的統計,全國家畜全年因各種較重要疾病的損失約為四億一千八百萬美元,其中直接因寄生蟲所致者即達二億九千一百餘萬美元,幾占總數的70%(見美國農業部1942年年鑒頁116),間接因寄生蟲所致的損失尚不在內。我國各地近來報告家畜寄生蟲害者日多,其所致的損失,即令不比傳染病更多,至少也當與傳染病相等。
在這些家畜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中間,還有四五十種是可以傳染於人類的,重者可以引起死亡,輕者也足以削弱人類的健康,例如炭疽、鼻疽、瘋狗病、結核病等傳染病和無鉤絛蟲、有鉤絛蟲、棘球細粒囊胞蟲等寄生蟲病就是最顯著的例子。我國各地城鄉居民因受家畜或家畜產品的傳染而患炭疽者時有所聞,受瘋狗病的傳染而死者也屢見不鮮,至於受無鉤絛蟲和有鉤絛蟲的寄生者就更普遍了。由此可見家畜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防治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畜牧獸醫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從事獸醫工作的人,不單可因減少家畜死亡而間接增進人類的幸福,也可因撲減這些可傳於人類的疾病而直接裨益人類的健康。
此外,我國各地,尤其西北各地家畜每年冬春之交因為凍餓而死者,其損失也是非常可驚的。舉最近的一個事實為例:今年冬春之交寧夏鹽池縣一帶的綿羊,因為氣候嚴峻,飼料缺乏,饑寒交迫,再加上內寄生蟲之為害,在二十四萬多頭綿羊中竟死去三萬餘頭,一次損失即在人民幣二十億元以上,屍橫遍野,白骨嶙嶙,當地農牧人民創痛深巨,悲號泣涕的情形,慘不忍聞(根據本院家畜寄生蟲病研究所主任許綬教授由寧夏寄回的報告)。在西北其他地區和個別年份,家畜因凍餓和寄生蟲所致的春季死亡,尚有高達30豫耀40%的,其亟待防製的嚴重情形就更可想見了。
(三)
從整個國家來說,畜產是一宗重要的財富,從人民的生活來說,畜產品又是最好的衣食資源。任何人都了解,用毛呢和皮革所作的衣服鞋帽,要比用布褐所做的溫暖舒適美觀耐用得多,在食物中間,家畜家禽以及它們所產的乳卵,乃是人類最好的養料,其品質遠遠超過其他的食物,因為肉卵乳酪中的動物性蛋白質對於我們人類的身體的營養價值,要比植物性的蛋白質高得多。事實證明,凡是以動物性產品為主要食物的民族,身體要比以植物性產品為主食者健康得多,我國各兄弟民族和漢族人民體況的對比,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除此而外,動物性食品對於人類智力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在“從猿到人”中便已很明白地指出了:“肉類食物在差不多完備的狀態下包含著為身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材料……這種為腦髓的營養和發展所必需的材料……輸送到了腦髓裏去,腦髓就因此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形成起來了……假若不肉食,人就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家畜產品雖然是人類最好的衣食原料,但如前節所述,我國同胞每年每人所能享用的還隻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就使我們廣大人民的生活,一直停留在非常困乏的階段,我們民族的健康尤其蒙受了很不利的影響。現在人民革命事業已經在廣大的國土上獲得了勝利,革命的目的原是為著改善我們生活,使大家不但能過足衣足食的日子,而且要能過美衣美食的日子,因此發展畜牧、增加畜產、防治家畜疾病、增進人畜的健康,不但已成為我們今後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經濟任務,也將為整個革命工作中的重要政治任務,是需要我們來大力推進的。
我們要推進這項工作,目前是具備著極其優越的條件的。首先我們有著億萬勤勞的農牧人民,他們有著傳統的愛護家畜的美德和幾千年飼養家畜的豐富經驗,翻了身之後尤其渴望改進農牧技術,熱烈響應政府的號召,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其次,我們有著廣大的草原和牧地,據估計僅長江以南便尚有六億畝以上的草地可資放牧,幾達全國耕地麵積的一半;至於東北、內蒙古、尤其西北的牧地麵積就更加廣大,雖然其中很多地方還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但是隻要加以初步的改良,就不難使育載家畜的數量提高一步。再就中國的耕地來說,目前我國的糧食產量不但已經能夠自給自足,而且還有得剩餘來接濟印度和其他的鄰邦,因此糧食作物的栽培麵積已經沒有增加的必要;將來耕作技術和種子肥料不斷的改進,單位麵積的產量還要增加,糧食作物的栽培麵積還可以縮小,而最好的利用這些結餘下來的耕地和還未開墾的荒地的方法,莫過於學習蘇聯先進的牧草輪作製,種植牧草和飼料作物,一方麵可以保持水土,增進地力,一方麵可以發展畜牧,改善廣大人民的生活享用。(參閱本校刊任繼周先生“用牧草輪作來改進中國的農業”一文)。最後,自從人民政府成立以來,從中央以至地方無不對發展畜牧事業寄予極大的重視。以西北為例,彭德懷主席在迭次的報告中都會指出,西北的經濟建設當以發展農業和畜牧為主,習仲勳副主席也曾昭示,民族工作和畜牧事業是西北最重要的兩大實際問題。在西北軍政委員會之下,還特別設立了有史以來全國的第一個畜牧部,主持整個西北的畜牧改進事宜和獸醫防治工作,就充分可以表示政府對於西北畜牧事業的重視,也為西北畜牧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無際的前途。
然而,我們目前也不是完全沒有困難的,其中最大困難之一,就是畜牧獸醫技術人才的缺乏,大大地影響了整個畜牧獸醫事業的推進。為著減少這一方麵的困難,作為全國唯一獸醫學院而分設有畜牧、獸醫兩係的本院就蒙受了政府極大的注意,雖然在財政極端困難之中,仍然不忘盡力扶助本院的發展,以期培養更多的畜牧獸醫建設人才,各位新同學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進入本院來開始畜牧獸醫科學的學習,準備將來獻身於人民畜牧獸醫建設事業的。
我們願意向各位同學致以最誠摯的祝賀,因為諸位所擇定的正是一項最能報效祖國和最為人民所需要的偉大事業。出身農村的同學們當能意識到蕃碩壯健的家畜和質量豐美的畜產品是如何地為農牧同胞所迫切歡迎;稍知民間疾苦的同學們也不難了解,當家畜患病死亡的時候,農牧同胞是如何地痛苦,如何地渴望防治;廣大人民的營養又是如何地亟待改善,生活是如何地亟待提高;而我們從事畜牧獸醫的工作者正可以從這兩方麵來貢獻國家和服務人民,積累國家的財富,減少人民的損失,我們能說這不是一樁造福人類社會的偉大事業嗎?
我們的事業雖然是一種極其偉大的事業,但卻也是一種極其艱巨的事業;首先,畜牧獸醫科學乃是一種廣博精深的學問,學習這兩項科學的人除須具備相當的文化水平和科學基礎之外,還須要有堅強的學習毅力;正如馬克思所說:“隻有那在攀登上不畏險阻的人,才有希望攀到光輝的頂點。”其次,學習這兩項科學的人將來學成之後,多半是要到環境極其艱苦的農村和牧野去工作,去和自然作無情的鬥爭的,因此,比相當的文化水平和科學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有吃苦耐勞,不怕困難,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才能擔當祖國和人民所給予我們這項無比光榮的使命的。要缺乏這樣的決心和高貴的品質,是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畜牧獸醫工作者的。
同學們,你們既已選定這項職業而進入這所學校,充分表示你們正是祖國最優秀的兒女和有誌的青年,讓我們向你們致以最熱烈的歡迎,來共同努力,為建設人民的畜牧獸醫事業而奮鬥到底!
《西北獸醫學院院刊》第三年第三期
1951·7·1
(六)應當樹立“大畜牧業”思想
我國發展畜牧業的潛力是很大的,現在遠遠沒有地盡其利、物盡共用。對於發展畜牧業,我覺得下列兩方麵的思想認識問題還有待澄清和統一。
一種是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的所謂“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論點。這幾句話,前兩句是正確的,而“宜牧則牧”的提法,隻有部分真理。這實際上是一種把畜牧業排除在林區和農區之外,隻將它局限於牧區或者草原區之中的論點。世界上隻要是植物能夠生長的地方,就能夠飼養牲畜,發展畜牧業。例如森林,隻要不是苗圃和幼林,隻要地上同時還長有適口的青草,就能放牧牲畜,其中疏林地帶作為牧場的價值,甚至比好的草原還高。而放牧的牲畜反過來又可以為森林施肥,促進樹木的生長,做到林牧兩利。至於作物區,除輪作和套種的飼料以及牧草和綠肥作物可以喂養牲畜之外,農產品加工之後的糠、殼、麩、渣、糟、漿、餅、粕,無一不可作為牲畜的飼料。至於草原和草山之可以放牧牲畜,水域之可以飼養水產,更是普通的常識。甚至城市周圍,也可以利用殘羹剩飯以及屠宰下腳料和食品工業的廢料來發展養豬、養雞和奶牛等事業。由此可見,畜牧業是無處不相宜的。尤其是作物區更是一個最大的畜牧業基地,目前我國95%以上的肉和100豫的蛋都是靠這裏供應的。所以,我們除應樹立“大農業”和“大糧食”的觀點之外,還應當樹立“大畜牧業”的思想。也隻有在全國所有的地方都把畜牧業重視起來,發展起來,“大農業”和“大糧食”的目標才能達到。
二是那種害怕人民“胖”起來的思想。有這樣一些議論,說什麽要保持我國人民的優良膳食傳統呀(實際上是一種吃素菜飯的傳統),不要走外國人的彎路,要提防我國人民過於肥胖起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呀,等等。持有這樣觀點的同誌,至少是離開中國的實際遠了。目前我國人民平均全年不過24斤肉,許多地方的農民由於種種原因,食肉量還遠遠低於這個水平。假如按照目前我國畜牧業的常規速度發展下去,到2000年,全國每人每天才不過能吃到一兩四錢帶骨肉,每三天才能吃到兩個雞蛋。那麽,我們首先應當為廣大人民擔心的,絕不是什麽肥胖症和心血管病的問題,而是蛋白質和其他營養仍然不足的問題。
一旦這兩個認識上的障礙澄清之後,我們就會看到,在我國發展畜牧業的前途是十分廣闊的。畜牧業的關鍵是飼料問題,而節約和開拓飼料來源的途徑是很多的。首先可以把每年直接用作燃料燒掉的兩億來噸秸稈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經過處理提高其營養價值,先作為牲畜的飼料,再用牲畜的糞便製造沼氣,然後用沼氣渣來肥田,其肥效比廄肥還好。其次,可以推廣輪作和套種各種牧草和綠肥作物,同樣先用它們作為飼料,再用牲畜的糞便經過沼氣的階段來肥田。此外,我國現在每年還將一百來億斤的各種油餅直接作為肥料埋進地裏,各種油餅蛋白質在30豫耀40豫之間,這無異於直接將30億斤耀40億斤蛋白質埋進地裏。在我國的蛋白質並不富裕的時候,這實在是一種不能容忍的浪費。這樣大量的油餅,其中無毒者可以直接作為牲畜的飼料,有毒者經過脫毒以後也可以作為飼料。僅僅上述三項結合起來,就已經是粗飼料、青綠飼料和精飼料三者兼備,可以喂養的食草牲畜的數量是很多很多的。這都隻是一些簡單的農牧結合措施,既不需要多少投資,更不用引進技術和設備,就可以收到以農養牧、以牧促農的效果。
除此而外,北方三十幾億畝的草原,改良的潛力甚大。南方的大麵積草山,隻要換種上適口的牧草,就可以生產大量的畜產品。還有內陸水麵和沿海灘塗的利用,每年拋棄的大量小魚、小蝦、小蟹、小蚌的收集加工,單細胞蛋白和其他蛋白飼料的研製,混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工業的發展等等。
與世界畜牧業發展先進國的水平相比,我國的畜牧業改進的可能性更大。例如品種的改良,雜交優勢的利用,飼養管理和經營方法的改進,畜牧機械的逐步采用,抗災防病措施的貫徹,新技術的推廣等等,各路軍馬,齊頭並進,到本世紀末,將我國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例,從現在的14%提高到40%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到那個時候,我國人民的食物構成才真能得到改進,蛋白質的需要才能趨向於滿足,營養水平將會顯著提高,體質將大為增強。
原載1981·6·11《人民日報》
(七)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與農業格局
盛彤笙 任繼周
一、對高原土壤侵蝕不可掉以輕心
我國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少見的巨大水土流失區之一。它所流失的黃土不僅染黃了一條河———黃河,而且染黃了一片海———黃海。整個華北平原也是在漫長的曆史時期中,主要依靠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的。
這一現象向我們揭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說與黃土的形成同時發生,這是一個地質過程。何況黃土高原現在仍在緩慢地上升。它隨著與海平麵黃土高差的加大,水土流失的勢能也相應增加。可見水土流失的地質過程,並未出現減退的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所麵臨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是個涉及自然界基本規律的大問題,何況黃土本身又有極易侵蝕的種種特性。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黃土高原有農業豐產的種種條件,也包含著一定的危險因素,切不可等閑視之。
但是我們並不悲觀。既然土水流失與黃土的形成同時發生,而黃土並未因此而停止它的發育。可以設想,即使在土壤侵蝕這一因素的參與下,它仍然經曆了從增長到剝蝕的發展過程。從土地資源的演替過程來看,黃土高原的生態平衡經曆了三個階段:1)黃土的增長大於剝蝕的階段;2)黃土的增長與剝蝕速度相當,相對穩定的階段;3)黃土的增長小於剝蝕階段。控製第三階段的發展,使它向第二階段轉化,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恢複生態平衡。
最近石山同誌揭示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問題:我國1978年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的困難縣共377個,它們較集中地分布在十一個省區,而黃河兩岸占了很大的比重。號稱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流域,尤其是黃土高原,在漫長的曆史時期中,由於片麵追求糧食生產,除少數水土保持較先進的地區外,都在毀林毀草盲目開荒,種“闖田”,搞“遊耕”,甚至在陡坡上種“掛畫田”。30年來,水土流失有增無減,每年流失的肥力相當240萬噸純氮肥,3200噸純鉀肥。這一數量,僅以氮肥計,相當於1979年全國氮肥總產量的27豫,為1979年增產氮肥的1.8倍。如果把磷、鉀肥也計算在內,為全國化肥總產量的四倍左右。比化肥更寶貴的土壤有機質的流失,所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的。黃土地區的土地資源正在如此巨大規模地付諸流失,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世界上三個著名的人類文明發源地,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及黃河流域,前兩個已經被曆史的長河所淘逝。隻有黃土高原,以其驚人的土地資源的深厚蓄積支撐到現在。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我們起步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時候,土壤侵蝕的不祥的陰影已經籠罩在黃土高原上空。
二、黃土高原的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
黃土高原的土地分配狀況是:林地占7豫、農田占15豫(因統計不夠精確實際數字應大於此數),而草地高達75豫(因統計不夠精確實際數字應小於此數)。每人占有土地麵積為19.5畝。這在我國可以算得是地廣人稀的地區。但由於自然條件和曆史條件的差異,土地利用差別很大。延安地區林地為全區平均值的4援4倍,為甘肅中部的6援7倍。而人均占有土地麵積延安地區為全區平均值的2倍多,為甘肅中部的3援5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人均占有土地全區差別不大,一般為3耀4畝。這可能已經達到在黃土地區可墾土地的最大限度。
應當指出,現在的林地麵積,因受了農田與草地的侵占而大為縮小了。以延安為例,據劉胤漢統計,宜林地為54豫,而現在隻有林地30援8豫,減少了23援2豫,其中大約有6援5豫為農田所占,16援7豫為草地所占。
這一土地分配狀況,對於水土流失有重大關係。由於目前觀測資料不足,難以作出精確推算,我們僅以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73年部分資料加以粗略估算。當降水量為346毫米時,林地衝刷量為1,則草地為15援2,農田為49援5,休閑地竟可高達112援5.據此,我們可以粗略看出,當前黃土高原的沙泥來源,每年來自林地的不過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來自農田的泥沙量為40豫~60豫。
因此,我們在考慮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時,在積極恢複與發展林地的同時,應該首先抓農田,如果把它作為治理重點,對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中25毅以上的坡地應以退耕還林為主,而大約30豫的耕地則應種植多年生牧草,建立人工草地。
關於草地,一塊建植良好、發育成熟的多年生草地,防止衝刷的能力在黃土高原的條件下並不亞於林地。它與林地相比,其水土保持性能不相上下而各有特色。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的地區,草叢對雨水的吸附能力與林相似,而對表土固結防衝能力與林地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它根係縝密,且有利於土壤水穩性團粒之形成,這是草地對水土保持的特殊有利條件。與農作物比較,草地的水土保持能力更為強大。如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狗牙根,比玉米的保土力強272倍,保水力強1029倍;比小麥保土力強670耀800倍,保水力強230耀250倍,不僅如此,多年生牧草與一年生飼用作物相比,其保持水土能力也遠為優越。因為多年生牧草的根量遠較一年生牧草為多,如草地早熟禾的根量約比黑麥草多3倍,比燕麥多7倍,與固結土壤關係密切的根係麵積也分別大3~4倍。由於多年生草地具有強大的水土保持能力,所以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及英、德等國都在大平緩的丘陵地區伐去森林,建立牧場,從未發生水土流失問題。而我國黃土高原的多年生草地居然發生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這完全是管理不善的結果,是可以避免的。考慮到草地占到黃土高原土地麵積的絕大份額,所以加強草原建設、控製水土流失,提高草原生產能力,應是當前的重要工作。
三、發展畜牧業是保護和利用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的有效途徑
任何土地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隻有采取農業生物學措施並與農業生產聯係起來才是有成效的。前麵分析了土地利用與水土流失狀況,應在造林的同時,大力抓好農田種草和天然草原的培育。這就向我們提出了發展畜牧業的任務。黃土高原正是蘊藏了巨大的畜牧業生產潛力的地方。
1.對發展畜牧業特別有利的水熱條件
我國處於東南季風區,每年溫度較高時,也是東南季風來臨,帶來太平洋的水汽,降水較多時候。由於水、熱條件配合較好,可使較少的降水量發揮較大的生物學效益。
但是,由於對水、熱資源的特點認識不足,利用不當,反而造成了我國的黃土高原發展農業生產的困難。
如以幹燥和濕潤的分界線K值1援18(注1)為標準,可以看出在生長季內,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無論較濕潤的東部或較幹旱的西部,6月初以前K值都在1援18以下,處於水分不足的狀態,而美國則相反。對於一年生作物來說,從3月中到6月初,正是它們生長發育的關鍵時。6月初以後,K值雖然增高到適於植物生長的程度,但這時一年生作物,尤其是夏季作物長勢已成定局,對這一良好水熱條件已難充分利用。因此,盡管我國黃土高原水、熱條件較為和諧,但對作物生產仍然形成十年九旱的不利局麵。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從生長季節高於1援18K值的天數來看,延安是65豫,西峰鎮為70豫,定西為87豫。這一狀況,對於生產莖葉為主的牧草是有利的。因為牧草不僅在春旱消除後具有較強的補償生長的能力,在秋季也可較充分利用有利的水熱條件,繼續製造有機物質與作物比較,其有效光合時間約可延長15—30天。如苜蓿在黃土高原區至少可割3茬,畝產青草可以從千斤達到近萬斤。以所生產的營養物質計,其日光能利用效率可為糧食作物的3倍。以草為食的家畜,在秋末冬初時期,因天氣涼爽,牧草豐足,家畜的基礎代謝相對降低而增重迅速,直到枯草期來臨後兩個月才達到增重高峰。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秋高馬肥”。
現在可以看出,在多數作物停止生長以後,牧草還可延長15—30天的生長期,枯草期來臨以後,家畜仍可利用暖季牧草能量積累優勢轉化為動物產品,並達到增重高峰。因此,畜牧業的能量與物質轉化旺盛時期,可比作物生產延長2—3個月,從而增進能量收益。這是對水、熱資源的很大節約。
2援有可供畜牧業發展的生產潛勢
無論農田、林地或草地都蘊藏了一定的生產潛勢。我們總是習慣於在農業生產中分為農區、林區和牧區。但從農業生態係統的角度考慮,這種認識雖是有根據的,但不夠全麵,因為任何有植物生長的土地,都有可能而且應該力求進一步把植物產品轉化為動物產品,即使是在農作區畜牧業產值也應該不比作物產值為低。在林區,溫帶針闊混交林中可作飼物的植物有機物大體約為當地天然草地的20豫耀50豫的飼料生產能力,有時甚至不比天然草地要低。美國針闊混交林植樹9年以後,就可以放牧牛羊而不致對樹木造成損害。特別是疏林牧地,甚至比純淨草地更為家畜所喜好牧食。林地經過適當放牧(當然不是過重放牧)可以減少為害樹木的野生動物對樹木的損害。現在美國將100萬英畝林地劃分為1.1萬個放牧單元,放牧了約2000萬羊單位。現在我們過分強調封山育林,絕對禁止放牧,不僅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對於林木本身也未必是有益的。
在農作區,它所蘊藏的畜牧生產潛勢更大。現有耕地中,為了加強水土保持,約有30%的農田應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這樣的人工草地麵積雖然不大,但生產能力較高,可以得到相當黃土高原區現有天然草地2轅3的飼料生產能力(注2)。另外,更重要的是農作物地上部分,約一半為籽實,一半為莖葉,籽實中又有25豫(糧食)、70豫(油料)的皮殼糠渣可以作為飼料(注3)。因此,作物可以為人類直接食用的部分,不過光合作用產物地上部分的25%,而75%以上不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部分,可通過家畜轉化為畜產品。它所創造的價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50豫是完全可能的。這是在並不與人爭食的條件下取得的畜產品。可見,有人認為隻有在糧食過關後才能發展畜牧業,根據是不充分的。也有人根據生態係統中“十分之一法則”(注4),認為初級產品(植物性食品)直接作為人的食物能量轉化率較高,而由植物產品轉化為畜產品,動物本身要消耗90豫的能量,因此得出結論說發展畜牧業不合算。這是假定把人要吃的糧食作為飼料,再轉化為畜產品。但草原生態係統的理論卻是主要地利用人所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有機物,經食草動物轉化為畜產品,以增加日光能的利用率。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否則,能量與物質循環,到植物產品就中斷了,這種不完整的農業生態係統將浪費可用能量的大半,即75豫左右。這樣的農業格局,即使采用了各種現代化手段,它也隻能得到應該得到的25豫左右的產值,它的勞動生產率當然也就無法達到應有的高度。
在草原區,當然是以生產畜產品為主要目的。當前草原畜牧業生產水平較低,一般隻有當地農田生產水平的6豫左右。按這一比例折算,在目前占土地總麵積75豫的草原上,隻能提供相當作物區的5豫左右的生產能力。但是加強科學管理,特別是試行季節畜牧業,在不對生產手段作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就可大幅度提高其生產能力,近期可提高5倍,遠期可提高10倍以上。假如提高5倍,可以得到相當作物區的25豫的生產水平。
現在可以算一筆賬:作物區畜牧業產值可以達到農業總產值的50豫,草原區達到25豫,兩者共計畜牧業產值可達到農業總產值的75豫,林區的畜牧業產值還未計算在內。這不正是目前英、德等國的農業格局嗎?這樣的農業結構,稱之為“以牧為主”看來是恰當的。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黃土高原上畜牧業產值達到這樣的比重,並不是抑農、林,揚畜牧的結果,而是在田、林、草都適當發展的前提下,把農業生態係統中能量流程妥善設計,亦可到渠成,取得畜產品的豐收。
3.當前黃土高原農業生產中的漏洞
在這裏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合水縣位於甘肅東部的黃土高原上。東部接子午嶺林區。氣溫較濕潤,年降水量為593援2毫米,全縣12萬人口,38萬畝耕地(人均3援2畝),其中農作物31萬畝,苜蓿3援5萬畝,休閑地3援5萬畝,83萬畝草地(人均6援9畝),120萬畝林地(人均10畝)。1978年底,有大家畜2.4萬頭,羊10萬隻,豬5萬口。全縣糧食畝產261斤,苜蓿畝產幹草千斤。全縣畜牧業產值約為農業總產值的15豫。如把休閑地改種苜蓿,全縣可得7萬畝苜蓿地。
合水縣農業用地及其能量受益(澱粉當量,萬)
(員)天然草地的實際生產能力為農田的6豫
(圓)以20豫林間草地計
這樣一種土地利用結構,其收益以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澱粉當量計,可以看出口糧收益僅為17豫左右,而飼料收益為83豫,這既是發展畜牧業的物質基礎,也是發展畜牧業的潛力之所在。但是現在畜牧業產值不過15豫,能量空耗達70豫左右。
在這樣的地區種苜蓿或其它相應的豆科牧草,在黃土高原區其經濟收益可為農田的3倍。因此,隻要在草田輪作中有1/3土地種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它的經濟收益就可以達到與作物產值相等的水平。可見在這些地區種植牧草,不僅能量收益是合算的,經濟上也是有益的。
再舉一個甘肅中部幹旱地區靜寧縣靳堡生產隊的例子。這個隊位於六盤山以西,年降雨量僅300多毫米,為幹旱黃土丘陵區。全隊198人,792畝農田(人均4畝),215畝人工草地(人均1援1畝),218畝天然草地(人均1援1畝),79畝林地(人均0援4畝),現在農業總產值中,畜牧業占15豫,比應占比例(68豫)減少53豫,可見浪費能量過半。
從以上舉的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不論土地較寬廣,氣候較濕潤的合水縣,還是較為地狹人稠、氣候較幹燥的靜寧縣靳堡生產隊,目前的農業體係由於沒有充分利用畜牧業這個能量轉化的有力武器,都浪費了農業生態係統中大量的能量。這一浪費前者達2轅3,後者也在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