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麵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聽到這優美而動人的歌聲,你一定對草原深情地向往。但真正到了草原,也許又讓你非常失望。
1949年前,由於畜牧獸醫事業極為落後,許多現在人們無法想象的疫病,如牛瘟、馬鼻疽、豬霍亂、羊痘、雞瘟、各種家畜的炭疽和出血性敗血症等,幾乎在大西北各地年年流行,草原上屍枕藉藉,白骨森森,重創了畜牧業的發展。1949年前的近十年中,青海的牲畜減少了40%,寧夏的馬減少了70%,駱駝減少了53%,羊減少了30%~40%,在青海牧區,1948年牛瘟的死亡率高達90%,牛痘的死亡率高達80%,牲畜的傳染性胸膜肺炎死亡率高達70%,其他如馬腺疫、口蹄疫的死亡也相當驚人,農牧民的生活十分困難,國家的財富蒙受了很大的損失。
在西北畜牧部主政期間,盛彤笙花費了大量精力來遏製病魔對西北畜牧業的威脅。他奔走於西北各大牧區,親赴青海省指導防治羔羊痢疾,赴陝西省漢中地區指導牛口蹄疫的防治,同時指揮了在甘肅的千裏河西走廊和青海高原剿滅牛瘟,在寧夏圍殲寄生蟲,在甘肅境內撲滅豬瘟、口蹄疫、炭疽、豬肺疫等重大戰役,顯示了一個學者的不凡身手。1952年,大西北鏟除了牛瘟的疫源地,消滅了牛瘟,其他疫病和寄生蟲病也被消滅在萌芽階段。在短短的五、六年中,由於各方麵的共同努力,猖獗一時的牲畜烈性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終於得到遏製。到1958年底,甘肅基本上實現了無牛瘟、無口蹄疫、無豬瘟的“三無省”。廣大牧區又出現了“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的興旺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盛彤笙創立的國立獸醫學院,不僅是人才培養的搖籃,而且還在圍剿牲畜瘟疫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活躍在萬裏牧區的一支輕騎兵。學生們自豪地說,通過我們的工作,在牧區,“獸醫學院”的名字格外響亮。
1949年冬,甘肅河西爆發牛瘟。其疫源係由青海傳入,以永昌縣的皇城灘和永登縣的鎮羌灘為中心,疫情猖獗,蔓延迅速,牛得病三五日即死,疫情中心已死亡牛隻數千頭,影響到河西上百萬牛群的安全。新中國成立伊始,獸醫人員極為缺乏,甘肅省農業廳廳長薛蘭斌親自來到國立獸醫學院求援,商討撲滅牛瘟的辦法。盛彤笙當即決定學校停課,並派出許綬泰教授、秦和生副教授帶領師生70餘人,組成“河西牛瘟防治工作團”,迅速出動,在1950年1月這個最寒冷的季節,兵分兩路,奔赴永昌、永登,在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背著行李,抬著防疫器械,翻山越嶺,用兩天時間就開進了疫區,隨後又分為16個防疫小組開展工作。他們每天要步行幾十裏路,早上在古浪,上級一個命令,晚上又要趕到百裏之外的武威。防疫牛瘟剛開始用的是從北京運來的華北農科所研製的血清,但幾十頭牛注射後,效果不大。後改用兔化、山羊化牛瘟弱毒疫苗,加快了防疫進度。他們白天實施預防注射,晚上還要自製弱毒疫苗,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生活也很艱苦,按時吃不上飯是常事,一些藏區沒有菜甚至連鹽都找不上,很多時候是幹饃就醬菜。他們在冰天雪地的草野中前後奮戰了三個月,對永昌、武威、古浪和永登4縣的9萬多頭犛牛和黃牛進行了預防注射,有效地控製了疫病的傳播,取得了防治牛瘟的重大勝利。
1952年春,西藏爆發牛瘟,西北畜牧部作出緊急部署,對毗鄰西藏的青海省共和、玉樹、果洛地區牲畜進行預防注射,防止牛瘟傳入。1950級學生、原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劉占傑當年就參加了這場牛瘟阻擊戰。他回憶說,玉樹靠近西藏,果洛靠近四川,共和靠近新疆,三個地區三道防線。當時青海的獸醫防疫力量極為薄弱,西北獸醫學院派出70多名師生趕往青海,一部分由蔣鴻賓教授帶隊,在青海湖南麵的共和縣進行防疫;另一部分由助教沈斌元帶隊,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進行防疫;還選了一部分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按自願的原則到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玉樹、囊謙、稱多等縣開展防疫,五個多月的風餐露宿,日夜奔波,他們注射疫苗數十萬頭,成功地阻止了牛瘟傳入內地。期間,身為西北畜牧部副部長的盛彤笙還專程到青海省視察防疫工作,看望同學們。當劉占傑等同學提出想到塔爾寺參觀時,盛彤笙當場對他的司機說:“馬師傅,你辛苦一下,拉上他們玩一趟吧!”以此慰問大家的辛勞。談及此事,他記憶猶新,恍如昨日。
數世紀以來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習慣,使家畜寄生蟲在牧區滋生尤烈,代代相傳,大有不可收拾之勢。新中國成立初期,寧夏省每年春季死亡羊隻50多萬隻,造成的損失折合人民幣170億(舊幣)。西北獸醫學院派出許綬泰等師生奔赴疫區調查,發現除飼養粗放、管理原始外,寄生蟲的危害是重要原因。他們通過解剖死亡的綿、山羊,發現寄生蟲感染率在98%。有一頭8齡羊,解剖發現撚轉胃蟲3161條、鉤蟲149條、結蟲154條,如此多的蟲害,病羊焉有不死之理。正是由此而引起營養不良,造成羊隻消瘦乏弱大量死亡。他們寫出了2萬多字的《寧夏鹽池羊隻春季死亡問題調查報告》,提出了展開搶救“乏羊”運動、改進飼養管理、進行大規模寄生蟲病防治等措施,得到寧夏省的大力讚同,隨後在全省開展了青貯飼料、調製幹草、推廣大麥和苜蓿種植,劃地輪牧,停止草原破壞等工作。西北獸醫學院的師生還下到疫區,參加開展了大規模的綿、山羊寄生蟲防治,藥浴和投放內服藥品60多萬隻,基本上控製了危害最大的疥瘡和撚轉胃蟲等寄生蟲病,很快就扭轉了羊隻春季大量死亡的局麵。
1952年初,寧夏報告牧區的駱駝發生了一種不明病因的“駝蠅疫”而大量死亡。根據西北軍政委員會畜牧部的指示,又是許綬泰教授等,趕赴寧夏境內的阿拉善右旗以及平羅、賀蘭、永寧縣疫區,確診所謂的“駝蠅疫”為駱駝的伊氏錐蟲病,並摸索出一套主治駱駝錐蟲病的方法,包括一種在現場快速診斷的方法———升汞全血反應法,治愈了大批病駝,使該病的大麵積流行得到控製,受到了西北軍政委員會的嘉獎。
西北畜牧獸醫學院還參與了寧夏定遠營和甘肅景泰防治牛瘟、炭疽、出血性敗血症等疫病,圍剿青海的口蹄疫,蘭州的豬瘟、豬肺疫和寧夏的寄生蟲防治等多次戰役,為大西北圍剿直至最後消滅瘟疫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