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國立獸醫學院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春天。
擺脫了舊社會混亂險惡的社會環境,改變了當年孤身一人苦苦奮鬥的局麵,盛彤笙欣喜異常,他對學院的前景充滿了信心。1949年開國大典當日、同時也是校慶三周年的師生集會上,盛彤笙發表了《新時代中應有的新努力》的講話,充滿激情地指出:
“我們的學校將不再是為統治階級裝飾門麵,為舊社會作花瓶的機關了,也不能徒以每年訓練了一班大學畢業生為滿足;必須將畜牧獸醫的科學知識普及到每一個農村和牧野,使每一個農牧同胞都真正能受到它的實惠。同時針對農村牧野的實際需要,隨時進行各種研究工作,來替農牧同胞解決實際的問題。
如何組織牧民,化遊牧為定居;改良品種和飼養管理,增加產量;防治疾病,保障畜產的安全;發展畜產工業,提高畜產品的經濟利用;使每個同胞都能有乳卵肉食的營養,毛呢皮革的衣著,來享受現代人應過的生活,這實在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我們可以貢獻於祖國的偉大工作。”
1950年12月,西北軍政委員會決定將國立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1951年底,奉西北軍政委員會命令,西北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隸屬西北畜牧部、西北教育部共同領導。
在國家的重視下,學校的麵貌迅速改觀。存放於上海和重慶等地的儀器藥品,經蘭州市軍管會調派數輛汽車,陸續拉回蘭州;令盛彤笙煩惱不已的院址問題也迅速得到解決,校園麵積不斷擴展,1953年已占地175畝。所撥經費也逐年增加,教授樓、教授住宅、教職員住宅和學生宿舍、員工食堂、診療室及其他生活用房相繼落成,總建築17245平方米。這幾個數字雖然很不起眼,但曆經艱辛創業之路的師生,方知來之不易。
最為難得的是,學校派往英美留學的謝錚銘、陳北亨,預約回國來蘭任教的楊詩興等教師,因回國旅費無著難以啟程,經盛彤笙向西北軍政委員會申請,每人匯給外匯500美元共1500美元,他們在1950年、1951年相繼回國,到校任教。以現在國家外匯儲備動輒上萬億美元相比較,1500美元也許不抵九牛之一毛,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未定,遍地瘡痍,百廢待興,這些美元何止價值連城。蔣次昇曾經提出要建一所家畜病院作為來校任教的條件,西北財經委員會立即批給小米170萬斤,使一座規模可觀的家畜病院迅速建成。我國解放初期實行的是供給製,大家每月的工資平均不過三五百斤小米而已,當時每斤小米折算人民幣8分,170萬斤就是13.6萬多元,實在不是一個小的數目。
1950年4月,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並入西北獸醫學院。該校成立於1939年4月,原名國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先後設農藝、森林、畜牧、獸醫、農業經濟和農田水利等6科。1945年8月,奉國民政府教育部訓令,改名為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增設牧草科。這使甘肅在抗戰時期有了一所獨立的高等農業專科學校。
1952年,隨著全國高等學校的院係調整,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係並入,並實行全國統一招生和分配。兩次的合並調整,使學校增添了一批知名教師如崔堉溪、李林海、盧德仁、張祥珍、蔣鴻賓、粟顯倬、鄭子久、汶漢、宗恩澤等,獸醫學院呈現一片勃勃生機。
盛彤笙以更大的努力投入到學校的建設中去。1951年設立了畜牧係,設有生物、飼養、牧草與草原、選育、綿羊與羊毛5科,建立了相應的教研組和實驗室,附設有畜牧場,改變了單一辦學的局麵;1952年辦起了兩年製的獸醫、畜牧專修科,大量培養中級專業人才,招生規模擴大了一倍。
家畜病院和畜牧場兩處重要的實習場地相繼建成。家畜病院引人注目,後麵將專題敘述。校內的畜牧場,占地10多畝,建有各種畜舍和乳品處理室、精料室;有純種荷蘭牛、艾爾夏牛、娟珊牛及犏牛等數十頭。西北畜牧部還從陝西種馬場調撥了關中驢、雜種公馬,同時有巴克夏、約克夏等豬的品種,有考力代羊、高加索羊等綿羊品種,還有各種家禽品種,已成為國內農業院校中畜禽品種最為齊全的教學實習場所之一。至此,學校已成為校舍和設備頗具規模、各科師資力量相當齊全的一所獸醫學院。看著眼前的這一切,盛彤笙極為欣喜,他在解放初期的一次師生大會上特地指出:“解放以後,政府鑒於西北畜牧獸醫事業的重要性,對我們寄予殷切期望之餘,也曾賜予許多的溢譽和獎飾,使我們教學比較認真,工作比較積極,人事比較和諧,師生比較團結,使學校走上更加光明的前途。”
1953年,學院首招研究生8人,其中獸醫係家畜傳染病學蔣鴻賓教授招生3名、家畜寄生蟲學許綬泰教授招生2名,畜牧係牧草學盧德仁副教授招生3名。學製均為3年,培養方式仿照英、美的導師負責製。1956年,沈正達、郭博、魏珽、井通海、張汶、李琪、王善誌、李逸民等8名首屆研究生畢業。遷往河西前,學院共培養研究生16人,是當年全國7所招收研究生的農業院校之一,在大西北開創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20世紀50年代,研究生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各高校中盛行一種“進修風”。國家農業部、高教部將西北畜牧獸醫學院作為大西北乃至全國的畜牧獸醫師資培訓大本營,許多青年教師負笈西行,來蘭州進修。學院先後接待了畜牧獸醫各科的進修生210多人,僅農業部就選送56人,幾乎包括全國各農業院校,還有部分科研單位。校友們將小西湖看作一塊聖地,他們感慨地說,回到學校,有一種來朝聖的感覺。
念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在遷離蘭州前的12年中,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共培養各類人才2000多名,其中有研究生16人,本科生488人,專科生259人,專業技術幹部1200多人。這些學生遍布西北、西南牧區,特別是新疆,從自治區到各縣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學生,塔裏木沙漠腹地南疆的和田、民豐、策勒、且末等縣都有,他們在基層一幹就是幾十年甚至終生,條件又是那樣艱苦,有的縣獸醫站隻有一間房子,工作、生活、家庭全在其中,連去趟烏魯木齊都成為一種奢望,但大家幹得很出色。他們中間湧現出一批被稱為“後起之秀”“青年專家”的優秀校友,有新疆細毛羊育種專家楊爾濟、口蹄疫防治專家龔成潤、新疆農學院教授張文以及大型農牧場高層管理人員魏傑、莫執中、擁致誠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廳的領導十分推崇這些大學生,稱讚他們是新疆畜牧獸醫事業的“中堅力量”。
從創辦國立獸醫學院到發展壯大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這是盛彤笙人生事業中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他當年心中還有一副藍圖,就是計劃在三五年後,將現在這所單一的學院擴充為畜產獸醫大學,他甚至連細節都考慮到了:分畜牧、畜產、獸醫三個學院。獸醫學院專攻家畜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以及乳肉檢查公共衛生等;畜牧學院專攻家畜育種、管理、飼養,分養馬、養羊、乳牛、家禽、育種、牧草等係;畜產學院專攻各種畜產品的加工製造、保藏、運銷等,分羊毛、乳品、製革、罐藏、畜牧經濟等係。如果這一願望得以實現,在西北大地上將會出現一個集畜牧、獸醫、畜產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畜牧獸醫科技人才培養基地。他多年來的苦讀,遠涉重洋的留學,也正是為了這一天。四年的篳路藍縷,四年的慘淡經營,已經將學院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憑他的學識和才能,完全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修建一座高樓大廈,他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