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十五、學術精深謝錚銘

  謝錚銘可謂是盛彤笙的衣缽弟子,從他的身上,可以折射出盛彤笙識才、愛才、育才的思想境界。

  謝錚銘,湖南省新邵縣人,1914年11月生。1937年考入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係,後兩年盛彤笙正好受聘於該校,親授微生物課程,對他刻苦踏實的學習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1941年畢業後,被先於他半年到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係任教的盛彤笙選聘為助教,同時在其門下就讀在職研究生,學習的專注更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據中央大學1949屆畜牧獸醫係校友姚發業回憶說:“1946年在中央大學時謝先生給我們上解剖課,由於缺乏標本,恰好學校附近發現一匹死馬,屍體已經腐爛,蛆蟲遍布,臭氣熏天,他卻不顧惡臭刺鼻,連口罩都不帶,一直蹲在地上悉心解剖,耐心講解,在場的同學無不為謝先生這種熱愛科學的獻身精神所感動。”正是這種學習精神,使他在四川成都對雞疫的中樞神經係統病理變化進行研究時,發現當時在成都流行的所謂“雞瘟”應該是雞新城疫而不是雞瘟,其碩士論文發表在《畜牧獸醫月刊》上。在中大,他還作為盛彤笙的助手,編輯剛剛複刊的全國性《畜牧獸醫月刊》《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會訊》,這兩種刊物從組稿、編輯、校對、付印、發行,都是他們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

  1946年,盛彤笙在蘭州創辦國立獸醫學院,謝錚銘又被招到他的麾下,聘為講師。為了培養出一位學術大家,盛彤笙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對這位弟子加以提攜。1948年,盛彤笙爭取到一批國民政府教育部公費留學英美等國的指標,謝錚銘得以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師從解剖學家葛樂漢教授。兩年的留學,更是見證了謝錚銘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謝錚銘的弟子、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劉英曾經聽師傅講過留學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有一次,導師給了他一本關於雞的解剖書,讓他照著去做。自此,實驗室裏幾乎夜夜亮著燈光,以至於校警誤以為他在搞什麽間諜活動,一直暗中窺測,直到見到他天天都在做雞的解剖實驗,才解除了對他的監視。通過嚴格的解剖操作,他發現雞身上的情況與書上寫的有所出入,於是向導師反映了其中的問題,導師一開始根本不信,說權威寫的書還能有誤,甚至訓斥了幾句。由於他的湖南湘西口音很重,難以繼續溝通,下來後,他找了許多標本讓另一位同學去找導師,這回導師口服心服,覺得謝錚銘這個學生很不簡單,從此另眼相看,還從院長那裏要了一筆獎學金,資助他的學習。後期還將他安排為解剖表演員,專門製作標本,也有一點津貼,幫助他在新舊政權交替、經費中斷時完成了學業,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大師的弟子到底不同尋常,連所作的畢業論文《家禽之交感神經和副交神經係》,都成為學術經典,收藏於愛丁堡大學圖書館並摘要發表於英國獸醫學雜誌。其中的部分成果,被用於歐美最權威的《家畜解剖學》《家禽生理學》等教科書。時隔多年後,還被國外一些大學和科研機構所引用。1963年法國農業部家禽研究中心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先後函經謝錚銘本人同意,從愛丁堡大學圖書館得到該論文的複製本。1976年7月,美國康涅狄格大學來信要求複製,通過我國外交部征求作者意見,外交部轉請甘肅省革委會通知本人,謝錚銘又請示了學校革委會,再由學校專函請示甘肅省科技局批示同意後,方才答應可以引用,否則在那個年代很可能會招來一頂“裏通外國”的帽子。過程雖然複雜了一點,但國外學術界這種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維護知識產權的嚴肅態度也令我們大開眼界,感慨良多。聯想現時社會上一些人學術腐敗,抄襲、剽竊、造假成風,他們的這一鄭重其事的做法,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1951年,謝錚銘學成如期回國,被盛彤笙聘為獸醫解剖學教授,在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承擔了家畜解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此後,還擔任了獸醫係副主任。他一直深入研究家畜解剖學教學方法,建立和完善了以小班開課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實物教學為主要授課方法的解剖學教學體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謝錚銘有一句名言:“顯微鏡下有前途!”其來源是圓園世紀50年代初的一位進修生的回憶,他說:“有一次上解剖課看切片,當時正好西北排球代表隊與學院排球隊比賽,窗外觀眾如潮,歡聲大作,但謝老師不為所動,不視窗外。他邊看切片邊對我說‘顯微鏡下有前途’。這句話一直鼓舞著我。”

  “顯微鏡下有前途!”這句話是謝錚銘數十年來潛心學問,甘於寂寞,心無旁騖的真實寫照。圓園世紀50年代,他對驢馬的大體解剖係統進行了研究,一邊解剖,一邊記錄,並將解剖程序編寫了《驢馬實地解剖》一書,於1965年出版,1986年再版發行。這本書融解剖知識與解剖方法為一體,實用性很強,深得同行讚許,並被認為是培養研究生和進修生的難得的好教材。多年以來,他和教研組的同仁們以及研究生一道,對主要生活於我國和蒙古的雙峰駝的解剖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具有國際水平的成果。完成了雙峰駝肌肉和筋膜、消化係統、四肢關節、後肢血管神經、頭部血管神經、腦的動脈及爪和指(趾)枕等一係列關於雙峰駝解剖結構的研究,發表了20多篇很有學術價值的研究論文。他主持的《駱駝頭部、軀幹、前肢、後肢筋膜和肌肉的解剖研究》獲甘肅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一等獎;《駱駝的解剖》等兩項成果獲甘肅省高等學校首屆科學大會先進科技成果獎。以後,他又指導研究生對雞的神經係統進行研究。這些都是枯燥無味,費時勞神的工作,很難想象如今在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環境中,有多少人還能像他那樣靜下心來,沒有星期天,沒有上下班,整天都在實驗室裏,或是趴在桌子上看顯微鏡切片,或是站在手術台前一刀一刀地切割充滿福爾馬林刺鼻味的動物屍體。學生要請教問題,晚上12點以前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在教研室或實驗室找到他。

  “顯微鏡下有前途!”這句話造就了一位學業精深的名師大家。很多人學過《庖丁解牛》這篇古文,說一個廚師宰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也就是說他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進刀時發出合乎音律的聲音,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但比起謝錚銘,那隻是小巫見大巫。那個廚師是大卸八塊,骨肉分離;而謝錚銘是出神入化,精細入微。許多當年的學生說,別人在解剖時看不清的神經、肌肉、血管等,他幾刀子就能拉出來。時隔50多年後的今天,甘肅農業大學的胡自治教授還能回憶起上家畜解剖實習課時的情形:“謝先生的學業精深非同一般,解剖技術極為嫻熟,他把驢眼睛完整地取下放入水中,將眼球一層層剝離出來,晶狀體就會漂浮在水麵上,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令人歎為觀止。看這樣的解剖示範,真是一種藝術享受。”

  就連搞行政工作的領導也對謝錚銘讚不絕口。2010年,筆者采訪過甘肅農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李光,在他的視野裏,能看上眼的人不多,但對謝錚銘印象極深,至今不忘。他說:

  “謝錚銘是個真正值得一說的人,他在1958年就把家畜的各種器官,特別是血管和神經等染色後製作成標本,使人看起來哪是神經、哪是血管、哪是肌肉筋腱,一目了然。那技術水平在全國絕對是一流的。我最近在電視上看了一個報道,說國內有位留德的知名專家,做的標本如何如何好,方法如何如何先進,如何具有國際水平等,其實和謝錚銘50多年前做的一模一樣。隻不過謝錚銘一直比較低調,從不宣揚自己,所以默默無聞而已。”

  謝錚銘當年製作的這些標本,如今仍然陳列在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標本室裏。細看其中一個,在一塊肌肉上,那動脈是紅色的,靜脈是藍色的,神經是黃色的,而肌肉又是粉紅色的,各自的形狀位置,界線分明,一清二楚。這都是他利用教學之餘,將賽璐璐用乙醚溶解後,調入油畫顏料製成混濁溶劑,極為細致地分別注射而成。那一瓶瓶、一罐罐的標本,猶如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看了讓人有美不勝收之感。

  謝錚銘還花費多年時間,解剖了許多動物,並根據實地解剖程序和解剖經驗,與弟子、西北農學院的田九疇教授繪著了《家畜解剖圖譜》。將豬、牛、馬、羊等家畜的肌肉、神經、血管、內髒繪製得極為清晰、準確、全麵,是至今國內出版的唯一一本家畜解剖圖譜,許多教學單位、科研單位、畜牧場、養殖場等多年來都到甘肅農業大學圖書館來查找、拍照。

  作為我國著名的家畜解剖學家,謝錚銘為我國高等農業院校的家畜解剖學教學和研究生培養付出了辛勤勞動。他主持編寫了全國動物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編寫了《家畜解剖學》《家畜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等教材中的部分章節。1981年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後,他主持的動物解剖、組織學與胚胎學於當年11月成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1984年2月又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為國家培養了十數名碩士和博士,為許多農業院校培養了一批師資力量。他是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研究會第一、二屆名譽理事長,並任甘肅省第四、第五屆政協委員,民盟甘肅省委第七屆常務委員。他的兩個得意門生崔燕、劉英現均為甘肅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其中崔燕為國家二級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解剖學分會副理事長,世界解剖學家協會會員;劉英為三級教授,任中華醫學會甘肅省解剖組織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入選甘肅省“333”人才庫。

  謝錚銘不但專業知識精深,相關的知識以及典故都很廣博。據一個老師回憶,當時幾個人在一起閑聊,謝錚銘就問他們:黃牛為什麽頸下有一塊垂皮吊下來,皮膚顯得鬆鬆垮垮,叫的聲音像“沒呀沒呀”而水牛的皮膚在身上繃得緊緊的,叫起來像“衣呀衣呀”大家都說不知道。於是,他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黃牛的皮本來是水牛的,而水牛的皮原是黃牛的。水牛原來的皮光亮柔軟,其毛秀麗,而黃牛原來的皮顯得粗糙難看,毛色灰暗。於是,黃牛老想偷換。有一次,黃牛與水牛同時下河洗澡,各自將皮脫下放在岸上。黃牛一看機會來了,趕緊上岸將水牛的皮穿走了,水牛上岸沒皮,隻好將黃牛的皮穿上。水牛個大,穿上黃牛的皮在身上繃得緊緊的;而黃牛個小,穿上水牛的皮顯得鬆鬆垮垮,多出一塊便吊在頸下,就是垂皮。換皮以後,水牛當然不甘心,便向黃牛要皮,所以水牛的叫聲是“衣呀!衣呀!”意思是說,還我的衣服呀!而黃牛總是耍賴不還,說“沒呀!沒呀!”意思是說,我沒拿衣服呀!故事耐人尋味,大家聽後大笑不已。

  2007年,謝錚銘在蘭州逝世,享年94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