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農曆五月初八,盛彤笙出生在湖南長沙。
由於家道中落,家境困頓,盛彤笙的父親盛治斌(嵋孫)在湖南長沙的雅禮中學當了名小職員,兼教初中數學,一月30來元的工資。微薄的薪金要維持11口大家的生計,自然顯得十分拮據。這使盛彤笙從小就嚐到了生活的艱辛,自幼聰慧的他5歲即入學啟蒙,1922年小學畢業後,考入他父親任教的雅禮中學。
這是一所在當時就很有名氣的學校,是由美國耶魯大學民間團體雅禮協會於1906年在長沙創辦的。任課老師是耶魯大學派來的學士,其中也有碩士、博士。他們過著單身的集體生活,開始連工資都沒有,來華旅資和生活費用全由耶魯大學的學生捐助,一個梯次派出三四人,有時多達七人。有派出國的,也有實習期滿回國的,實行輪換交替,像接力賽跑一樣。
這所學校的教學十分嚴格,用的課本除了國文、中國曆史和地理外,其他課程全都是英文教本,用英語教授。上課的也有一些中國教師,據盛彤笙回憶,當時教國文的鄭業建、教地理的黃國璋、教曆史的左複、教格致和數學的勞啟祥、教英語的應開識等老師,他們都是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成為在湖南享有很高聲譽的教育家。良好的師資、嚴格的訓練,給少年盛彤笙以後的立誌、立德、立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他奠定了外語和國學基礎,也引導他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日後的成功,雅禮中學實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那個時代,能在這樣一所西式的學校受到嚴師的教育,是盛彤笙人生道路上的一大幸事。
雅禮中學不是教會學校,但因為是西方人所辦,不可能與宗教沒有一點關係,畢竟耶魯人相當一部分是基督徒,所以學校也過宗教節日,做禮拜,有唱詩班,開了聖經(文學)課。他們認為讓學生了解一點聖經的內容,有一般的聖經文學知識,也是十分有用的,西方大量的文學作品都是取材於聖經,或從聖經引經據典。耶魯的誌願者們當然也願意學生從聖經中學到好的人品與做人的準則。但是終究國情不同,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學生們對這些宗教活動有著本能的抵觸,這就為學校一度停辦埋下了伏筆。盛彤笙對聖經更是難有興趣,他在自傳中寫道:
“學校每天上課前約有半小時的禮拜,除了禱告和唱聖詩之外,每次由一位牧師講解聖經,此外每星期還有兩節聖經課,這是我最感頭疼的一門功課,每年都是勉強及格而已。學生中到頭來也沒有幾個人信教的。”
1926年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攻克長沙,革命氣氛高漲,湖南的工會、農會、學生會、教職員聯合會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反軍閥浪潮。當年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宣稱:“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猶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麽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衝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道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湖南作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最激進的省份,不但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風起雲湧,連中小學生都發動起來了,這些都給當時在這裏就讀高二的盛彤笙以深刻影響。學生們錯以為雅禮中學是教會學校,將這些誌願來華進行文化拓荒的耶魯學子看成是文化侵略者、特務、間諜,自然站到了學校的對立麵。由於良好的組織才能,盛彤笙被推選為學生會負責人之一,他們組織學生多次舉行罷課,走上街頭,遊行示威,高喊“打倒教會學校!”“反對奴化教育!”“傳教士滾出中國!”巨大的學生運動風潮迫使雅禮中學停辦,一個正處在蓬勃發展中的學校就這樣被摧垮了,本來是東西方文明合流濟世的一件好事,最後以悲劇收場。在校學生都發給肄業證書,唯獨學生會的幾個負責人被開除學籍,沒有發給任何證書。盛彤笙的父親也因此而被校方解雇。1927年盛彤笙隨父親返回原籍江西,幸虧湖南省教職員聯合會出具了轉學證明,他才在南昌的省立第二中學讀完了高中三年級。
雅禮中學雖然當年一度停辦,但在中國教育史上卻留下閃亮的一頁。該校走出了金嶽霖、李星學、張友尚、陳能寬、曾昭掄、鄧起東、鄒承魯、黃子卿、程鎔時、盛彤笙、俞汝勤、蕭健、趙煦、魏曦、陳文貴等15位兩院院士,還有厲以寧、梅可望、王鍾翰等為代表的學界巨子,以柳直荀為代表的革命誌士。盛彤笙仍然是這個學校的驕傲,他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上表現出來的善良、誠實、利他、公正等美德,離不開雅禮中學所施以的深刻影響。
§§第二章 求學之路
從雅禮中學起、到中央大學各位嚴師的教導,直至留學德國階段許多名師的熏陶,加上自己當知勤奮努力,總算打下了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學得了一種嚴謹治學的作風。
———盛彤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