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盛彤笙院士誕辰百年祭

  今年是盛彤笙先生(1911耀2011)誕辰一百周年。盛老是我國著名的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和教育家,是我國現代畜牧獸醫科學教育的開拓者,新中國第一批學部委員(院士)。他是我在中央大學就讀時的老師,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的領導。他專業獸醫微生物,我專業草原。專業相距甚遠,但卻結了不解之緣。

  1950年,我大學畢業後第二年,應盛老之邀,來到蘭州,整整一個甲子,六十年了。其間曆經多少人間風雨,我與盛老時聚時散,包括生離死別這樣的大事,但似乎我們從未分離。尤其在“文革”以後,他生命的最後十多年,我們一起參加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評審會、《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審會、農業部學術委員會,以及某些項目的評審、鑒定會,專業座談會等等,聚會頻繁。尤其我們同為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每年政協開會,必聚首北京,我們同吃、同住、同遊,會上會下,開懷暢談。最使我永生難忘的是1980年夏,我受農業部科技局委托,在廬山舉辦全國草原科學講習班,講習班結束時,奉盛老召,從九江乘船東下,繞道南京,在盛老家中小住三日。我有機會與盛老朝夕相聚,貼心交流。這正是他生命的最後時光,飽經風霜,充分咀嚼人生百味的晚年。能與盛老頻繁接觸,使我如渥甘霖,受益良多。他離開我們已經四分之一個世紀了,但我經常想到他。他的為人、治學,都是我的榜樣。每當什麽事件發生時,我總是想到兩個人,偏於社會人文科學的,多想到先家兄繼愈。偏於學科專業的,多想到先師盛老。我總會問自己,如果他們還在,麵對這件事他們會怎麽想、會怎麽做?我的想法、做法是否符合他們的心意?

  盛老舉手投足,一思一念,都是我心目中自省的鏡子。盛老這麵鏡子洞徹人生鵠的,直奔自己的終極理想,並指明為到達此理想的行為準繩。這樣清晰而高遠的行為準則,往往使他顯得有些特立獨行,出乎“常理”。

  他早年留德,1936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此後,卻出人意料,他又攻讀獸醫,於1938年取得獸醫學博士學位,而且之後一直以此為業。常理,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他的留德醫學博士頭銜,立足上流社會,遊刃有餘。而他卻“倒行逆施”,在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以後,自趨“下流”,改攻獸醫。因為他有一個夢想。他父親是中學的書記員,收入微薄,家境清寒,孱弱多病而早逝,他自己身體也不好。他認為國人食物構成中,動物性蛋白質太少,以致體質孱弱,被人稱為“東亞病夫”,難以強國。他要用他的科學知識促進國民的食物結構的改變,要國人多吃肉,多喝奶。為達此目的,他用自己的獸醫專業作為切入點。

  在抗日戰爭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全社會忙於救亡圖存,研究工作很難開展,研究氣氛難免有些低沉。他積極參加救亡工作,編輯專業刊物,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卻又堅持專業研究,衝擊科學高峰。他終於攻克了當時流行四川的水牛“四腳寒”病,實為“水牛腦脊髓炎”,發現了一種新病毒,成果在全球頂級刊物《科學》(《SCIENCE》)上刊布。這在當時如一道閃電,劃破抗日戰爭大後方的夜空。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大後方的知識分子紛紛東下,時稱“孔雀東南飛”。而他卻逆向西行,從南京中央大學來到蘭州,創辦國立獸醫學院。他的遠大理想是以此為契機,圓他的“改變國民食物結構”之夢,而且畢生以此為誌。他是研究獸醫的,卻把我這個學草原的引到西北,以積蓄科技力量,可見他誌存遠大。那時蘭州不通火車,市內連公共汽車也沒有,何況西北軍閥盤踞,社會文化氣氛極其惡劣。他曆盡艱險,到這裏辦學,是抱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來的。他來西北的時候還沒有結婚。解放後學院一度發展順利,他本人也當選為學部委員(院士)、全國人大代表。但好景不長,正當他在這裏專心致誌,播下科學種子的時候,卻收獲了一頂“右派”帽子。各類光環一擼到底,從此困頓終生。“文革”後雖已徹底平反,但光陰不再。

  他堅持“改變國民食物結構”的夢想始終不渝,這是他特立獨行的另一表現。在那個“以糧為綱”的年月,“糧食不過關不能發展畜牧業”的論調已凝固為“鐵論”。但他堅持異議。“文革”後,某位領導在畜牧獸醫學會年會做總結發言時,重複此論。會議紀要中有“某某領導做了重要指示”一語,他起而反對,說“某某領導立論不當,不能把他的言論說成是‘重要指示’給以肯定”。1980年他領銜在《農業經濟問題》發表論文,公開提出牧業產值達不到50%以上,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現在這一認識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但在當時卻算得是“石破天驚”的怪論。他雖曆經挫折,但發展畜牧,“改善國民食物構成”的誌向終生不渝。

  他的科學家的胸懷,內外透亮,不存城府。對自己、對別人,尤其是自己的學生和友好,嚴格得令人生畏。

  一位美籍獸醫專家、退休的終身教授Z君,是盛老早年的學生,也是我的學長,上世紀80年代,國家剛剛開放,Z君偕夫人回國訪問,熱情自不必說,但同時也說了一些使盛老難以入耳的話。例如,這位Z君說,“我們美國的狗也是要吃肉的,你們中國人吃肉還憑票買”等等。盛老寫信予以嚴詞教育。信中說:“你們口口聲聲說‘我們美國’如何如何,‘你們中國’如何如何,說明你們已經完全自外於祖國,不承認中國為故鄉,這與其他許多美籍華裔人士,例如我親自接待過的李振翩先生(他是我在上海醫學院的老師),在電視上看到的趙浩生先生,在報刊上讀到過的闞家蓂女士等的態度迥然不同,他們的言論和談吐都是充滿著對鄉土的熱愛和故國山河的無限依戀的”。盛老沉痛地告訴Z君夫婦,“你們對我的祖國進行了很大的侮辱,對我的民族自尊心進行了很大傷害”。第二年Z君又來訪問,盛老聞訊,親筆用複寫紙寫了16封信(那時複印還很不普遍),分寄各個估計Z君要造訪的師友。告訴收信人,Z君來訪時給以幫助。我也收到這樣一封信。信末附言,“閱後付炳(即燒掉)”。他不願擴散Z君不良形象,愛護學生的深意可鑒。

  就是這樣一位可敬可愛的科學家,正在精力旺盛的中年,就被戴上“右派”帽子。從此他不再有常人過的日子,其生存狀況可以想象。他身處逆境,返璞守真,科學家情操分毫不減。他精心翻譯了胡提拉著世界名著《家畜內科學》《家畜傳染病學》的近300萬字。盡管當時他連署名的權利都沒有,但他一絲不苟,手寫的書稿書法工整,版麵整潔,被出版社作為珍品收藏。“文革”後他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獸醫卷,同時主編《中國畜牧獸醫辭典》。為了與詞條撰稿人溝通思想,厘清概念,糾正多發性錯誤,他不但給撰稿人寫信,而且自己刻蠟版,將容易錯訛的拉丁學名及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油印後分發各位撰稿人。為此,他寫了三百多封信。這些信不但是親筆寫的,而且是親自去郵局投郵,自付郵資。當時他作為一個省農業科學院情報室的一員,沒有助手,必須事事自己動手。當他對我講這個故事時,平淡而略顯淒涼的神情,把我震撼得滿眼淚花,呆坐良久,動彈不得。這位瘦小、孱弱、多病的老院士,孑然一身,踽踽負重前行的身影,將是我國科學家永不磨滅的曆史印記。他去世的前幾年,屢次自嘲地說:“打了一個牢固的基礎,卻蓋了一間茅草房。”如今我也忝為資深院士了,怎能忍看我們的前輩院士,曾經活得如此淒涼而悲壯!

  盛老逝世10周年時,我寫了一首懷念他的詩,以表達我的懷念、尊敬、悲愴之情。詩曰:

  金陵一別隔人天,魂牽夢縈已十年。

  肅肅範儀久益新,諄諄師訓舊轉釅。

  濁浪排空錚骨響,汙泥撲麵芙蓉豔。

  奠基百尺架棚屋,遺恨深深深九淵!

  當今國運昌盛,學術環境改善,已大非昔比。而盛老,這位誌存高遠,才華橫溢,冰清玉潔的老院士,竟如此生不逢辰,鬱鬱以終!當此盛老誕辰百年之際,撫今追昔,他義無反顧地背負著國家民族的百年磨難,攀登了生命的高峰,成就與精神熠熠生輝。

  可告慰於盛老的,曆史長河正載負著他的畢生秉持,奔騰向前,美好的彼岸已指日可待。

  我作為盛老的晚輩,出於對盛老的尊敬和愛戴,曾多次演講、寫文章,傳播盛老為人、治學之盛德,唯恐其湮沒不彰。現在胡雲安等同誌為盛老寫的傳記文學———《遠牧昆侖》行將出版,欣慰莫名。以胡雲安同誌為首的寫作集體,為了寫好這本書,走訪了盛老的眾多親友、學生和有關人士,查閱了大量曆史檔案和文獻資料。其行文生動可讀,其內涵翔實有據,且富時代特色。我作為盛老後學,願為之作序,推薦本書,也表達我對作者的衷心感謝。

  但我意猶未足,我盼望有一天,有哪位專業影視作家,以本書為素材,創作影視作品,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將盛老的傳奇人生廣泛傳播,啟迪後人,造福社會。

  2011年7月於蘭州

  (任繼周係中國工程院院士)

  §§引子 共和國沒有忘記

  我們學習獸醫科學,就是要增加皮毛乳肉的產量,使全國同胞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讓全國的人每天有半斤奶、一枚蛋,每人有一件毛衣、一雙皮鞋,大家都能享受畜牧業之惠,希望同學們堅韌勇敢地擔當起來。

  ———盛彤笙

  一個人去世已20多年,按理說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漸漸被世人所遺忘。但有這樣一個人,隨著歲月推移,光陰荏苒,人民沒有忘記,共和國更沒有忘記。他,就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我國傑出的畜牧獸醫科學家、教育家盛彤笙。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前夕,國家農業部隆重表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促進農業發展、繁榮農村經濟、帶領農民致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麵作出了突出貢獻的100名“三農”模範人物,盛彤笙赫然在列,名至實歸。

  他於1946年在甘肅蘭州創辦了國內唯一的獨立獸醫學院,是大西北畜牧獸醫教育事業的先行者;

  他主政西北畜牧部,最早提出了“劃區輪牧,儲草備冬,改良畜種、防重於治”的發展方針,指揮圍殲了大西北畜群瘟疫,是新中國畜牧業恢複和發展的開拓者;

  他籌建了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倡導和建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中獸醫研究所、蘭州獸醫研究所,是大西北畜牧獸醫科研事業的創立者;

  他最先提出了加快山區、林區、作物區、水域以及城市周邊的畜牧業發展,是“大畜牧業”構想的倡導者。

  縱觀盛彤笙一生,從德國柏林大學的雙博士,到中央大學的“娃娃教授”;從首任國立獸醫學院院長,到西北畜牧部副部長;從首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中獸醫研究所、蘭州獸醫研究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一級研究員,在他光輝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僅感受了他那情係蒼生的博大胸懷,領略了他那孜孜以求的學術品格,仰視了他那標高卓立的思想境界,見證了他那識才育才的用人之道,更使我們折服的,是他那科學大家的非凡目光。他一生曆經坎坷,備受磨難,但都在為我國的畜牧獸醫事業苦苦追求,不懈奮鬥,矢誌不移。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他由來已久的一個心願:使每個同胞都能有乳卵肉食的營養,毛呢皮革的衣著,來享受現代人應有的生活,做一個健康強壯的中國人,做一個有尊嚴有品位的中國人。

  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路上,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福祉,無數中華兒女或舍生忘死,前赴後繼;或挺立潮頭,劈波斬浪;或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們都是民族的脊梁。在他們身上,體現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盛彤笙就是其中的一員。昆侖巍巍,勳業濟濟。在大西北這塊廣袤的土地上,他和同仁們一起奏響了一曲振興畜牧業的壯歌。“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臧克家詩)農業部的表彰,是對他一生功業的最好褒獎。

  讓我們揭開塵封多年的曆史,看看百年盛彤笙的百年人生軌跡。

  §§第一章 家世淵源

  我們的老祖先把讀書看作立身創業的根本,我雖然出身貧寒,但是感謝父親節衣縮食,立誌將我培養到大學畢業。

  ———盛彤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