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隴南人民最需要全國人民救援和幫助時,重災區文縣迎來了一批批的救災物資。這中間,黨和政府組織的抗震救災物資,有機關單位、企業援助的抗震救災物資,還有民間組織、開明人士慷慨解囊送來的抗震救災物資。這些初來乍到的大量的車輛,給文縣脆弱的交通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壓力。這裏邊,有相當一部分因素是這些遠道而來的車輛和客人,對文縣的地理、道路情況不熟悉造成的。
劉曉原在執勤過程中,在為抗震救災物資車輛開道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車輛太多,而交警太少。有時候,你就是使渾身解數也根本顧不過來。怎麽辦呢?文縣許多好心群眾的舉動給了他啟發,他發現,有外來車輛問路時,他們就主動給這些運輸救災物資的車輛帶路。同時他想,如果在警衛開道工作中有了這樣一支隊伍,交警“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速度就不成問題了,首長們到達災區的時間就會大大的提前了。劉曉原設想,如果組織這樣一支隊伍,專門為運送抗震救災物資的車隊和交警開道工作服務,好多的問題就迎韌而解了。
說幹就幹,他把自己的想法給大隊長作了匯報,張智國認為很好,同意馬上組織一個“交通管理誌願者”小組,這對文縣的抗災救災工作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他希望劉曉原現在就著手,以交警大隊的名義組織。消息傳出後,報名的群眾非常踴躍。在短短的半天時間裏,他便精選組織了一個十多人的“小分隊”。為了做袖標,他把妻子的包袱拿到了“帳篷交警大隊”裏;為了給袖標上印字,他把不敢開店的老板從帳篷裏拽到了搖搖欲墜的打字複印部……
做完這一切之後,劉曉原領導的“交通管理抗震救災誌願者”小分隊正式成立了。他和大隊領導馬不停蹄給小分隊的隊員們上課,傳授交通安全知識,交代注意事項。“交通管理抗震救災誌願者”小分隊裏,有個體老板、青年學生、退休老幹部、農民等,他們的文化層次參差不齊,需要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經過劉曉原的辛勤工作,隊員們的精神狀態良好。他高興地宣布:我們,可以上崗了!
“交通管理抗震救災誌願者”小分隊服務的第一個車隊,是97輛大型貨車組成的救災物資運送車隊。車隊抵達文縣時,小分隊的成員們帶著鐵鍁,撅頭、繩索等開山清路工具,為車隊帶路。他們不但冒著餘震危險為車隊開通了一次次塌方堵塞的道路,而且還幫助車隊裝卸貨物、給司機準備食物、水和解決住宿的地方。
“交通管理抗震救災誌願者”小分隊,在劉曉原的帶領組織下,不但給抗震救災物資車輛開路引路,還給軍車導航。有一回,蘭州軍區某紅軍師金剛鑽團75輛軍車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文縣,使文縣本來就狹窄、十分擁擠的街道更加不堪重負了。在關鍵時刻,“交通管理抗震救災誌願者”小分隊的誌願者們跑前跑後,又是為他們找安全地方,還為他們尋找合適地帶,使這些軍用車輛安全的找到並抵達了目的地,為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古陰平古道、白龍江畔,劉曉原與大隊長張智國、指導員陳立輝等所有交警們用自己的行動,鑄就了閃耀的警徽和盾牌。他們年輕,但不浮躁;他們有為,但不驕傲。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人生價值,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人生。願他們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工作中,做出更多的成績。
§§第十五章 城市平安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