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軍訓結束,男孩女孩們脫下浸透了汗水糊滿了泥巴的衣服,懷著複雜的心情走進陌生的教室,為期三年緊張的高中生活才真正拉開了序幕。
淩雲班的教室在教學樓二樓,裏麵擺了七十二套桌凳。班主任李偉民信誓旦旦,說他耕耘杏壇十多年了,盡管目前還無法做到如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那樣有弟子三千,但這一屆淩雲班,無論如何要招夠老夫子最得意的“七十二賢人”的數。盡管願望遠大美好,可“賢人”畢竟不是招之能來的,最佳的三四兩排的十多個位置,開始幾天一直空著,據消息靈通人士說,那是專門給即將從二中宏誌班“挖”來的“大腕”留著的。果不其然,中考狀元章第中首先大駕光臨,占據了其中關鍵的一把交椅,接著其他虛位以待的地方,也陸陸續續坐上了軍訓時未曾出現的麵孔。其中有個叫楊琴的,還是穆斯林妹妹呢。與此同時,三四兩排之外,本來已經被安插滿員的地方,卻零零星星現出五六個空位。李偉民瞅著那些空位,如自己的牙齒豁脫了似的,臉色十分難看——據竊竊私語者說,那五六個位置上有學生,是被二中給挖走了。
在新學年開始的兩周,在高一新生的學籍尚未被市教育局教育科真正框死之前,一中、二中的校園裏,就像懷春少女的心田一樣無法平靜,時不時會有身背行囊或躊躇滿誌或小心翼翼的學生走出走入,十之八九是從對方挖來或被對方挖去的。而這種互挖“牆腳”的現象,絕不僅僅存在於一中和二中之間,沉木縣八所高中,五十多所初中,六百多所小學,甚至數量可觀的幼兒園,都有各自約定俗成的競爭對手,正像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常常為包括招生在內的一係列的事情明爭暗鬥,難以開交一樣。
可是沉木縣兩所頂級高中競爭到這一年,風格驟變推陳出新,激烈的過程和引發的後果,連當事人自己也始料未及。站在多年之後反思,這一年的競爭,徹底顛覆了該縣高一招生長期形成的以“省示範”二中優先的單極格局——十五歲少年章第中的倒戈出走,猶如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原本屬於二中宏誌班名錄下的二十多個學生,正式開學後呼啦啦注冊進入了一中淩雲班的登記簿。二中的頭頭腦腦們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挽回局麵,最終不得不動用行政資源,請分管教育的縣委常委、副縣長霍起立及教育局局長郤雄兵出麵幹預。
章第中被叫進劉校長的辦公室,另外二十多個“注錯了冊”的學生也被召集站在那裏,其中包括中考探花田園靜,一個苗條秀麗的女孩子。劉校長、李偉民等一中的頭頭腦腦被謝絕入內,大沙發上隻坐著霍常委和郤局長兩個人。
“知道為啥叫你們來嗎?”郤局長突然發難。
校長室靜得什麽似的。
兩位領導嚴肅而銳利的目光,在二十多個孩子臉上來回掃視,“知道你們目無組織各行其是的行為,擾亂了全縣正常的招生秩序嗎?”
所有被問者啞口無語。
郤局長提高嗓音,又把剛才的話重複一遍。
章第中突然跨前一步,初生牛犢般大聲抗辯:“學生有選擇學校的權利!”
領導們始料不及,“你……叫啥名字?”
二十多雙眼睛驚視著章第中。章第中仰起腦袋,不慌不忙報出了姓名,挑釁似的看著沉木教育界的兩位最高統帥。
“你能把話說得更明確些嗎?”郤局長的態度反而溫和了許多。
“我不願到二中宏誌班去,就上一中淩雲班!”章第中無所畏懼。
“我也不願到二中宏誌班去,願意上一中淩雲班!”田園靜立即聲援。
其他所有“注錯了冊”的同學全鸚鵡學舌似的,異口同聲說出了內容相同的話。
霍常委和郤局長相視良久,默然點頭,然後揮手讓孩子們離開了現場。兩人同屬新官上任,又是劉校長的大學同學,要不偏不倚處理這樁公案確實存在難度,迫不得已隻好將矛盾打包上交了。於是數天之後,縣委書記在全縣教育工作大會上一錘定音:“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無論哪個級別的學校,都必須辦得讓老百姓滿意——教育公平應該體現在工作實際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