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黨中央“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提出,教育事業居於優先發展的地位。“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在上述背景下,我國的教育發展以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等作為戰略重點,蘭州教育事業也由此步入深化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發展階段。
在教育管理體製方麵,依據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和省委、省政府製定的《關於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若幹政策的決定》等文件精神,蘭州教育體製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由分步推進到全麵展開。為改變過去在教育管理體製中高度集中的局麵,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製,市、縣(區)除各留一兩所中小學作為試驗學校外,其餘中小學由所在地的縣(區)、鄉(鎮)管理。學校內部管理,實行校長負責製等多種形式,發揮教職員工的能動作用,以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普通高等學校的管理,按照規模和效益並重的原則,逐步實行共建、調整、合作、合並等多種形式,打破條塊分割、重複辦學、自我封閉、服務麵向單一的局麵。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管理體製,主要由各有關行業部門管理,教育行政部門隻作宏觀調控和業務指導。從2000年開始,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在招生分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辦學實際需要,開始逐步將行業所辦學校向地方政府移交。
各類教育辦學體製的深化改革。根據國家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全市建立了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以及私人參與相結合的辦學體製。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主要由政府來辦,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按照國家《義務教育法》、《社會力量辦學條例》以及有關政策規定采取多種形式辦學,積極動員社會力量麵向勞動力和人才市場的需要,興辦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1991年,蘭州市完成各縣(區)重點辦好一所職業技術學校的任務,同時調整城鎮職業技術學校的專業與布局,以提高辦學效益。1993年,蘭州市提出加快職業技術教育的“四開放”政策,即開放招生計劃、開放收費標準、開放專業設置、開放辦學年限,使職業學校的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從1995年開始,蘭州市政府每年撥出專款10萬元用於發展職業教育,每年從教育附加費中劃撥20萬元用於職校招生補助,為職業教育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國家加快了辦學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步伐,蘭州市貫徹國家教育政策,積極鼓勵和支持民辦教育,激發了民間人士興辦教育的熱情,先後出現了一批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和職業技術學校,初步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培養人才的格局。
教育結構是教育體製改革的樞紐。經改革開放的十多年發展,蘭州市按照發展幼兒教育,鞏固加強小學,充實提高初中,適當控製高中,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集中力量辦好骨幹學校,提高辦學效益的規劃精神,到20世紀90年代,初步形成一個結構較為合理的教育體係。1995年,蘭州市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實施“542工程”的計劃,即到20世紀末建成500所標準化小學,建成實驗性、示範性小學、初中、高中及重點職業中學各10所,建成職業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各一所的學校建設目標。從90年代末開始,根據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城市中小學布局。市政府把中小學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尤其是小學的建設和城市新區開發、新建住宅小區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啟用。為適應學齡人口變動需要,對農村初中和小學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擴建了一批初中校舍,基本解決了初中學齡人口高峰帶來的入學難問題。與此同時,職業技術教育得到穩步發展,2000年,全市建成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4所,形成了專業門類較為齊全的職業教育體係。在成人教育方麵,1997年,蘭州市成人教育工作會議製定了《關於加快成人教育發展的若幹意見》,推動成人教育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到1998年,全市建成“燎原計劃”示範鄉35個,鄉鎮農技校83所,年培訓人數達13萬人次,全市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下,7個縣區通過了國家標準掃盲驗收。同時,職工崗位培訓進一步走向製度化、規範化,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快速發展。1998年,全市有成人高校13所,成人中專32所,對提高全市職工的文化素質提供了有力的幫助。蘭州的普通高等教育結構在90年代逐步走向深化改革,穩步發展的軌道,1995年,省教委提出了《關於推進我省高校聯合辦學和促進高教結構調整的意見》,確立了共建、聯建、合作、合並的方針,整體規劃全省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在專業結構和人才結構方麵,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也逐步進行調整,並初見成效。
改善和加強各級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20世紀90年代,根據當時國內外形勢和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關部署,蘭州各高校采取加強政治理論課教學,將思想教育同嚴格的管理相結合等措施,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同時,注重改進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強調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首位,是中小學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方針的重要一環。全市廣大中小學教職工,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德育工作的通知》,提高了對德育工作的認識,加強了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各學校建立了以校長為中心,包括黨、政、工、團、隊的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為主體,全體教職工參加的德育工作隊伍,逐步形成了德育教育網絡。在各小學開展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訓練試點的研究,並根據學生特點教學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公德教育。各學校還舉辦革命紀念日活動,開展社會實踐,將思想品德教育寓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例如,蘭州一中開展的社會主義理論100題知識競賽活動,西北師大附中舉辦“黨的基礎知識競賽”、“革命黨人曆史故事演講會”等,利用多種形式開展的教育活動,使師生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各學校還結合思想品德課和普法活動,在中小學生中教學法製教育,采取法製教育報告會、舉辦法律知識競賽,參觀法製展覽等多種形式,有效增強了學生的法製觀念。總之,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中小學校積極廣泛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途徑,健全德育教育網絡,優化育人環境,使德育教育得到切實貫徹落實。
20世紀90年代初期,教育領域開始提出素質教育的大討論,經過理論探討和不斷進行實踐總結,到1995年後,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步形成共識。甘肅省教委於1998年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必須堅持通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和德育工作,加強薄弱學校建設,深化教材課程改革,構建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教育督導評估機製和質量評價體係,積極開展區域實驗,調整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等措施,以穩步全麵推進素質教育。1999年,中央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將素質教育列為主題,提出各級各類教育都要把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麵素質,作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既要重視和不斷加強、改進文化知識教育,又要重視和不斷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這為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指明了方向。
全麵推進素質教育,關鍵在於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長期以來,在教育模式中大行其道的“應試教育”存在嚴重弊端,它以追求升學率為出發點,忽視社會對提高民族素質和培養學生全麵發展才能的需要,注重短期行為,缺乏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戰略思想。因此,以“應試教育”為特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製約著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為了加深認識和糾正“應試教育”的弊端,蘭州教育係統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轉變觀念,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在辦學指導思想上,確立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辦學方向,以全麵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目標;在教育內容和質量要求上,強調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麵提高教育質量上下功夫;在落實基礎教育任務上,注重麵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重視人的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在教育方法上,主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力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活潑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總之,隻有實現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才能真正實現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
1999年,蘭州市啟動了“素質教育工程”,主要措施為: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與協調;向社會、家庭、學校進行廣泛宣傳,進一步把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作為前提;把加強薄弱學校改造與示範性高中建設作為麵向全體學生的突破口;更新課程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實現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大改革招生製度,革新督導製度;加強科研依靠教育科研提供決策依據和行動指導。為配合“素質教育工程”的開展,省教委召開全省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不斷擴大素質教育實驗的範圍,並根據教育部《關於推進素質教育,調整中小學教育教學內容,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的意見》的精神,本著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有利於教育教學秩序穩定的原則,調整了現行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主要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同時,組織力量參與建設和推行國家新課程體係,為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做好課程教材方麵的準備工作。2000年,省教育廳與蘭州市研究決定,蘭州市小學升初中,劃片就近招生,免試入學。這一改革措施的推行,有利地促進了在小學改革“應試教育”而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同時也基本解決了學生向重點學校擇校的問題,有利於加強和促進薄弱學校的建設。
2000年以來,為了深入開展教育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蘭州市教育局製定了《蘭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工作方案》,確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步驟,即2001年開始啟動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城關區、七裏河區進入國家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小學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正式開始。2002年,市教育局出台了《蘭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成立了蘭州市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小組、工作小組,標誌著全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全麵啟動。2003年,全市近郊四區及榆中縣、皋蘭縣義務教育階段的1年級和7年級執行新的國家課程標準,使用新課程教材。2004年秋季起,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1年級和7年級全部執行新的國家課程標準,全部使用新課程教材。2005年,初步建立符合課程改革要求的義務教育階段質量評價體係,著手研究中考製度改革;開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準備工作。2006年開始,對首批執行國家課程標準的初中畢業生按國家課程標準,采用新的中考製度和評價體係進行考核和評價;全市普通高中1年級全麵執行新的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標準,並使用新教材。同時,建立各級課程改革組織機構和培訓機構,分級進行教師培訓工作,建立新的課程改革評價製度和考試製度,製定了經費、組織、物質、師資等方麵的保障製度。
為了保證教育事業的全麵發展,加強農村教育工作成為新世紀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2003年9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下發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農村義務教育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市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全麵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先後下發了《蘭州市人民政府貫徹“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製的意見》(2003年)、《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2004年)、《關於進一步加快全市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的意見》(2005年)、《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改革的意見》(2006年)等文件,要求各級政府積極籌措經費,認真組織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認真落實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兩免一補”政策,使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水平發生了重要變化,有力地提高了“普級九年製義務教育”水平,促進了全市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僅以貫徹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方麵來看,2003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在2003年繼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爭取用五年左右時間,使農村初中基本具備計算機教室,農村小學基本具備衛星教學收視點,農村小學教學點具備教學光盤播放設備和成套教學光盤”。國家2004—2005年度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甘肅將覆蓋蘭州、白銀、慶陽、平涼、武威、甘南六市(州)的三十六個縣,為甘肅省農村中小學建立教學光盤播放係統、衛星教學收視係統和計算機教室。通過項目的實施,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縮小東西部差距,為農村社會和經濟服務。為配合相關工程,2005年8月,由蘭州市政府牽頭,甘肅省教育廳科技處、蘭州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蘭州市財政局、蘭州市教育局等單位在西北賓館舉行了農村中小學現代教育遠程工程項目工作會議,就農村中小學現代教育遠程工程項目做了詳細的部署和安排。
農村初中計算機教室為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創造了條件,並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去;衛星教學收視點把課程資源、教學素材、“空中課堂”送到學生的麵前;教學光盤播放點的應用,把優秀課程引入農村小學的課堂,利用光盤教學或輔助教學在農村小學中廣泛應用,使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逐步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引導者和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采用的三種建設模式經濟實用,符合農村中小學的實際,基本適應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
在中小學危房改造方麵,為確保全市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順利實施,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建委、市審計局於2005年3月聯合對全市的272所中小學的危房狀況進行了一次全麵核查。核查涉及272所項目學校,計劃建設規模203899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1732萬元。核查期間,市政府督察室領導分別對各區、縣的危改工作進行了檢查和督導。此次核查,進一步摸清了全市中小學危房底數,準確掌握了我市二期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項目執行情況,為加快實施蘭州市二期中小學危房工程項目步伐提供了保障。
總之,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需要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達到更高的水平。實現小康目標、構建和諧社會,強調以人為本,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這就需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因此,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為此,蘭州市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三界六次會議製定的《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2010年)綱要》中,提出了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各項部署。《綱要》指出,全麵推進蘭州科技、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其中重點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和城市高中階段教育。要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提倡終身教育,營造學習型社會,培養創造型人才。要全麵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優化資源,調整布局,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全社會的教育公平,建立起開放的、多樣化的、社會化的終身教育體係和建設學習型城市。由此,蘭州的教育事業必將抓住大好際遇,步入一個新的輝煌時期。
主要參考文獻
1.蘭州市誌教育誌編纂委員會編纂:《蘭州市誌·教育誌》,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
2.甘肅省誌教育誌編輯委員會編纂:《甘肅省誌·教育誌》,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
3.傅九大主編:《甘肅教育史》,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蘭州文史資料選輯》。
5.鄧明著:《蘭州史話》,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
“center”後記
去年金秋時節,我有幸應約承擔了《蘭州曆史文化·重教興學》的撰寫任務。曆經一年時間,在初稿完成後,進一步參照編委會和專家組相關專家的修改建議,數易其稿,總算付梓了。
幾年前,我曾參與《甘肅教育史》的撰寫工作,在探索和梳理甘肅教育曆史狀況的同時,涉及到蘭州教育文化一些內容。這次依據叢書編委會關於“雅俗共賞、生動活潑、資料充分、史實確鑿”等思路來展現蘭州的教育文化,則是一個新的嚐試。
教育產生於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遠古時代,蘭州地區就是先民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在這裏形成久遠的教育文化。蘭州自西漢設立金城郡以後,因戰亂頻繁,教育發展緩慢。到了宋代,蘭州始有官學,明代興起書院,至清代興盛。至此,蘭州步入封建教育的鼎盛時期。清末,廢除科舉,設立新學,蘭州始建新式學堂。中華民國時期,近代教育製度逐步建立,各類教育相繼建立,教育規模空前擴大。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現代教育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蘭州教育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繁榮發展的曆史時期。麵對蘭州教育文化如此豐富的內涵,要在一本小冊子中詳盡展現,顯然有相當難度。因此,本書隻能擇要而述,依據蘭州教育發展的曆史脈絡和基本特色,列出十二個專題,分別進行具體敘述。盡管筆者自始至終都力求領會叢書編委會的編輯思路,以盡其所能的態度進行撰寫,但現在看來,限於時間倉促,更由於本人水平所限,書稿在內容取舍、行文技巧等方麵還是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缺點和錯漏在所難免,尚望專家和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在今後的修訂中進一步借鑒、汲取和完善。
本書的完成並出版,不僅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同時也凝結著許多人的辛勤勞動。在寫作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吸取了蘭州教育方麵的相關研究成果,專家組對初稿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還有榮耀光主任、彭嵐嘉研究員自始至終指導和關注著本書的寫作。在此,對所有給予幫助的專家、朋友一並表示誠摯謝意。本書中所收入的一些曆史圖片由蘭州市地方誌辦公室提供,在此亦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