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序二

  雷達

  我始終認為,蘭州是一座神奇的、尚未被國人和世界充分理解的城市。它的神奇何在?首先,從地理位置看,蘭州不偏不倚,恰好居於中國版圖的中心點。第二,進入蘭州盆地就會發現,環繞蘭州的群山逶迤如一條巨龍,皋蘭山若是龍頭,九州台便是龍尾。經科學測量,九州台是黃土高原土層最厚的地方之一,故蘭州又有“黃土高原之宗”的稱呼。第三點尤為難得,黃河從巴顏喀喇山奔流而下,東流到海不複回,所經城池不少,但是,黃河穿城而過的,惟蘭州而已。僅此三點,足可見其造化之巧,難道這還不算神奇嗎?

  蘭州的神奇何止這些?蘭州的曆史甚為悠久。秦置隴西郡、榆中縣,漢置金城郡,十六國時期為西秦國都,隋置蘭州,清康熙五年(1666年)陝甘分治,蘭州遂成省會,自此成了甘肅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蘭州是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的最好見證地。蘭州得名於皋蘭山。匈奴稱天為皋蘭,皋蘭山也確有直薄雲漢的突兀感。蘭州又名金城,據說依《墨子》“金城湯池”說法得之,因其地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要衝。在曆史上,它是胡漢之間的著名驛站。漢代以來,漢民族的中央集權與西北各少數民族之間的殺伐征戰多從這裏引發。經過漫長曆史的磨合,蘭州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雖以漢族為最多,但也有回、藏、蒙、滿、土、東鄉、維吾爾等民族往來其間,不同信仰的人在這裏同生,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在這裏並存,於是多民族、多宗教的交融互滲,兼容並包,成為蘭州文化與眾不同的突出特質。

  我認為,古蘭州或古金城郡,其實又是一個文化圈的別稱,這個文化圈的圓周還應包括河州、湟州、臨洮、循化、榆中、皋蘭等青海與甘肅接壤的地帶。這是因為,與仰韶文化同期的無比絢麗的馬家窯文化誕生於斯。若加細分,又可分為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廠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等等,蘭州花寨子、牟家坪、沙井驛等地就有豐富精美的陶器出土。它們證明,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這裏曾創造過輝煌的彩陶文化,它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價值舉世共認。瑞典大科學家安特生在其《甘肅考古記》等著述中敘之甚詳。

  到了近現代,蘭州作為西北政治重鎮和交通樞紐的地位更加顯要:隴海、蘭新、蘭青、蘭包諸線,均奔湊蘭州而來,交會之後又各奔西東。川陝及沿海各地的貨物要進入青海、新疆、西藏,或者,青海、新疆、西藏的物產要運到內地,大都必須經過蘭州這個“瓶頸”地帶。

  我曾在一篇散文中這樣描繪過蘭州的城市性格:

  蘭州城的性格,就像它那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一樣,晨與昏,夜與晝,驕陽與大雪,旋風與暴雨,反差十分強烈;又像皋蘭山與黃河的對峙一樣,幹旱與滋潤,安靜與狂躁,父親與母親,對比極其分明。這裏既有最堅韌、最具叛逆性、最撼天動地的精神,這裏也有最保守、最愚昧、最狡詐、最麻木、最凶殘的表現。後者如馬步芳集團的所作所為。蘭州是封閉的、沉滯的,但又是雄渾的、放肆的。不信,你往黃河老鐵橋上一站,南望皋蘭山,北望白塔山,下望黃河那並不張揚卻又深不可測的渾濁漩流,會感到一種山與河暗中較勁的張力,或蒙克繪畫中才有的緊張感……

  我不知道我的描述是否觸摸到了蘭州城獨特的個性和深層的氣質,但是可以肯定,蘭州具有一種內在的複雜的文化底蘊。

  現代以至當代,蘭州作為一個移民城市的特點愈益突出了。僅在現當代,蘭州就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潮:抗戰時期的大後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支邊,六十年代的三線建設,九十年代的西部大開發,使得蘭州城市的麵孔、色調、時尚乃至服飾、語言,總是那樣豐富多彩。某些被“蘭州愚昧落後論”蒙蔽的內地人士,到蘭州一看,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隻能慨歎,沒想到蘭州這麽“洋氣”,飲食文化如此發達,蘭州人如此善於享受人生。現在,生活在蘭州的土著居民並不很多,“蘭州話”也隻能作為土著們的精神家園殘留著。蘭州大多是從各地湧來的大學生、工人、幹部、打工者和來開發西部的東南部的商家。盡管“新西蘭”的謔稱,“孔雀東南飛”的人才外流現象,一度成為蘭州人心中的痛,但是必須看到,建國以來至今,蘭州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和西部開發上所做出了卓越貢獻,所創造的奇跡,足可光耀史冊。

  今天的蘭州是美麗的,洋溢著活力,用“日新月異”不足以形容其變化之巨大。我要在這裏強調的是,蘭州物質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精神上豐富的人文資源,都留出了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大開發的巨大空間。願黃河明珠蘭州更加燦爛,祝高原古城前程更加遠大!

  2007年7月寫於北京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