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與書畫終身為伴的唐璉

  多才多藝的書畫家

  唐璉,蘭州市皋蘭縣人。清代隴上有名的藝術家。字汝器,號介亭,別號棲雲山人,因其書屋名為“鬆石齋”,故又號鬆石老人。

  他生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享年81歲。唐璉一生坎坷,雖聰敏好學,隻因家道貧寒,少年輟學,讀書不多。他20喪偶,終生不再娶,絕意仕進,專心於筆墨。24歲時拜棲雲山道士劉一明為師求長生術,並深入研究道教。他曾學畫於崔蒿齋,學書於大勞山人王伯崖,學醫於複初老人,學琴於王珊苔。由於苦學與不懈鑽研,他精通詩、文、書、畫、印、琴、醫、道學等,集多種技藝於一身,尤擅書畫和醫學。清乾隆年間,他到棲雲山(現蘭州市榆中縣境內的興隆山西山)修道40餘年,著有《鬆石齋印譜》等,作品流傳甚多。

  唐璉有三位書法老師,一是榆中縣興隆山的劉一明道長(道號悟元子)。二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唐璉赴京途中,在山東即墨得大嶗山人黃先生指點,授以李後主撥鐙法及王右軍書法三昧。他的第三位書法老師王光晟,其字立夫,號柏岩,祖籍皋蘭,寄籍遼州(今山西昔陽縣),工詩文,妙八分,以蔡邕九勢相授。他學書用功甚勤,常效法古人苦學精神,抱定“非筆禿萬管,不得其妙”的決心,每日必寫,謂之“書課”,身後留下許多本大小楷書冊,就是他發憤好學的證物。

  在書法上,他要求甚高,非常重視書道,要求書法與人品必須一致,書如其人,不作媚世之書。他很重視執筆和運指回腕功夫,學蔡邕九勢和李後主撥鐙法,主張學書貴在筋骨,不貴形貌,如魏鍾繇說的“多骨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唐璉作書,極重視章法,認為一字、一行、一紙都有自己的章法。在一字上有錯落、欹斜;一行有趨避、爭讓;一紙有忽大忽小、忽長忽短、忽輕忽重,不拘一格。他主張學書者首先應從楷書入手,然後再攻行書、草書。他的學生任國鈞說他“行年七十有餘矣,而畫法入唐,且能日作蠅頭千餘字,勤勤忘倦。”

  古樸雅健,是唐璉的書法特色。他所著《鬆石齋集》其書包括《證道錄》(談“道”的專集)、《書畫瑣言》、《三十二書品》、《三十二畫品》、《信手拈來》、《鬆石齋印譜》幾部分。其中《書畫瑣言》雖“不數頁而終”,卻保留了一個勤勞藝術家畢生的心得。唐璉論書法,首重骨力,他說:“學書不貴形貌,筋骨精神尚焉”,如學形貌,依樣葫蘆而已。假使學二王者欲書“道貫古今”四字,倘二王法帖中隻有“道貫”二字,並無“古今”二字,將依何樣乎?是以唐太宗雲:“吾臨古人書,殊不學其形勢,但求其骨力。骨力得,形勢自生矣。”(引自《鬆石齋集》,下同)他說:“書法一道,為師者隻授其規矩法程,至於變化之巧妙,為要自己心領神會。曆觀古人每見萬類以畫象之,如聞江聲,看蛇鬥,觀舞劍,非心領神會,何能筆意變化多端,不拘一定乎?學者若尤悟心,欲求毫端神妙難矣。”

  唐璉喜愛草書,他寫了《草書讚》寥寥數語,卻入木三分。其詩雲:

  草書之妙,放縱為先。

  急就恰好,顛狂天然。

  快健險絕,剛柔綿延。

  生死相托,濃淡牽連。

  唐璉積累了數十年書法實踐的經驗,總結出《學書七要》。曰:一要師授法,凡執筆、筋骨、輕重、緩急、向背、開合等法,必由師授。二要考古,必須從篆、隸、八分學起,考究其文字結構。三要讀古論,從秦漢以來,各家立論,都要一一閱覽。四要專攻,初學時務要專攻鍾繇、王羲之或唐人一家小楷,每日摹寫三五百字直至二三千字,十餘年後再攻行草。五要領悟,書法的神奇變化,要由自己去體會領悟,以求觸類旁通。六要心手相應,即心應手,手應心,隨思隨造,進入規矩準繩。七要心手相忘,要達到心忘手、手忘心、筆忘字,才能進入妙境。唐璉著有《證道錄》、《書畫瑣言》、《信手拈來》、《印譜》等,收入《鬆石齋集》,雕版傳世。《書畫瑣言》是他學習前人書畫理論和從事書畫創作的經驗總結,這裏先介紹他的書法理論。

  他還提出了《三十二書品》,其中較形象的有“端正”、“欹斜”、“怒容”、“笑語”、“放縱”、“收斂”、“參差”、“錯落”、“險絕”、“奇特”、“變幻”、“筋骨”、“快健”、“閑逸”等。在《三十二書品》中,每一品配有一首四言詩闡明其內涵和境界。如書品之二“欹斜”詩雲:

  農夫日暮,荷鋤還家。牛背牧童,笛聲啞啞。

  月映前溪,水邊鳴蛙。林下高士,醉臥欹斜。

  在其他書品中,他或以“金剛怒目”、“寶杵特立”表示“怒容”;或用“旭日初出”、“宮女曉妝”借喻“笑語”;或用“風雨晦明”、“海市蜃樓”比喻“變幻”,都十分恰切地說明了每種書品的特點與變化。唐璉書法涉及的範圍很廣闊,從篆隸到草行楷再到篆刻,無一不精。其書法大軸多行草,小幀以楷書居多。他對小楷用功最勤,臨習王羲之《黃庭經》,日書千字,至其老年,尤具功底。

  《恩師劉老夫子讚並塔銘》是唐璉為其恩師劉一明所寫的具有墓表性質的塔銘。劉一明卒於道光元年(1821),火化後藏骨灰於興隆山靈塔中,唐璉為之題塔銘,中有“住世逍遙,自在隨緣,棲隱雲山,演道闡真,四十餘年”,“紫府傳誥,順時承天,羽化金蟬,脫殼崇山,築塔長眠”等語。他懷著感恩的心情,以道家語言寫下這篇讚銘。全文用正楷書寫,嚴肅而不板滯,端正而有變化,疏密得體,虛實相輔,不落館閣體窠臼,甚為難得。唐璉還留有一副行書對聯:

  花間閑披長慶集;

  竹窗靜仿永和書。

  “長慶集”即白居易詩文集,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時稱“元白”的元稹為白居易編纂詩文集五十卷,名《白氏長慶集》。“永和書”即王羲之書於永和九年的《蘭亭序》。此聯道出唐璉一生以讀書、寫字為樂,其詩宗元白,書法右軍的藝術苦旅曆程。

  時人譽為小“伯虎”

  崔蒿齋是唐璉的繪畫老師。崔氏字奇石,山西文水人,善書畫,尤工山水。“先生作畫,古峭淡雅,其源蓋出倪雲林。”蒿齋先生又摹清人李世倬山水、人物、花鳥和指畫多年,介亭善倪派平遠山水和指畫,就是得益於崔先生的傳授。臨洮詩人吳鬆崖曾贈唐璉詩雲:

  崔君信妙筆,乃感六如唐。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詩中的“六如唐”,就是將唐璉比之於唐寅,說崔先生將繪畫妙訣全都傳給了唐璉。因吳鎮先生詩意,時人多稱唐璉為“小子畏”,即小唐伯虎也,可見評價之高。唐璉論畫主張“骨格清奇,筆意生動”,主張“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在用墨方麵,有獨到的見解。他說:“古人用墨,濃淡不拘;蓋濃處固宜濃,淡處亦宜用濃,且濃之天然雖有定法,卻無定位。”同時,在學畫方麵,也提出了五點要求:一要從名師,二要避俗,三要讀古人論,四要會悟,五要師造化。這幾點要求,由淺入深,層次分明,可以說是學畫者的必經途徑。這些理論,簡明剴切,不像過去一些士大夫那樣故神其說,使人如墜五裏霧中。在藝術上他非常重視實踐,強調學力功夫。他說:“真行草之法既明,然後效古人坐則畫地,眠則畫被,萬類畫象,務使鐵硯磨穿,何患不到魏晉之室也。解大紳雲:‘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餘謂非筆禿萬管不得其妙。”這些話,比那些妄談性靈,謬說天分的言辭,似乎要踏實得多,中肯得多。

  唐璉所繪的花卉不多見。他的一幅指畫梅花圖上,清臒老健的樹幹,發出瘦硬橫斜的新枝,蓓蕾、繁英直傲霜雪,寫出了他心中的聖潔。右下角題:“癸巳秋八月,棲雲山人唐璉指畫。”此畫作於癸巳,即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時年78歲。作品上還留有《題梅》詩四首,其二雲:

  貞姿瘦骨,雅操孤根。

  冰心皎皎,俗塵不昏。

  千紅萬紫,莫可比論。

  惟此清氣,充滿乾坤。

  這首詩,正是這幅梅花圖最好的注腳。

  唐璉的繪畫以山水為主,兼及花卉、人物。他先學倪雲林平遠山水,但“平林遠岫”的景色多在江南,不符合隴右實情,有違“師造化”的主旨。後改習荊、關山水。山西荊浩、長安關仝常以高山大壑入畫,同隴上自然景色相近,可供借鑒。介亭雖出入倪、荊、關,但隻取其氣勢,不循成法,喜用小斧劈皴,以篆隸筆法點染雄渾豪放的隴原山水,略施赭、黃色,勁而不板,細而不碎,為創立隴原畫風,開辟了一條道路。他的墨畫和指墨畫以山水、人物為主,兼及小品和其他種類:其特點為:以書入畫,講究線條,濃淡相問,枯潤並施,雖以指畫,但求通神,虛實有度,構圖別致,氣勢雄偉,生動自然,禪味十足,款式幹練,鈐印到位。

  《國朝畫後續集》、《墨香居畫識》這兩部書對他均有很高的評價,說他“點染雲山,蒼茫古秀,陝人目之為小子畏”。他的《秋山蕭寺圖》,在尺幅中真有千岩萬壑之勢。山峰廟宇,掩映有致,數株老楓,色極濃豔,而古淡蕭瑟氣象,已然在筆墨外。又有一幅《古木寒鴉圖》,樹身蒼勁離奇,枝亂而整,簡而有趣。寒鴉數十,姿態橫生。有的縮著脖子,有的反顧相呼,有的盤桓將落,有的還沒有站穩,樹枝兒仿佛還在顫動。每一隻鴉雖隻有三四筆,但卻一個有一個的樣子,沒有雷同。

  對繪畫理論,他作過不少精辟論述。他在《作畫管論》中說:“要皆骨格清奇,筆意生動,遠近相稱,前後左右有情。如畫樹木,不論多寡,凡趨避、爭讓,雖極狂怪,亦須四肢分開,繁簡恰好。如畫山石,峰巒凸凹,隨處峻峭,即縱筆寫去,亦須三麵畢現,姿態橫生,奇怪疊出。山石樹木既能隨意縱橫,心手不違,然後布置分合、向背、俯仰顧盼之勢,使雲煙之逗合、水之源流出入,與夫橋梁、道路、樓台、屋宇俱若天成。”他認為作畫要力求畫麵清奇、生動,用筆矯健、放逸。書畫同源,凡書法上的趨避、爭讓、分合、向背、俯仰、顧盼等法,都可用在繪畫上。他特別指出,切忌“畫雲煙如板片,畫泉淵如披練”,“以軟弱脆嫩為細秀,以幹枯板滯為蒼老”。如此,就犯了作畫之大忌。

  唐璉提出的藝術論

  唐璉提出學畫要有師授法,如畫技、畫風、布局等,都須師授。他善指畫,即由其師崔奇石傳授而來。他把“師造化”看成作畫最重要的一條,說:“天地之四時變化,陰陽晦明,活活潑潑,均是自然粉本。其間如奇峰峭壁、怪石嶙峋,林木茂密、煙雲繚繞、泉淵曲折、瀑布飛濺、仙窟靈宅、樓台屋宇,又如江湖之風浪洶湧、舟楫繁雜,漁網罾釣、樵子野叟,其閑情逸致,果能從遊覽中豁然貫通,加以學曆年久,下筆自有天地造化之妙也,此為妙境。”他主張將各種自然奧妙、人間奇跡都當成創作素材,比一味臨仿古人作品要高明得多,如此堅持下去,自然能創造出好的作品來。

  他的學生梁宗禮說:“介亭唐君,餘父執也。先生以書畫馳名,凡周籀(大篆)、秦斯(李斯簡化大篆而成的小篆)、漢繇(鍾繇)、晉羲獻(王羲之、王獻之)、唐顏柳諸書法及顧氏虎頭(顧愷之)、吳氏道子、王維摩詰、唐寅伯虎諸畫家,吸精敲髓,神妙天然。”而唐璉的另一個學生徐悖文論唐璉的畫說:“初學倪高士(雲林),壯歲變通諸家,不拘一格,近年(道光初年)出入荊浩、關仝、李龍眠,遂成一家法。至楷隸行草,專宗鍾(繇)、王(王羲之、王獻之)。若分書,則直入漢人之室矣。”總之,唐璉在書畫方麵,出入於漢唐,涵泳於宋元,博采眾家之長,兼師造化,參以己意,融會貫通,形成獨特的風格,書法古樸雅健,運筆峭拔不凡。繪畫點染雲山,蒼茫古秀,有出塵之致。唐璉在詩、書、畫、篆刻上的成就很大,受到當時不少名人的稱讚。如臨洮吳鎮《贈唐介亭》詩雲:

  瀟灑唐生號介亭,圖章人妙畫通靈。

  幾家篆籀鐫奇石,隨處雲嵐掛小屏。

  白塔山前風浩浩,紅泥岩下水泠泠。

  與君把酒歡無極,沉醉何妨倒玉瓶。

  綜觀唐璉的藝術成就,他的確是清代蘭州最有影響、最具代表性的書畫篆刻大家。他一生卻如他在“鬆石齋”一詩中所說,生活是在“淡飯充饑腸,讀書務農圃”中度過的,這在當時也至為難得。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秋天,即唐璉逝世的前一年,他為自己寫好的碑文中,還深有感慨地說:“生平所學,自知不足”,“自愧誌不堅”。他的墳塋據說在蘭州市伏龍坪附近,其墓與碑至今在何處仍不得而知。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