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蘭州士人群體構成與明代一樣,基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外地來蘭士人,包括中央派駐地方的官員、隨官府而來的幕僚,為應試而來的士子等等。蘭州設立甘肅省府、陝甘督府後,督、省、州府集於一地,各府均有不少士人。這些士人大部分居住在蘭州城區,在這裏經常切磋學問,從事編纂工作,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來自經濟文化發達的南方,如左宗棠、楊昌浚等。左宗棠身帶的將士幾乎全是湖湘子弟,楊昌浚的《左公柳》詩曰:“上相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就說明了這一點。以後有些人定居在蘭州,為蘭州的經濟文化事業繼續做貢獻。晚清時,蘭州還有為接待應試舉人設立的很多館所,到省考取舉人的士子和每科進京趕考的舉人,大都要在蘭州停留。未中舉者或留省城或返鄉,下次再來參加考試,再加上考中留蘭待進京的舉人、候補待分配的官員、各地來總督府和省府述職的官員士人,這就在蘭州形成了以在蘭任職的官員、準備進京應試的舉子、來蘭述職和等待安排的官員以及在蘭入幕的士人等為主體的一個士人群體,事實上構成了一個外來的知識社群。這個社群的成員與當地士人聯係,這就形成了外來士人與地方士人的接觸,從而推動了地方士人群體的形成和發展。
據《蘭州市誌·教育誌》及其他有關資料顯示,清代,蘭州學子登科甲者較明代有很大增長,據大略統計,計有薦辟11人,進士50人,舉人231人,各類貢生445人。另有武進士數十人,武舉人數百人。其中著名學者有循吏名儒、教育家秦維嶽,思想家、文學家朱克敬,還有書畫家唐璉,理學家盧政以及進士吳可讀、張國常、王樹中、劉爾炘等,也有三朝武臣巨擘嶽鍾琪等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