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吐魯溝:神話般的綠色山穀

  吐魯溝與五泉山、白塔山、興隆山和皋蘭山等名山不同,是一條純自然最原始的自然風景區。溝中石崖林立,林海蒼茫,曲徑通幽,溪水長流,景色優美。進入吐魯溝,就像剛剛步入一個神奇的世界,這裏是仿佛一個曲折幽深的畫廊,許多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畫師在這裏揮揮灑灑各顯神通,把這三十裏的山穀,裝點得處處是畫,步步是景,使人撲朔迷離,眼花繚亂,使人真正體會到了那種人在畫中遊的情趣。因此,吐魯溝風景之雄之險之奇之秀,可比青城之幽,峨眉之秀,華山之險,九寨之奇,是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真正的“神話般的綠色山穀。”

  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銜接部的連城林區,屬祁連山脈的東麓,距蘭州和西寧均為160千米,是一以奇山秀水為主體的自然景觀旅遊區,被譽為“神話般的綠色山穀”。“吐魯”是古代蒙語,意為“大,好”,或“美好的果園”或深穀之意,從溝口到溝掌長16千米,故名吐魯溝。

  吐魯溝曾為多民族雜居地區,這裏受山地氣候影響,降雨豐沛,溝內峰巒疊嶂,林木蒼翠,曲徑通幽,吐奇納秀,成為一毫無人工雕鑿的原始自然風景區為主、人文景觀相點綴的天然風景區。公園以奇特、險峻、幽靈的地貌景觀為主體,以迭相交替的森林植被為陪襯,以溪流、瀑布為脈絡,展現出蒼勁、雄渾、秀麗、古樸的原始美。

  吐魯溝依地域分為前溝、後溝、小吐魯溝三部分。遊客跨越大通河橋,即進入前吐魯溝森林風景區。從大橋至三岔旅遊村6千米,便分成大小兩溝,左側是大吐魯溝,全長14.7千米,是以奇特地貌風景為主的景區,共有24處景點,峰、巒、崖、石、瀑,百態千姿。再上行,便到溝掌草原,為迷人的草原遊覽區。從三岔右行即進入小吐魯溝風景區。

  吐魯溝前溝較為開闊,有稀疏的民居和田野。沿穀口迎客獅而上,溝穀漸窄,撲麵而來的是突兀的山峰和翠綠的林木。進入前溝腹地,便是雲杉的世界,山峰山穀到處被雲杉包裹得嚴嚴實實。

  天窗眼位於距駝峰嶺1千米處,路右有一月牙形水塘,名半月潭。半月潭左岸,有一個高22米、寬9米的洞窗高懸峰頂,透過石洞,可以看到湛藍的天空和輕盈的白雲,這是吐魯溝獨特的景觀。

  燈杆石是吐魯溝前溝風景區最後一處景點。站在練功台舉目西眺,便可以看見一塊塔形巨石衝天而起。原為淘金者的出山標誌,名金幹石。後因此石立如燈盞,遂改稱燈杆石。燈杆石四周,紅樺綠鬆,雲動溪流,景色如畫。

  石壁瀉珠位於距燈杆石千米處。燈杆石以上,依S形溪穀漸陡,過最上一橋,北進小溝,路徑中斷。兩座東西對稱的小山包夾峙而成一條幽深的山穀,無數泉流從80多米高的斷壁上飛流而下,有的酣暢淋漓,有的藉石亂流而下,與藍天白雲渾然一體,極富詩情畫意,為蘭州新十景之一的“石壁瀉珠”景觀。

  圈灣草甸是吐魯溝又一景點,處於群山環抱之中,呈扇形向南伸展。碧綠的草場山花爛漫。遠處的羊群在蒼穹下緩緩移動,像一朵朵白雲在天際流,確實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小吐魯溝風景區長7000米,有12處景點。林區內有1600多種樹木花草,棲息著麝、跑鹿、藍馬雞、猞猁、石羊等數十種珍稀動物。茫茫林海,淙淙溪流,參天古木,鳥語花香,儼然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吐魯溝的氣候異常涼爽。因山高溝深,海拔高低不一,因而氣候變化無常。剛才還是陽光明媚的好天氣,一會兒卻烏雲密布,雷聲大作,頃刻之間,大雨飄潑,瞬間,又烏雲消失,晴空萬裏。有時山下細雨霏霏,山上卻大雪紛飛。這種變幻莫測的氣候在吐魯溝奇特景色的映襯下,的確給人留下神奇的印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