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麵對某些無法治愈的疾病和藥物的毒副作業,現代醫藥的窘境使得天然藥物成為世界潮流,而中藥材則是天然藥物的新寵。
據“第二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組委會介紹,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藥物的人數約為40億,世界各國不斷放寬對中醫藥的限製,其銷量也大幅度攀升,使中醫藥產業在全球正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藥材的開發利用在未來十年內將在世界範圍內全麵興起。
德國是西歐使用中藥材最多的國家,服用人口超過其總人口的58%,在德國的大部分藥店都可以買到中藥材,中藥材的年銷售額高達22億美元;澳大利亞是最近幾年中藥材最火爆的市場之一,進口量自1992年以來增長了4倍多,並逐步成為澳大利亞醫藥市場的主力軍;美國NIH(國立衛生研究院)對300多種中藥材進行篩選和有效成分研究,不再要求中藥材是所謂“單體純品”,而是“安全、有效、可控的混合物”,為中藥走進美國主流市場清除了法律障礙。
蘭州中藥材曆史悠久。從大地灣和馬家窯、齊家坪等地出土的文物看,我們的祖先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陸續發現了一些野生植物,不但能食用,而且能治病救人。據統計,甘肅的4000多種野生植物中,光中藥材就達951中,較有名氣的有黨參、當歸、甘草、大黃等,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好,為全國之冠。
蘭州也是中藥材的傳統產地,興隆山、吐魯溝等地出產的黨參、大黃、豬苓、黃芪、蓯蓉等100多種中藥材非常有名。尤其產於馬啣山的馬黨參以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而遐邇聞名。關於馬黨參,蘭州民間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相傳,很古很古的時候,這裏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天,玉皇大帝一時心血來潮,打發鎮海仙童退掉海水,馬啣山才露出水麵。一個叫張義的老人領著女兒櫻秋來到這裏,發現這裏風和日麗,氣候宜人,非常適宜中藥材生長。於是,便起早摸黑,披星戴月,辛辛苦苦地開辟出一片荒地種植藥材。很快,這裏便長滿了鬱鬱蔥蔥的藥苗。這種中藥材既能壯陽補氣,又能起死回生,遠近鄉鄰有了疾病傷痛,都求救於張義爺孫倆,都誇這中藥材比靈芝還管用。張義便給起了個名字叫馬黨參。
這消息很快傳到一個財主耳朵裏,這家夥貪婪又狠毒,帶了一幫打手,說整個馬啣山都是他家的,讓張義爺孫倆滾蛋。張義一看多年經營的中藥材就這麽被人家霸占,急忙和財主論理,卻遭到財主的毒打。這一幕恰好被鎮海仙童看見了,他便挺身而出,來到人間處死了那可惡的財主,可是張義也因為傷勢太重,含恨永遠離開了人世。
鎮海仙童看見悲痛欲絕的櫻秋,頓生憐憫之心,便留下來照顧她,久而久之,他們便相愛了。鎮海仙童也忘了回天宮的事,不久和櫻秋結了婚,一心一意種起了馬黨參。很快,這件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帝非常生氣,責令他立即回宮。可是鎮海仙童不忍心丟下櫻秋,遲遲不肯回天宮。玉帝惱怒萬分,立即將鎮海仙童開除天籍,打向人間,壓在馬啣山下。從此以後,櫻秋就一輩子守著馬啣山種植中藥材。據說興隆山的100多種藥材全都是她親手種植的,尤其馬黨參長得最旺,名氣也最大。
以上故事,隻是一個美好的傳說,正是這個美好的傳說,才說明蘭州曾經是藥材之鄉。但是,相對於甘肅其他地方如祁連山區、隴南山區及岷縣、隴西等地區來說,蘭州的中藥材資源卻顯得相對薄弱,但在中藥人才培養、中藥材市場的培育、中藥材研製、中藥材加工生產等方麵卻代表了甘肅乃至全國的最高水平,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蘭州地區的中醫水平很高,名醫薈萃,不論是臨床還是理論,都為祖國的中醫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如王三祝、關文清、王仲英等,均是大名鼎鼎的蘭州名醫,對中藥材有獨到的研究。
蘭州不僅名醫層出不窮,而且在中醫藥開發上也不遺餘力。明清時期,由於受我國名醫名家的影響,尤其受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影響,蘭州的中藥材開發進入高潮。到了清末,由於天災人禍,林區和二陰山區的野生藥材逐年減少,野生藥材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一些以種植中藥材為生的農戶開始出現,這時候,中藥材交易和小市場也風行起來。到了民國末期,中藥材的年收購量由清末的1000萬千克,發展到2000萬千克,建國初期甚至達到3000萬千克以上。蘭州市的藥鋪也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總數達42家之多,比較有名的有安泰堂、慶仁堂、萬全堂、天益堂、義泰堂、德生堂等20多家。其中規模較大的安泰堂有員工40多人,慶仁堂有15人,均為前店後廠,加工製作各種中藥材,並製作各種中成丸、散、水、漿藥。安泰堂當時加工生產的人參再造丸、天王補心丸、健兒素、清涼眼藥等馳名省內外。20世紀50年代中期,從上海遷入蘭州的蘭州佛慈製藥廠和蘭州中藥廠的成立,使蘭州中成藥的加工水平更上一層樓。特別是蘭州佛慈製藥廠生產的“六味地黃丸”等,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至今暢銷不衰。
佛慈製藥廠於1929年創建於上海閘北區同濟路164號。創始人是愛國實業家玉慧觀。建廠時聘請上海佛教界著名人士太虛法師為名譽董事長。太虛法師以“我佛慈悲,藥物可普救眾生”為願望,取佛光普照之意取名佛慈大藥廠,產品商標定為佛光。第一任總理馮明政,是中藥西製的倡導者和先行者。佛慈製藥廠主要從事中草藥、中藥材的生產,來料加工和銷售,以“科學提煉,改良國藥”為宗旨,獨樹一幟。1956年,為支援西北,為開發利用甘肅當歸優勢及豐富的藥材資源,發展醫藥生產,經甘肅省政府駐上海遷廠工作組與上海市政府研究決定,並報輕化工部同意,上海佛慈大藥廠遷到蘭州市酒泉路157號,更名為蘭州佛慈製藥廠。現已成為一家現代中藥企業,進入國家中藥工業生產50強之列。2002年企業所在的黃河北大街被命名為佛慈大街。其生產的當歸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當歸浸膏片馳名中外。
2006年9月6日,對於蘭州佛慈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佛慈遷蘭整整50個春秋。在經曆了初創時期、廠長負責製、承包製、中外合作、股份製等探索發展後,佛慈人始終以“改良國藥”、“慈悲濟世”為理念,憑著打造“百年佛慈”的不懈追求,終於以驕人的業績奠定了自己在蘭州中醫藥界的領軍地位。在這喜慶的日子,新佛慈這個中華老字號正以科學發展觀,采取自研,合作,引進及仿製的科研開發思路,把自主創新和市場競爭力作為兩個支點,堅持天人合一的理念,堅持誠信立業,努力提升品牌影響力。公司已與甘肅中醫學院,甘肅農業大學合作,在藥材之鄉建立了近4000畝的綠色藥材種植基地。一項投資1.6億元,占地百畝的“再造佛慈”工程即將動工。佛慈人新的奮鬥目標是:以佛慈為主體,以佛光製藥、平涼製藥為兩翼發展藥業,帶動相關產業,力爭2006年產值達到5億元,2008年達到10億元。但是佛慈人也非常清醒,麵對來自國際社會的文化、技術壁壘的挑戰和“洋中藥”開始興起的新形勢,佛慈人隻有始終堅持“綠色中藥和中藥現代化,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的理念,佛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近幾年來,蘭州湧現了眾多類似於佛慈製藥廠這樣以中藥材加工銷售為主的專業藥廠,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藥材的旺盛需求也帶動了中藥材市場的火爆。黃河、首陽、文峰三大中藥材市場,年交易額超過億斤,金額達10億元,已接近全省西藥銷售額,在全國15大藥材市場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據說,甘肅的黨參、當歸的價格升降,可隨時波及全國,成了全國中藥材的“晴雨表”。蘭州黃河藥材市場是甘肅省最大的藥材市場,年交易額高達數億元。每年來蘭采購中藥材的客商除西北、西南地區外,還有山西、河南、湖南、北京、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市甚至有港台、東南亞和美洲、非洲等地數千人,常駐客戶高達2000多人。有客商讚譽道:“蘭州藥材全是寶,漂洋過海不得了。”
如今的蘭州已成為中藥材的集散地、批發交易地、科研生產地。蘭州的中藥材市場,經過多年的培育也逐步走向成熟,具備了產銷、儲運、加工、服務、食宿等一條龍的服務體係,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好評。隨著中藥材療效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藥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2001年9月,“中國西部藥材交易會”在蘭州黃河市場召開,各路客商紛至遝來,成交額突破20億大關,再次證明了蘭州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