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沙田地裏孵出“金蛋蛋”

  溥惠渠、蘭州水車的相繼建成和應用,使蘭州農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就預示著遍布蘭州的幾條大河衝擊而成的河穀盆地即將告別無水吃的曆史。但是,黃河、大通河、湟水、莊浪河、苑川河等河流兩岸的川台盆地隻占蘭州地區耕地總麵積的28%,而分布在永登東南部、皋蘭全縣及榆中東北部的大量山坡、平川地卻占耕種地總麵積的四分之三。這就意味著如果不充分利用這些占絕對優勢的山坡、平川地的農業價值,單憑幾條大河的盆地地區,想振興蘭州的農業,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話。但是,這些山坡、平川地遠離大河溪水,幹旱少雨,蒸發量又大得驚人,要想讓它長出莊稼來,比公雞下蛋還難。

  可是,蘭州秦王川有個叫張三的人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隨著這個秘密的公開,蘭州人驚詫地發現,原來這個沙田地裏不僅長出的麥子又白又細,筋骨好,尤其長出的西瓜,賊溜溜的大,蜜糖似的甜,拿到市場上,很快就被搶光了。賣出的價錢也高得驚人,瓜農們親切地稱為沙田裏孵出的“金蛋蛋”。

  大約二三百年前,秦王川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從春種到收割,沒下一滴雨星星,田地裏的禾苗已經枯萎,河水幹枯,土地幹裂,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灼人的熱浪。心急如焚的莊稼人絕望了,望著絕收的莊稼地號啕大哭,不少人攜兒帶女逃往他鄉。有一天,一個叫張三的農民路過一塊坡地,驚訝地發現在一沙石堆裏一叢綠油油的麥苗正長得旺盛。張三驚呆了:別處的禾苗都旱死了,為什麽這裏的麥苗長得這麽旺盛呢?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想弄個明白。他撥開上麵的石頭,發現下麵是一層沙子,刨去沙子才露出土壤,竟然潮陰陰、濕漉漉的。張三恍然大悟,原來這叢麥苗長得這麽旺盛,完全是這堆沙石保墒蓄水的緣故。得到這個重大發現,張三興高采烈地回家了。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冬天到了。大家因為今年的一場大旱傷透了心,再也無心務習莊稼,隻有張三甩開膀子大幹。張三辛辛苦苦地在自家的田地裏施上底肥,然後掘地背沙,鋪在田裏。大家都好奇地來看熱鬧,都笑張三傻。第二天春天,張三又不辭辛苦地播下了種子。這一年,又是一場大旱,別人家的莊稼都旱死了,隻有張三的沙田大豐收,四分地足足打了二百來斤糧食。

  消息傳出,曾經譏笑張三的老莊稼主動前來取經請教,張三不好意思地說:“原先沒有成功,隻能自己悄悄試驗,現在成功了,我的秘密也該公開了。”誠實的張三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成功秘訣告訴了鄉親們。鄉親們得到他的真傳,也學著他的樣子種起莊稼,居然也都成功了。後來,沙田就逐漸在永登、皋蘭等地普及了,甚至遠離蘭州的河西地區也利用沙田技術種起莊稼來。不僅種小麥,也種瓜果蔬菜,而且經驗越來越豐富,產量越來越高,麵積也越來越大。

  以上故事隻是一個美好的傳說而已,但沙田是勞動人民為戰勝幹旱少雨及鹽堿不毛之地而創造的旱農耕作方法,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雖說沙田對抗旱保收、提高產量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沙田地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它的壽命短、勞動強度大、破壞生態環境、惡性循環等是它的致命弱點。因此,民間有“苦死老子,富死兒子,窮死孫子”之說。如何能讓老子、兒子、孫子及其子孫後代全都能輕輕鬆鬆走上致富之路?恐怕唯一的出路,還是將沙田重新改造,改造成旱澇保收的水澆地。因為,這才是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康莊大道。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