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前言

  張津梁

  《蘭州曆史文化》,經過全體作者辛勤筆耕,曆時兩年,終於定稿付梓。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同誌題寫了書名;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陳寶生同誌作序;我國著名文藝理論家、評論家雷達先生也應邀作序述評。謹向他們表示深切敬意和感謝!

  編纂出版該書的目的,是力圖向人們展示蘭州悠久的發展曆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

  據現有考古資料證實,蘭州有人類活動的曆史約為1.5萬年。自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蘭州的遠古先民就為我們遺留了極為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距今5000年前後,生活在黃河兩岸的先民創造了以燦爛的彩陶文化為主要標誌的馬家窯文化,這便是蘭州黃河文化的開始。距今4000年前後,羌戎文化開始形成,在以畜牧業為主的經濟中,羌族人開始創造了早期的農耕文化。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帝國在今蘭州市區東部的東崗鎮一帶設置榆中縣,從此開始了蘭州的建置史和城建史,漢族的前身、中原華夏族人口也在此時進入蘭州,至今已有2220餘年了。西漢武帝時,隨著漢匈戰爭的勝利,西漢在蘭州一帶先後設置金城縣、金城郡,蘭州古名“金城”即由此而來。西漢時的蘭州是中原王朝保障河西,聯絡西域,疏通絲路的前沿基地,所以,明末清初大學者顧祖禹評論說:“(蘭)州控河為險,隔閡羌戎,自漢以來,河西雄郡,金城為最。”蘭州的絲綢之路文化也因此發軔於秦漢而繁盛於隋唐。魏晉南北朝時期,蘭州成為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地區,多個少數民族在這裏爭奪,其中鮮卑族乞伏氏所建西秦政權立國都於金城。這個時期,隨著法顯西行、西秦鑿窟,佛教盛行於金城,開始了蘭州的宗教文化。公元581年(隋開皇元年)正式設置蘭州,蘭州從此得名。隋唐時期,蘭州成為絲綢之路東段中線的必經之地,商賈、使者、僧侶、軍士、詩人往來東西,路經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獻記載、實物遺跡和優美詩篇。北宋時期,漢族的宋、黨項族的夏在蘭州以河為界,分而治之,蘭州成為各民族間貿易的重要地區,這是後世蘭州成為全國茶馬互市中心地區的開始。

  明代是蘭州地域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明肅王移駐蘭州,東南人口大量遷入,蘭州出現了自秦漢以來從未有過的繁榮景象。修建宮苑,擴築城池,改變了舊的城市麵貌,使蘭州初顯黃河之都的風采;鑿渠引阿幹河水灌溉,改製水車,發展農業,改變了舊的經濟格局,蘭州由元代以前農牧兼營經濟轉變為農業為主導的經濟;搭建鎮遠浮橋,普及皮筏運輸,蘭州成為東西交通要津;興文重教,士人群體形成,名人輩出,蘭州成為隴文化三大中心區之一;以儒為宗,釋道兼容,士有南風,民尚耕讀,蘭州民間民俗文化開始形成。清代是蘭州地域文化發展的又一重要時期。政治上省會地位的確立和陝甘總督署移駐蘭州,經濟上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得到全麵發展,文教上書院興盛和後來的陝甘分闈,這些都為蘭州地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泛又堅實的基礎。以黃河文化為內核,吸納了絲綢之路文化、多民族文化、多宗教文化的蘭州地域文化基本定型。晚清時期,左宗棠先後在蘭州創辦機器局和織呢局,蘭州開西北近代工業之先河,從此有了工業文化。清末“新政”時期,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特別是成功修建了黃河鐵橋。這既是近代中國的中外經濟技術合作的範例,同時也預示著西方文化的滲入和對蘭州傳統文化衝擊的開始。民國時期蘭州的地域文化處於嬗遞時期。一方麵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如史誌編纂、戲曲表演、民間藝術、民間文化活動等得到繼承和發揚;另一方麵是先進的思想和文化以多種物質技術形式傳入蘭州,給蘭州傳統的地域文化帶來新的氣象和生機、新的內容和形式。特別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中國共產黨在蘭州的組織建立和活動,開始了蘭州革命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正是在上述幾千年深厚曆史文化積澱的基礎上,新中國成立後的蘭州文化大放光彩,出現了一次又一次全國矚目的文化現象,孕育出一個又一個全國知名的文化品牌:隴劇《楓洛池》、歌劇《向陽川》、話劇《西安事變》、大型民族歌舞劇《絲路花雨》和《大夢敦煌》、綜合性期刊《讀者》等等。《蘭州曆史文化》正是站在曆史和現實的高度,在分析研究蘭州經濟和社會的曆史發展脈絡、蘭州各曆史時期地域文化發展進程和特征的基礎上,以史為據,縱橫結合,分門別類,全麵地反映蘭州的曆史文化及其地域特色。編纂出版該書,有著三個方麵的重要意義。

  首先,通過編纂《蘭州曆史文化》,對蘭州曆史文化第一次作了係統、全麵的挖掘、整理和記述,從而為當代和後世的人們提供了有關蘭州曆史和地方文化的豐富信息和知識。這必將有助於傳承曆史文明成果,弘揚優秀曆史文化,使當代先進文化的建設有本有源,在繼承中得以創新;也必將有助於人們通過閱讀、品味、收藏,從曆史文化積澱中汲取精華,成為塑造蘭州精神、構建和諧蘭州的豐富養料和精神動力。

  其次,編纂《蘭州曆史文化》,是“文化蘭州”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十五”期間,市委、市政府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圍繞建設小康社會、大力推進“文化蘭州”建設的重要決策,並具體規劃了“文化蘭州”建設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挖掘整理優秀文化資源”是主要任務之一。而編纂的過程,正是整理和挖掘優秀的曆史文化資源的過程。同時,《蘭州曆史文化》的出版也必將在“文化蘭州”建設過程中發揮出兩大效益:一是社會教育的效益,使該書成為對當代和後世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和熱愛蘭州、熱愛家鄉教育的有益教材;二是對外宣傳的效益,使國內外讀者通過《蘭州曆史文化》較多地了解蘭州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全方位、多層次地認識蘭州,從而有助於提高蘭州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進蘭州與國內外更好地交流、合作與共同發展。

  再次,編纂《蘭州曆史文化》,是蘭州市申報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重要內容,對申報工作本身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助力作用。在地麵曆史文化遺存不夠豐富的情況下,《蘭州曆史文化》以圖文形式,實事求是地介紹蘭州曾經有過的和保存至今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於人們全麵了解蘭州的曆史和文化,這對於申報工作的順利推進無疑是會起到積極作用的。

  《蘭州曆史文化》的編纂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實事求是、全麵係統地記述蘭州曆史文化各時期、各層麵的發展成就和地域特色,注意反映文化生態的變化和文化發展的規律,為建設先進文化、推進“文化蘭州”建設服務。

  《蘭州曆史文化》的編纂和出版堅持了四個基本原則:一是貫通古今的原則。既要充分反映遠古至民國時期的曆史文化發展狀況,更要充分體現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文化的輝煌成就,全書下限定在2005年。二是真實客觀的原則。內容取舍要有史實依據、文獻依據,現存的還要有實物依據,有學術爭議者諸說並存。全書做到言必有據,既不刻意溢美,也避免重大遺漏。三是知識性和可讀性相結合的原則。廣泛采納近年來史誌、考古、文學等方麵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全書構成蘭州曆史文化較為完整的知識體係,又避免教科書、學術論著式的寫法,做到語言通俗、生動,文風清新、樸實。四是收藏性與普及性相結合的原則。全書從內容(包括文字、插圖)、版式、裝幀到印裝水平等方麵力求具有收藏價值,同時兼顧不同讀者層選擇閱讀的需求。

  《蘭州曆史文化》采用“1+X”的結構體式。即以《曆史沿革》為全書的綜覽,梗概式地總述蘭州曆史發展進程和重要文化事象,作為了解蘭州曆史、解讀蘭州曆史文化的總綱。其他冊則分別側重記述農耕文化、工業文化、兵家文化、革命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士人文化以及教育、名人、古跡、文物、藝術(含文學、戲曲、書畫)等。各冊內部一般分為二至三個層次,按所涉內容設標題。各冊的敘述風格在堅持總的編纂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不強求一律。

  《蘭州曆史文化》的編纂出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編輯委員會主持製訂了《編纂工作方案》和《編寫大綱》,對全書集中審定。承擔各分冊撰稿任務的有大專院校教授、省社科院研究員、市地方誌辦公室的史誌專家、文化刊物的編輯、文藝單位專業作者和報社資深記者等共14位同誌,根據《編纂工作方案》和《編寫大綱》的統一要求,廣泛搜集和深入辨析資料,審慎撰稿,付出了大量心血。《蘭州曆史文化》編輯辦公室,在製訂方案、聯絡作者、統一體例、協調進度、互通資料、編輯統稿、書稿錄排、聯係出版等方麵,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市申報名城工作專家谘詢委員會部分專家審讀文稿,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市地方誌辦公室積極配合提供了大量史誌資料和珍貴圖片,並為部分書稿核訂史實、補充資料。《蘭州晚報》社的有關同誌也提供了圖片資料。甘肅人民出版社、深圳國際彩印有限公司為高質量出版、印製給予了有力配合,並在書稿錄排、文圖核校、編輯加工、版式和裝幀設計、成品印裝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在《蘭州曆史文化》出版之際,我們應當感謝所有付出勞動以及給予了關心和支持的單位、團體和個人!

  幾年前,我履職天水期間,曾主持編纂《天水曆史文化叢書》,深知這項工作是浩大、複雜,係統的社會文化工程。編纂出版《蘭州曆史文化》,在蘭州還是第一次。由於蘭州曆史,特別是蘭州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還在不斷深化和發展,也由於參與編纂的同誌對蘭州曆史文化的認知不盡相同等等,該書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但《蘭州曆史文化》編纂出版的首創之功是不言而喻的。書中不到之處和新的研究成果,將在今後再版時予以修訂和完善。

  蘭州作為我國西部區域中心城市,在西部大開發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正在闊步前進。2007年7月,在舉辦第十四屆蘭州經濟貿易洽談會的同時,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在蘭州舉辦,大大促進了蘭州的對外開放和與國內外城市的經濟合作及文化交流。為了記述蘭州的今天,也祝願蘭州的明天,我曾不辭粗拙,作小詞一首以記,錄在這裏,作為這篇《前言》的結語。

  水龍吟·金城盛會

  盛夏雨過天晴,看彩虹瑞兆金城。一河豪韻,兩山翠嵐,隴上風情。旗如飄翼,車如水流,人似潮湧。四海聚賓朋,客別三日,說美景,讚繁榮。

  重鎮兵家必爭,到西域,南達藏青。亞歐陸橋,蘭洽盛會,絲路重通。開放啟門,投桃報李,合作雙贏。再發奮,招商借鞭,蘭州快馬兼程。

  目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