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子一般設在五泉山、白塔山等名勝區,稱之為“茶寮”,也有設在城南花園、果園裏的。擺些茶幾、馬紮子,茶客選在葡萄架下,或冬果梨樹下,根據各自愛好,要個香片、花茶、沏茶,或者“兩半兒”,茶博士就將茶葉下在彩繪細瓷小茶壺裏,配一個茶盅,端到茶幾上,提大銅壺倒進滾燙的“牡丹水”,頓時飄出一縷清香。茶客倒上一盅,吹吹熱氣,慢慢品咂,戴上螞蚱腿大橢眼鏡,躺在馬紮子上,閉目養神,真是愜意的可以。茶客品茶之外,可以選擇聽說書、秦腔、眉戶和蘭州鼓子。
“說書的”,就是說評書的,都是些熟讀演義小說、伶牙俐齒的人。說的書目有《水滸傳》、《三國演義》、《封神榜》、《說嶽全傳》、《七俠五義》、《七劍十三俠》、《小五義》、《十二金錢鏢》、《施公案》等。其中的翹楚是崔半僧,他是全隴希社國文講習所畢業生,是翰林劉爾炘的弟子。飽讀史書,能文能詩,當過教員、秘書、編輯。20世紀40年代,窮困潦倒,在朋友的建議下,以說書為生。他的口才極好,編故事的能力極強,又練過武術,因此,把那些章回小說演義的極曲折生動。他到哪個茶園子說書,哪個茶園子的茶客就爆滿,白聽的人圍起了圈。他說書時,拿一把拐棍當道具,景陽岡上就是武鬆的哨棒,古城會上就是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模擬人物行為、語言,紮起架勢,連舞帶評說,引人入勝。說到緊要關頭,用琥珀驚堂木一拍,便說:“要聽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拿一個小笸籃,轉圈,拱手要錢,茶客將一千大、五百大的零票子投將進去,白聽的大人紛紛退去,有時他也諷刺一兩句,而對那些沒有錢的娃娃,他從來不將小笸籃伸過來,從來不諷刺。有時,聽眾站滿了,有些娃娃就爬到樹上去聽,聽到熱鬧處,一不留神,有從樹上掉下來的。
秦腔、眉戶都是自樂班的好家自己伴奏、自己清唱的。有的拉板胡、二胡,有的敲鑼、擊鼓,但都得聽搖板、打幹鼓子的板眼。唱家有的是彪形大漢,卻嗓音極好,能淒淒切切,委婉動人地演唱《韓琪殺廟》中的秦香蓮,引得好家、聽眾大聲喝彩。
蘭州鼓子的伴奏以鼓子(三弦)為主,以揚琴、琵琶、月琴、二胡、笛子為輔,聽幹鼓子的節拍指揮。好家一般能彈奏樂器,也能演唱。按曲牌填詞,講究平仄押韻,唱詞典雅。20世紀60年代,白塔山公園主任尹建鼎倡導民間文藝,邀請蘭州頂級鼓子唱家,由好家、公園職工鄧性庵負責,在三台大殿東廳茶園子演唱,好家、聽眾雲集。每當獨唱到緊要關頭,伴奏者、好家、聽眾異口同聲地幫腔,“咿兒喲”聲聲震屋瓦,震撼人心。
好家李海舟不僅能唱、能伴奏,而且能填詞,搜集整理了卷帙浩大蘭州鼓子集成,並經文史學者慕壽祺、李孔炤審訂。李海舟生性幽默、詼諧,他在三台茶園子用小提琴伴奏,不把提琴夾在脖頸處,卻放在大腿上,當作胡琴拉,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