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一節 燈謎

  清代同光年間,燈謎大盛,謎家輩出,結社製猜,編輯謎集,形成風氣。他們競相炫耀才華,以擷取典籍成句編製謎麵為能事。但是,典籍中能製謎的成句畢竟不多,且極易出現雷同謎作,因而,清末民初北京謎家張鬱庭另辟蹊徑,創北派謎八體三十八法,拓寬了製謎途徑。其基本特點是:用七言協律詩句製成謎麵,將謎麵分割成若幹段落,逐段扣謎底的某一部分,最後綜合得出整個謎底。這種製謎法大大開拓了謎路,形成燈謎中的一個重要流派。由於它產生於北京,故稱為北派謎。如蘭州謎家趙浚所製“雨淋金碧半零落”射甘肅工藝品“天水雕漆”,就是北派謎。相對於北派謎,則把用成句為謎麵,以會意隱寓為特色的傳統文義謎稱為南派謎。蘭州謎家劉子蔭所製“飛入尋常百姓家”射《水滸》人二“燕順、時遷”,就是南派謎。

  清代已有蘭州元宵節猜燈謎的記載。蘭州有四大書院,還有許多私塾、義學,山長、塾師有時出幾條燈謎,讓諸生猜射,以調劑生活,也為應考熟悉了四書經義。隨著東南一帶的宦遊者,文人雅士、流戍邊疆的帶罪之臣的紛來遝至,他們與蘭州士人賦詩射虎,促進了蘭州人製謎、猜謎的習俗。

  某年元宵節,陝甘總督某公在督署以“潚”征射《尚書》一句,司道幕僚百思不得其解,正好被某候補知縣以“秉心塞淵”(把“秉”字的中心“聿”,塞進“淵”內,即成“潚”字)一箭中的。總督欣喜之餘,暗萌憐才之心,不久將其補為知縣。道光十六年(1836年),福建梁章钜任甘肅布政使,此公雅好燈謎,在《歸田瑣記·近人雜謎》中輯錄了很多佳謎。這些佳謎早在清代就在蘭州流傳,至今仍在謎人間津津樂道。道光蘭州進士吳可讀,更是製謎射虎高手,名震京華。其詩“憶否長安今夕景?春燈謎語伴清談”正是他元宵節猜燈謎的寫照。文史學者慕壽祺在《甘寧青恒言錄》中專列“猜燈謎兒”詞條:“蘭州市於夏曆正月十四、五、六等夜,於人煙繁盛之區,文人以詩影物,粘條燈上,名曰燈虎,猜中者得獎。”並說:“上元前三日,即出燈虎,猜中者非惟得獎,亦可博名,洵韻事也。”這表明當時的好謎者已把燈謎活動當作一種高雅而愉悅的精神享受,把獲獎與否放在了次要地位。

  清代的好謎者多為士人。光緒間某次元宵節謎會已進尾聲,隻剩數條難以猜射的“霸燈虎”,謎手蹙眉苦思,始終不能猜中,興味索然。謎會主課者為光緒蘭州貢生練克勳,他即興用“虎老燈殘打不成”為麵,射一字,勾起謎手興味,以“戲”字中的,謎會在歡聲笑語中收場。練公可謂善於主持謎會。光緒二十年(1894年)元宵節,轅門三順和京貨鋪所辦謎會,有一條以“太甲嗣位”(卷簾)為麵的“霸燈虎”,謎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後由蘭州光緒舉人段成忠,用“商生子立帝”射中。光緒蘭州進士孫尚仁製射俱佳,曾是北京隱秀謎社成員,揚名京華。

  辛亥革命後,蘭州謎事更為興盛,各商號競相懸謎鬧元宵,以擴大影響,增進銷售量。1926年元宵節,靖遠學生金蘭將一家商號的燈謎猜射盡淨,興猶未盡,想借商號彩燈懸掛自製謎箋供人猜射,商號不允,負氣自紮燈籠懸謎,於次夜提燈上街,供人猜射,可見其對謎癡戀之深。

  1930年元宵節,慕壽祺主課轅門俊華印書館謎會,靖遠進士範振緒則主課新生書店謎會,兩店比鄰而居,形成唱對台戲的局麵。慕所製“華容道”射漢人,被一人猜中“曹無傷”頗蒙慕推許,所贈獎品為空白名片一盒,裝一百張,並免費印其姓名。次夜,範振緒也以“華容道”為麵射尺牘用語一句,京師大學堂(今北大)畢業生蘭州孫炳元以“伏乞關照”射中,話猶未落,被“應猜‘伏維亮察’!”的聲音所打斷,原來是皋蘭縣文廟祭孔典禮司儀李繩祖。執事店員按原底否定李所猜之底,李不服,與之解說謎底含義,驚動後堂主課的範振緒,他出來傾聽兩人解釋,認為兩人思路各異,但各臻其妙,能扣合謎麵,均允射中。

  抗戰時期,隴上名流張維、水梓、馮國瑞等在懸掛“萬裏金湯”巨匾的南大城門樓上,舉辦元宵節謎會,宣傳抗戰,表彰地方名人,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卷簾格,射農學家“張心一”,就以意境取勝。同時,東南一帶文化人流寓蘭州漸多,謎事隨之繁榮起來。其中武昌塗竹居引進北派燈謎,別開生麵,使蘭州謎風變,並組織謎社,研討謎學,大力開展燈謎活動,厥功甚偉。1945年5月29日,塗竹居借慕壽祺主編的《拓報》,以駢文形式刊登《擬組設謎社啟》,次年6月19日又在《西北日報》重刊《謎社征友啟示》,王靜庵、劉子蔭、馬嘯天、趙浚等立即響應,組成水晶謎社,積極開展活動。塗竹居又於1947年3月18日借《和平日報》、《蘭簃》專欄,連載論著《謎語之派別》,係統介紹南北派燈謎的體係、規律、製法,從理論的高度充實蘭州謎人的學養,提高了蘭州謎壇的水平。

  當時蘭州出版的《甘院學生》、《拓報》、《和平日報》、《蘭州雜誌》等刊物競相刊登燈謎,活躍版麵,吸引讀者猜射,以擴大刊物的影響。1945年,程知恥在《蘭州雜誌》主課《知恥齋謎語》,每期製謎十多條,多以經史入謎,佳構迭出。如“不願封侯”射《左傳》“公降一級而辭焉”;“牧童多向武陵源”射《尚書》“放牛於桃林之野”;“正麵著想”射《詩經》“反是不思”等,謎味盎然,逸趣橫生。射中一條,奉贈《蘭州雜誌》一期。以一篇《閑話揚州》而揚名天下的易君左與馮國瑞聯袂主課《和平日報》燈謎,所製“韶年佳麗佩瑤瓊”射《紅樓夢》人“妙玉”;“楚江煙繞九嶷高”射《紅樓夢》人“湘雲”;“從此淵明難愛菊”射商號“陶樂春”,均以詩人氣質製謎,以典雅含蓄取勝。

  愛國將領鄧寶珊溫文爾雅,深愛燈謎,能製善射,常常扶持蘭州謎會,有時獻出元宵充作水晶謎社獎品,有時親蒞轅門元宵謎會製謎猜謎。所製“萬裏橋邊一草堂”射鳥名“杜宇”;“風飄萬點正愁人”射《西廂》一句“落紅成陣”等,皆為膾炙人口之作。20世紀50年代,鄧寶珊省長常與範振緒、馮國瑞等共辦謎會。一次在省政協辦謎會,鄧省長以“著作與孟子較優劣”射古人二(文同、軻比能),射手苦思不得破底,就請鄧公揭曉謎底。鄧公鼓勵他們:“用心猜!猜對了,我請客吃餃子。”書畫家張慎微以此情此景製一謎“省長來了,謎底不放”射地名二,有人隻猜出後一地名“虎牢關”。前一地名為“鄧至”,是張慎微自己揭曉的。鄧省長又出一謎:“彎處在一頭”射宋代名將,無人射中。正好書畫家裴建準臂掛拐杖而來,馮國瑞指著裴公拐杖風趣地說:“曲端來了。”大家對馮氏以幽默的方式射虎,報以開懷大笑。蓋“曲端”為宋代隴人,抗金名將。從中可知,蘭州謎會重在製謎者與猜謎者互相交流,即興製謎,能活躍氣氛,顯示謎人的機辯之才。

  解放後,蘭州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城市,各方麵建設日新月異,群眾文化蓬勃發展。燈謎作為一種有益的智力文化活動逐漸普及到工礦企業、部隊、學校、機關、公園。為了指導廠礦企業等基層的燈謎活動,1957年蘭州市工人文化宮成立了燈謎研究創作組,一直持續到1966年。燈謎組向群眾服務,不再從四書五經中選取謎材,而把有關工農業、科技、時事政治、文學、曆史、天文、地理、體育等方麵的詞語編製成謎,寓教育於娛樂,增進了群眾的文化素養。每次謎會後,精選佳謎,油印成冊,郵往各廠礦企業基層工會,提供舉辦謎會的資料,並郵寄全國各地的文化宮,進行交流。還舉辦燈謎講座,燈謎展覽,使製謎、猜謎的習俗長盛不衰。

  十年動亂中,蘭州燈謎在劫難逃,然而,燈謎仍在群眾中偷偷自編自猜。粉碎“四人幫”後,蘭州市工人文化宮燈謎研究創作組於1979年重新恢複活動,並編輯鉛印了《金城謎刊》。新成立了五泉公園燈謎組,編印了《蘭泉謎陣》。《蘭州晚報》、《甘肅廣播電視報》開辟了“每周燈謎”專欄,深受群眾歡迎。從1985年至1987年,蘭州晚報社連續三年舉辦元宵燈謎晚會,懸謎張掖路,盛極一時。《蘭州晚報》、《甘肅工人報》、《甘肅日報》、《諍友》、《蘭州宣傳》等報刊舉辦春節燈謎競猜,蘭州市圖書館年年舉辦元宵節燈謎會,吸引了眾多的燈謎愛好者,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促進了精神文明的建設。90年代以來,元宵節期間省市電視台舉辦猜燈謎節目,各商貿大廈舉辦有獎大型燈謎活動,增添了節日的文化氛圍,聚攏了商貿大廈的人氣。1994年,中國藝術節期間,白塔山舉行盛大謎會,把民間藝術介紹給海內外遊人。

  遙想50年代前的蘭州燈謎習俗,舉辦時間短,由各字號在元宵節前後數夜舉辦燈謎晚會,規模不大。燈與謎緊密結合,在方紗燈的下部四緣粘滿謎箋,供人猜射。多以四書五經、《西廂記》等入謎。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群眾文化活動的繁榮,不僅在元宵節辦燈謎會,而且,每逢元旦、春節、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也辦謎會;不僅晚上辦,白天也辦。由於猜謎者的不斷增加,貼在幾個燈籠上的謎條已不敷猜射,於是,燈與謎失去聯係,或在燈謎室玻璃窗上貼滿謎箋,或在禮堂內拉上縱橫交錯的繩子,繩上貼滿謎箋,供人猜射,謎與燈已無關係,一場謎會往往要貼出數百乃至上千條謎箋。

  蘭州燈謎追求綜合藝術效果,使之盡量達到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形式上講究謎箋的雅致,盡量營造成一件微型藝術品。謎箋一般用宣紙,裁成五寸長、兩寸寬的長條。謎家多為書法家,他們用工整的楷書,或遒勁的行書寫出謎麵、謎目、謎格,右上角鈐製謎者的壓角印,左下角鈐製謎者的名號印。謎麵文字典雅,自撰謎文從字順,不著一個閑字,底麵扣合嚴密,猜出後,覺得謎味盎然,是一種精神享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