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有賣皮老虎的,廟會小攤上賣的,也有沿街挑賣的。其中一個個子高大的小販,挑著擺滿了皮老虎的淺子,他雙手持一隻,輕輕推拉,發出“嗚嗚嗚”的響聲,伴隨著吆喝聲:“三千大(三角錢)不賣了,兩千大賣開了!”別有韻味,娃娃們就纏著大人要了錢,總會買上一隻,像拉手風琴一樣,使它“嗚嗚嗚”鳴叫,找樂子玩。
說是皮老虎,其實是紅膠泥製成的,以皋蘭山麓紅山根的紅膠泥為最好。做法是:將紅膠泥碾細,過篩,用水揉勻,放在模子裏分別倒出虎的前半身和後半身,然後用“毛毛匠”用剩的零碎羊皮,將前半身和後半身粘為一體,其下裝一小段“響響子”(竹哨子)。待其陰幹後,先用石灰水刷白,再繪上金黃色的條斑,額頭的王字,吊額金睛,大張的紅嘴,顯得威風凜凜,又不失憨態可掬。其造型古樸、敦厚,極具民間藝術風格。還可擺在書房做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