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節 鷹把式

  蘭州舊有訓鷹抓兔的鷹把式。他們先到山上設網捕獲鷹後,經過馴服使之成為獵鷹,方能捕兔。馴鷹極費人的精力和時間。先要熬鷹。鷹白天不睡,晚上它不會亂飛,要睡覺,它一閉眼睛,就用樹枝把它撓醒,慢慢熬去它的野性。還要讓它吃不飽,常在饑餓狀態中,因為“鷹飽不逮兔”。鷹在山裏常吃帶毛食物,總是連毛帶骨吞下,再把毛吐出來。為了順應它的習性,鷹把式便把麻皮泡軟,嚼軟,團成算盤珠子大,再把羊肉片包上,每天喂一個,鷹急切吞下去,再把麻團吐出來,以刮去腸子裏的油,使它的體重減下來。然後經過遛鷹,放飛,收回的訓練,使它不怕人,聽指揮,縱之即去,招之即來,終於馴服成獵鷹。

  打獵的前夜,也要熬鷹,使它疲倦,放飛打獵時它才能一門心思打獵,無暇遠而去。鷹把式右臂套上皮護套,把鷹架在上麵。鷹腿上係有皮條,皮帶上係有絲繩子,絲繩子上有個銅環,銅環套在右手中指上,食指、拇指捏住一段絲繩子。左手持長把小鐵鏟,很像禪杖。然後登山尋覓野兔。走到溝壑崖邊,鏟些土塊,拋入溝內,驚起草叢中的野兔,鷹眼敏銳,早已發現,躍躍欲試,在套袖上亂蹬,鷹把式則將手臂迅速向外一舉,鬆開絲繩子,鷹展翅迅飛,一個垂直俯衝,爪子如環早已抓進兔背,猛啄雙眼,兔子四腿亂蹬,慘叫聲中已飛到鷹把式跟前,鷹把式趕緊扯下已斷氣的兔子,掏出一塊肉裹麻團喂入鷹嘴,獎勵它。

  清代,獵鷹還抓過猴子。蘭州府隍廟後麵為後營馬圈,飼養清軍的戰馬,同時還養著一隻猴子,做“弼馬溫”,據說可以避馬瘟。某年弼馬溫逃逸,鑽入轅門大帥旗杆上部的方鬥內藏匿,夜裏下來,竄入黃家園、山子石一帶民宅,尋覓食物,乘著月色,鬼影幢幢,鬧得雞犬不寧,人心惶惶。後營兵弁去抓,它哧溜幾下,躥著旗杆躲入方鬥之內,旗杆高達十四丈,人上不去,用箭射,又被方鬥擋住,夜間仍去害人。無奈之下,有人出主意,請來鷹把式降猴。隻見鷹把式舉手縱鷹,鷹飛將上去,撲向猴子,猴子仰麵而躺,齜牙裂嘴,四肢胡亂撲打,使鷹無法下爪,鷹把式隻好收鷹,打道回府。隨後,後營兵弁請了個老鷹把式。他先去黃河邊,縱鷹潛水沐浴,再指揮鷹在沙灘上打了個滾兒,粘了一身細沙。待羽毛晾幹,架鷹到轅門旗杆下,鬆環放鷹,鷹奮翅插入青霄,突然箭也似地垂直俯衝。猴子故伎重演,亂抓亂打,正好中計,噗簌簌一陣沙塵暴落下,眯入猴眼。猴子難受至極,顧了柔眼,顧不了鷹的襲擊,鷹的利爪早已入肉,將猴子提升半空,突然拋下,摔斃。兵弁多給賞銀,酬謝老鷹把式。

  蘭州農民還有馴養鷂子的,方法大同小異。秋後,糜子、穀子穗子沉甸甸的,溝著頭,正在灌漿,麻雀等鳥兒一群一群,一起一落,大肆啄食,能減產幾成。倘將鷂子放飛,麻雀驚魂喪膽,保命要緊,轟然飛逸,可保豐收。一隻鷂子能保住十來畝的糜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