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天把式

  蘭州黃河兩岸分布著一片片的果園,種植冬果梨、軟兒梨、長把梨、酥蜜梨、窩梨子、吊蛋子、馬奶頭等梨樹,其果實蘭州人稱之為“綠貨”,還有稱之為“紅貨”的蘋果類,諸如綿蘋果、紅檎、紫檎、花檎、沙果、秋子等。相對於種植五穀雜糧、蔬菜、瓜類的“低田”,稱果園為“高田”。經營“高田”的果農常登雲梯,空中作業,故稱為“天把式”。這是明清以來形成的一個行當,人們稱“天把式”為“護果之神”,他們與“瓜把式”一道,造就了“瓜果城”的風采。

  “天把式”膂力過人,舉得起雲梯、戧杆,身手矯健。舉梯過水渠,先把雲梯甩過去,再一個箭步跨過水渠扶定,甩、跨、扶一氣嗬成,幹淨利索,再舉梯前行。有的“天把式”為了抄近路,則將雲梯拋過矮牆,翻過牆,將雲梯扶定,再舉梯而行。“天把式”膽大心細,登上四五丈高的雲梯,在無保險索的情況下,伸展雙手作業,如在空中耍雜技,使人膽戰心驚。他們選用筆直的上細下粗,中部約略碗口粗的鬆椽,製為雲梯、戧杆。雲梯用一根鬆椽,下端削為斧刃狀,或鑲嵌鐵叉,以便插入地內,起固定作用。鬆椽從下到上,每隔一尺五寸左右鑿個孔,鑲入一根長約一尺的階梯,俗稱“梯牚子”,由硬實柔韌的木料製成。“梯牚子”的間隔,何以定在一尺五寸左右呢?這個尺寸可以卡緊膝蓋,騰出雙手作業。雲梯的高低按“梯牚子”多少計算,高的二十多個,低的也有十幾個。雲梯布滿“梯牚子”,很像渾身長爪的蜈蚣。戧杆由兩根鬆椽組成,其頂端鑽孔,用極柔韌的牛皮繩索套環連接起來,可自由擺成各種角度,其下端也削為斧刃狀,或鑲鐵叉,成為一副戧杆,用來支撐雲梯。

  “天把式”使用雲梯作業時,一手握住最末的“梯牚子”,另一手抓緊第三個“梯牚子”,一用力將其舉起,步履穩健地沿田埂向果樹走去,倘遇到水渠,則把雲梯拋將過去,縱身跨越,麻利地扶住雲梯,再舉往果樹旁,稍斜而立,他的幫手移動戧杆,用其繩索套環套住雲梯上部的“梯牚子”,調成最佳角度,戧住雲梯,下端插入地內,三足鼎立,形成支架,供“天把式”攀登作業。自春到秋,“天把式”除育苗、“接眼子”(嫁接)之外,主要幹以下幾種活兒:早春刮樹皮,用鐮刀形的“撓兒”,把粗糙的外皮刮去,消滅隱藏過冬的害蟲。刮過樹皮的果樹,果肉細膩無渣。鋸去幹枯病枝,在茬口上塗蠟,防止蒸發、感染。暮春果花將凋謝時,嫩葉剛剛萌發,危害花、葉、幼果的害蟲正在猖獗之時,“天把式”就要登上雲梯,持長竹竿不輕不重,恰到好處地遍敲樹枝,撣落害蟲和病蟲害的弱果,既能消滅害蟲,又能起到疏果增產的作用,這叫“撣花蟲子”。幼果膨脹期,卷葉蛾就會吐絲卷住樹葉,偷偷蠶食葉片。“天把式”又登雲梯,粘高爬低,摘去病葉。這叫“摘包角(蘭州話讀ge)子”。此時,有些害蟲將蟲卵產在樹幹上,“天把式”則將白粘土和成泥,給樹幹穿上白泥襖,封閉害蟲,使其無法出來,這稱為“墁樹”。臨洮詩人黃國華有詩讚頌“天把式”上述活計:“猶升木末危不支,刮垢磨光盡樹皮。酷似漆工施妙手,殷勤塗堊複塗脂。”猶,猴屬,也叫猶猢,似猴而足短,好登懸岩高樹,這裏讚許“天把式”,有如猿猴般敏捷,登在樹頂,顫巍巍,岌岌可危,可謂傳神之筆。

  “天把式”最重耍的技術活兒是“吊樹”,或叫“吊枝”、“盤樹”。由於梨樹結果累累,容易壓彎枝條,隨著果實的漸次長大,往往會壓折樹枝。將其“吊枝”後,能夠保護樹枝,使果實安全成熟,並能預防風害,使之通風透光,達到豐產的目的。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天把式”大顯身手,開始“吊枝”。先在主幹上捆紮一根鬆椽,高出樹冠丈許,稱之為“吊杆”;再在鬆椽中部橫綁一根杆子,固定在主枝上,稱之為“天秤”。鬆椽頂端事先係有小指頭粗的麻繩四批(一批兩根)、八批,或更多批。“天把式”登上雲梯,將麻繩分布樹冠周圍,遍係主枝。再將麻蓮繩係在主枝上,將其下端結成“雞爪子”扣子,把碩果密墜的果枝拴住。同時要針對不同的樹姿或風向,采取相應的吊枝方式,以確保樹枝不折。整個梨樹吊枝後,頗像一架倒置的降落傘,又像一艘桅杆上掛滿繩索的風帆,在綠色的海洋中破浪而行。傳說,抗戰中,日本間諜夜間潛入蘭州,誤將繃滿繩索的梨樹視為無線電天線,認為蘭州的軍事通訊發達,防守嚴密,無外乎日機轟炸蘭州有來無回。黃國華有詩詠“吊枝”技術曰:“杆高百尺索如絲,牽引新條複舊枝。若網在綱歸一統,樹人樹木有同期。”詩人用綱舉目張形容“吊枝”技術,抓住其特征,頗有新意。

  “天把式”的最後一樣活計是采果。秋後果子成熟,黃綠相間,香味撲鼻,“天把式”到了大忙季節。他們登上顫悠悠的雲梯,卡住膝蓋,探出身子,輕舒猿臂,喜摘果子,裝滿小筐,用繩吊到地麵,周而複始,摘盡果子。

  “天把式”至今仍然活躍在蘭州果園,除幹以上幾項工作外,還學會了果樹修剪技術,還能用藥物防治病蟲害,這也叫與時俱進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