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水麵是炎夏清熱解暑、開胃健脾的麵食。漿水是一種富含對人體有益的酶的清涼飲料。它的製作方法是:先將洗淨的芹菜、蓮花菜葉、箭杆白菜,或苣苣菜(學名苣蕒菜)、苜蓿洗淨,煮熟,投入清洗幹淨的盆、罐、甕之類的陶器、瓷器內,再倒入熱麵湯,稍涼,投入酵子,兩三天後,即發酵而成。食用時,要用潔淨的勺子舀取,倘沾著油葷,漿水就會變質。舀後投入麵湯,酸味減弱時,再投入煮菜葉、麵湯,以持續食用。
漿水麵大致有兩種吃法:一種是長麵;另一種是短麵,長約兩寸許,稱為“寸寸子麵”。麵擀好切好後,舀一盆漿水,將清油燒熟,熗入蔥花、花椒粒,備用。將長麵煮熟,在涼開水中漂過,撈入碗裏,澆上漿水,根據口味,調上辣子油、鹽,撒上芫荽末,就蒜瓣、虎皮辣子,最好配上隴西臘肉片、涼拌花纓蘿卜、黃瓜,就是一頓敗火祛暑的可口麵食。將“寸寸子麵”煮熟後,用漏勺撈入涼開水中漂過,再撈入盛漿水的器皿中,用油蔥花熗過,盛碗,配涼菜,即可食用。
詩人王烜《漿水麵戲詠》:“清暑憑漿水,炎消胃自和。麵長咀嚼耐,芹美品評多。濺齒酸含透,沁心凍不嗬。加餐終日飽,味比秀才何?”炎暑,人們汗流浹背,胃口不開,涼涼的、酸酸的芹菜漿水麵,則是開胃、增進食欲的佳品。他的另一首《漿水麵》,則透露了漿水的釀法、麵的製法:“本地風光好,芹菠美味嚐。客來誇薄細,家造發清香。飯後常添水,春殘便作漿。尤珍北山麵,一吸尺餘長。”蘭州北部山區旱砂地中種植的和尚頭麥子,富含蛋白質,用其麵粉擀製的麵條,長而不斷,筋道耐嚼,當然是做漿水麵的上乘麵粉。蘭州人主婦茶飯,主要看麵食,她可將麵張子擀得極薄,犁得極細,既好吃,又省麵,可以多招待一桌來客,故有俗話說:“薄擀細切,多待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