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七月七

  七月初七,稱七夕節、乞巧節。七月初七當日及前後數日,蘭州各秦腔班子都要上演《天河配》,老百姓則稱為《牛郎與織女》,場場人滿,座位兩側的站票區都讓觀眾站滿了。劇情是這樣的:牛郎父母早逝,經常受哥嫂虐待,每天放牛在外。牛郎長大,老牛(牛金星下凡所變)讓他偷去沐浴的織女衣裙,以此為緣由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育一雙兒女。王母娘娘發現後,捉回織女,牛郎牽著老牛,挑著孩子追將上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急忙拔出金簪一劃,一條驚濤駭浪洶湧的銀河出現,將牛郎織女分割兩岸,兩人垂淚相望。後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發了善心,恩準每年七月初七,讓喜鵲搭橋,兩人相會。20世紀50年代,秦劇團運用電光布景,藍天銀河,一群喜鵲搭成長長的鵲橋,牛郎織女踏橋而行,相會於鵲橋,場景動人。

  蘭州人有在七月七夜晚觀測銀河的習俗,大人們給小孩指指點點,在廣袤的星空尋覓牛郎星與織女星:夜空中淡淡的銀河如帶,東岸的是牛郎星,發出橙黃色光芒,屬天鷹座,有三顆星,即河鼓一、河鼓二、河鼓三,河鼓二就是牛郎星,河鼓一和河鼓三即為牛郎挑的一雙兒女。而牛郎星東南的六顆牛宿星被視為牛郎牽的牛。彼岸的織女星發青光,屬天琴座,也是三顆,為織女一、織女二、織女三,呈三角形分布,被認為是織女的梭子。織女星東南方的四角形的漸台一、二、三、四,被視為織女的織布機。這無形中給富於好奇心的兒童傳授了一些天文知識。傳說七月七那天,司空見慣的喜鵲沒了蹤影,也聽不到“唊唊唊”的叫聲,人們說喜鵲都上天搭鵲橋去了。

  《皋蘭縣續誌》:“七月七日,婦女祀星乞巧。”《皋蘭縣續誌稿》:“七月七日,兒女設瓜果於庭前,祀星,穿針乞巧。”這表明至遲在清代,蘭州姑娘們就有在七月七夜晚乞巧的習俗,小姊妹們過乞巧會,院中擺上小桌,供上時鮮瓜果,擺上針線剪刀,向織女星焚香禱告禮拜,引線穿針,乞求織女賜給聰明,使自己心靈手巧。之後,躲在葡萄架或豆棚瓜架之下,偷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1915年,蘭州進士王烜賦詩詠《七夕》:“彩樓針黹暗疑猜,破得工夫送巧來。聞說相思無限苦,情思斬斷即仙才。”“瓜果庭前眾女兒,巧娘祭罷愛遊嬉。閑歌一曲長生殿,好為今宵譜竹枝。”就是民國初年乞巧習俗的寫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