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清明

  清明時節,蘭州氣候轉入平穩,春風和煦,春草盈野,桃紅柳綠,務必節前上墳掃墓。20世紀50年代以前,由族長率族人祭拜家廟,祭掃祖墳,宰豬獻盤,祭後分祭肉。人們提著菜盒子,盛一些韭菜炒雞蛋之類的小菜,帶些饃饃、水酒、往生錢(燒紙)、香燭,扛個鐵鍁,到四野荒山,各自墳地,為墳塋添土,堵塞黃老鼠所打土洞,並在墳頂用土塊壓一張往生錢,謂之“掛紙”,表示後人給先人上過墳了。再拈香,供獻菜肴,焚紙,磕頭,潑灑酒菜,然後坐墳前野餐,或劃拳飲酒。這應為寒食節禁火,隻吃冷食的遺俗。祭奠先人,踏青賞景,兼而有之。可除一冬鬱悶之氣,飽納大好春光的清新之氣,精神為之一振。蘭州進士王烜於1953年寫《清明墓祭》紀實:“清明掃墓節,遺俗在阿鄉。宿草晨添土,野餐風送香。紙焚追遠意,蔬薦及時芳。嘉木當春桓,還宜近壟旁。”解放後,人民政府倡導清明前後植樹造林,蘭州市民在南北兩山植樹,擔水背冰灌溉,蔚然成風。正與古人清明植樹的古俗相合,並發揚光大。

  清代,清明節這天,將蘭州府城隍廟的城隍爺木雕像,抬至安定門外龍尾山下厲壇的城隍行宮,蘭州知府、皋蘭知縣等設饌致祭,士民共同祭拜,稱為“春祭”。外地寓居蘭者,將往生錢裝入黃表紙信封內,外書某省某縣,某某已故親屬之名,裝封者姓名,赴厲壇焚燒,謂之“帶包”。亦可在府城隍廟帶包,廟內有兩座大鐵焚紙爐,即為焚包處所。民國時此風猶存。解放後,仍有土葬,人們去墳地掃墓,禮儀與昔日差不多。但有東南一帶移民,掃墓時,大放鞭炮,意在宣示有後人上墳。20世紀60年代以來,提倡火葬,人們去華林山火葬場,奉出已故至親的骨灰盒,拈香、獻花、焚紙祭奠。各學校、機關、廠礦、部隊集體去華林山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敬獻花圈、花籃,緬懷烈士豐功偉績,激發愛國主義精神,這已成新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