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二章 鄧寶珊:將軍生來愛和平

  將軍與和平似乎是永遠對立的兩個詞,但它們卻在一個甘肅人身上,得到很好的統一,他就是辛亥元老——鄧寶珊將軍。

  將軍之路

  鄧寶珊(1894—1968年),原名鄧瑜,甘肅天水人。幼年就讀於私塾,在他13歲時,父母因病早逝,他靠哥哥嫂嫂拉扯長大。後來因家庭窘困,不得不輟學到蘭州的一家水煙店當學徒工。1909年夏天,湖北新軍協統楊緒讚所屬部隊調往新疆伊犁,途徑蘭州市招募新兵,鄧寶珊應募入伍。1910年,在新疆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參加新疆伊犁起義。鄧寶珊手攜五響馬槍,隨部隊猛攻伊犁東關,清兵聞風而逃。因作戰英勇,善用計謀,升為參謀。1913年楊增新任新疆都督,到處緝捕革命黨人。鄧寶珊得到消息後,遠走霍爾果斯,取道西伯利亞,潛回東北,從天津、北京輾轉回到天水。

  1914年至1916年在陝西,與河北孫嶽,福建何遂,陝西郭希仁、胡景翼等相聚華山,時稱“華山聚義”,策劃驅逐陝西都督陸建章、討伐袁世凱的活動。1917年後,在陝西任靖國軍第四路營長、團長、副總司令。1924年參加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任第二軍旅長、師長。1926年後,馮玉祥舉行五原誓師,建立國民軍聯軍,宣布響應南方北伐。鄧寶珊出任國民聯軍援陝前敵副總指揮、國民聯軍駐陝副總司令。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他因為同情和掩護共產黨人和反對寧漢合流,棄職避居上海。1930年蔣閻馮大戰,任反蔣軍第八方麵軍總司令,失敗後再次避居上海。1932年起,任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行署主任、新一軍軍長等職。1935年9月,國民政府給高級將領正式授軍銜,鄧寶珊被授予中將軍銜。

  抗戰之功

  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後,鄧寶珊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正確主張,在晉、冀、魯奔走呼籲各方團結抗日。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鄧寶珊積極支持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提出的八項主張,有力配合了事變的和平解決。張學良將軍被扣南京後,蔣介石派三路大軍準備進占西安,楊虎城將軍處境困難,電邀鄧寶珊赴西安協助處理。他到西安後,努力協調各派之間的工作,對避免內戰,穩定局勢,貫徹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起到積極的作用。國共合作抗戰以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在蘭州設立了辦事處,此時鄧寶珊尚在蘭州,他與中國共產黨駐甘代表謝覺哉等同誌來往甚密,支持辦事處的工作。後鄧寶珊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第21軍團軍團長,率領甘肅部隊坐鎮榆林。鄧寶珊不辭艱險,恪盡了愛國將領的天職。當時榆林的軍隊來自各個方麵,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勾心鬥角。但他十分注意團結各方麵的軍事、政治力量,把他們集聚在抗日旗幟之下,為保衛北線積極出力。鄧寶珊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居心和行為深為不滿,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陝甘寧邊區友好相處,協力抗日。他指示所屬部隊必須“維護邊區到榆林的交通安全,保護往來人員和物資的順利出入”。

  在此期間,鄧寶珊先後兩次到延安,與中共中央及邊區領導人會晤。1944年末,抗日戰爭的形勢好轉。同時,中國共產黨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發起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毛澤東對鄧寶珊這些年來頂住蔣介石的壓力,保護陝甘寧邊區的功勞予以很高評價。這天,東方熹微,毛澤東破例起了個早,用那支飽含熱情的筆,給鄧寶珊寫起信來:“八年抗戰,先生支撐北線,保護邊區,為德之大,更不敢忘。”這份毛澤東於1944年12月22日親筆書寫的信函。對鄧將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作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他對中國革命最大的貢獻是在平津戰役時期,高瞻遠矚,以人民的利益為重,來往斡旋於我軍和北平傅作義之間,最後以傅作義全權代表的身份,同中國人民解放軍達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為保衛北京這一曆史文化名城做出了巨大貢獻。

  和平之使

  1948年4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於右任與鄧寶珊是多年的老朋友,他為自己競選副總統來征求鄧寶珊的意見。鄧寶珊敞開心扉對他說:“以現在的情況,於先生的上策是去香港賣字,中策是繼續當監察院長,下策是出馬競選。”從南京回來後,鄧寶珊以身體有病為由,回到甘肅老家,躲避蔣介石的糾纏。這年8月,“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派人到三原,請他出山,擔任“華北剿總”副司令。鄧寶珊坦誠地對他說:“蔣先生挑起的這場內戰,我以為注定會以國民黨失敗而告終。你要注意保存軍隊,不要被老蔣利用。”這幾句話雖然傅作義聽起來有些刺耳,但畢竟是老朋友的肺腑之言。傅聽後默然沒有作聲。

  1948年底,毛澤東密令東北野戰軍秘密入關,切斷了傅作義的退路。這天,鄧寶珊在華北學院院長王捷三的家裏,秘密會見了中共地下組織代表崔月犁。當天晚上,鄧寶珊來到中南海傅作義的辦公室。“我擔心北平和平解決後,軍隊一交出去,共產黨翻臉,到時血本無歸,我無法向幾十萬弟兄們交代啊!”傅作義痛苦地說道。“抗戰時,我在陝北與共產黨打過幾年交道,他們待人誠懇,重感情,講信用,一看就知道是一群幹大事業的人。如果宜生兄認為有必要,我可以出城與共產黨再作商談。”鄧寶珊說。傅作義眼裏充滿信任地說:“好,那我就全權委托你了。”1949年1月13日,鄧寶珊由“華北剿總”司令部少將周北峰陪同,冒著凜冽寒風前往解放軍平津前線部隊駐地通縣馬各莊談判。1月15日上午,林彪、羅榮桓、聶榮臻與鄧寶珊、周北峰舉行正式談判,進展十分順利,隻是在解放軍進城接管的時間上,鄧寶珊與共產黨代表產生了分歧。林彪等人認為,接管時間應在三日以後開始,而鄧寶珊則堅持至少應給傅作義軍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作準備。雙方互不讓步,相持不下。最後,鄧寶珊提議說:“我們何不將不同意見報告毛澤東先生,由毛主席決定?”15日當晚,毛澤東回電:“尊重鄧先生的意見。”於是,意見很快一致,雙方代表在《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協議》上簽了字。當時出版的《新民報》載文稱讚鄧寶珊:“他是一把鑰匙,傅先生這把鎖,隻有他可以打開。”

  1949年鄧寶珊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曆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甘肅省省長;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屆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國政協常委。他出身行伍,隻有兩年私塾的學曆,但他知識廣博,文學素養深厚,雖戎馬倥傯卻堅持自學。他時常與文化名人一起切磋心得,品詩論畫,往往以精辟的議論讓學者歎服,加之他為人謙虛穩重,待人誠懇隨和,所以一直有“儒將”之稱。同時他也是一位體恤民情、關懷疾苦的領導,三年自然災害後期,毛主席收到了一位甘肅幹部呈送的—樣特殊物品:一種用油渣和榆樹皮粉摻合而成的食物,這種食物是當時天水一帶人賴以生存的東西。這位勇敢的幹部就是甘肅省省長鄧寶珊。他這一舉動,受到時任省委領導人的埋怨和攻擊,而他卻處之泰然,在他看來,群眾的吃飯問題遠遠大於個人的進退榮辱。這充分表現了一個愛國民主人士無私膽氣與坦蕩胸襟。

  1968年11月27日,鄧寶珊在北京病逝,終年74歲。鄧寶珊去世後骨灰盒存放何處,有不同意見。後來,周恩來出來說話了:“鄧寶珊先生在延安時就是我們的老朋友,他為北平和平解放作過貢獻,他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有功的人。”在周恩來的幹預下,鄧寶珊的骨灰盒最後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