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五章 範振緒:被張大千稱為禹丈的書畫家

  求學之路

  範振緒(1872—1960年),字禹勤,號南皋,晚年號東雪老人,太和山民,靖遠縣城人,故居在縣城會館巷,取名愧漏齋。祖父範呈芳,清代貢生。父範培,字篤生,號石三,清同治時以貢生任兵部郎中。範振緒出生於北京,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9歲時父親病故,隨母親婁氏扶柩回故裏靖遠。家學功底,再加上母親的教子有方和他個人的勤奮篤學,於光緒二十七年(1 9 0 1年)、二十八年(1 9 0 2年)恩正並科考試中考中府試第四名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進士,與中國近代名人沈鈞儒、曾熙(石農)同榜,是明清兩代靖遠29名進士中最後一位進士。初任工部主事。範振緒考中進士後,起初以主事供職於工部,旋學習於同文館,當時正值維新運動向腐朽的清王朝衝擊,範老在維新派的影響下,通過同科舉人徐振聲的介紹,認識了曾向光緒皇帝舉薦康有為、梁啟超的徐致靖。範振緒受其啟發,深以為是。故在維新洪流之中,放下主事不作,卻和同學沈鈞儒等毅然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學,在日本法政大學攻讀法律,並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為甘肅早期參加辛亥革命運動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在東京看到清廷派往日本的一萬多名留學生,專心從事研究學習者寥寥無幾,而大多是濫竽充數,欲貼金之後仍屈作清廷走卒。範老對此十分憤恨,曾在給他的同學寫信時說:“東京留學者逾萬人,其自愛者固多,而囂張放肆之徒,亦屬不少。”因而留學期間,範振緒就與甘肅留日學生閻士璘、陝西留日學生黨鬆平在東京共同創辦了《秦隴報》(該報1908年正月改名為《關隴》報)。他們在這個刊物上大聲疾呼救國救亡,反對立憲,指斥地方政治弊病,號召人們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而進行英勇鬥爭。這份報刊成為辛亥革命前甘肅資產階級革命派參與創辦的唯一一份革命派報刊。

  研藝之途

  宣統元年(1909年),範振緒回國,任河南濟源縣知縣,其在任內,減賦免役,深受百姓擁戴。餘暇時間,謝絕官場的各種無聊應酬,專事詩書畫,並編纂有《濟源縣誌》傳世。離任時,濟源百姓夾道哭送,稱之為“範青天”,將一塊“遺愛民間”的德政匾,不遠千裏運送到他的家鄉。

  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他以同盟會員當選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在北京從事書畫研究鑒定工作,其書畫隨之聞名於世。1916年,袁世凱稱帝,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會中同盟會員的議員資格,他被迫交出當選證書、徽章。袁許以高官厚祿收買他參加帝製活動,被斷然拒絕,潛赴南京,以賣書畫為生。在“五四運動”中,支持其在北京大學和北大女子文理學院讀書的兒子範恕、女兒範額參加了遊行和燒毀趙家樓曹汝霖私宅的革命活動。1916年,出任河南孟縣知事,三年任期屆滿後回北京,深居榮寶齋從事書畫創作,並以此維持生計。1921年被綏遠督統馬福祥聘為記室,曾出任薩拉齊縣知事。1929年馬福祥任青島市長,範振緒同往並任秘書,協同馬福祥著《觀瀾亭記》,勒碑立於青島海濱。1934年返回蘭州,被聘為甘肅省政府顧問,兼禁煙委員會委員。深居簡出,不問政事。寓蘭州官驛後(今正寧路),作書畫、攻詩詞,為當時“千齡詩社”主要台柱。與蘭州詩壇名流高一涵,丁宜中、水梓、王仕、馮國瑞等應和酬唱,多有佳作。1936年,應西北騎兵第五軍軍長馬步青聘請,擔任教師,移居武威。1939年,被選為甘肅省臨時參議會副議長。當時抗日戰爭已開始兩年,日寇飛機不斷轟炸蘭州,物價飛漲,而範振緒收入菲薄,隻得出賣書畫為生,曾在蘭州、武威等地多次展出書畫義賣,捐獻前方,激勵士氣。1941年,適逢國畫大師張大千由成都來甘肅,經蘭州赴敦煌,途經武威在大雲寺遊覽時與範振緒意外相遇,故友重逢,感慨萬端,遂陪同張大千同往敦煌,研究壁畫,搶救國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3年去北京開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後被任命為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當選甘肅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1960年8月21日,範振緒在蘭州綜合醫院逝世,享年88歲。臨終囑其夫人杜鬱文:“我一生無長物,我死之後,可將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畫卷》、《大癡富春山色長卷》和我晚歲所畫的《祁連山色長卷》捐獻給國家珍藏,作為黨和國家關心我的報答。”

  1957年,範振緒主筆,郝進賢、吳紹鏞、馬文江、郭維屏、米瑛等甘肅名家聯合繪畫的《紅軍長征圖卷——甘肅段》長達36尺,送北京“八一”節展出,副本在甘肅省博物館保存。範振緒一生著作有《東雪草堂筆記》、《東雪草堂詩聯存稿》、《夜窗漫錄》、《學畫隨筆》、《東雪雜文》、《蘭州事變紀略》、《燕子箋秦劇本》、《桃花扇秦劇本》、《濟源縣誌》、《靖遠縣新誌稿》等。禹勤學畫南宗,書學顏魯公、黃山穀,兼寫北碑,嚐自言:“予畫不如字,字不如畫”。然數十年為之不輟,造詣實皆精深。範振緒夫人杜鬱文曾向靖遠縣人民政府捐贈《東雪雜稿》和《王荷澤遺稿手秒本》,由縣政府辦公室收藏,張慎微編輯《範振緒先生詩文遺稿》油印問世,靖遠縣政協搜集整理的《範振緒先生書畫選集》於1992年出版。其生平事跡編入《中國畫家大辭典》、《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等典籍。

  河西之行

  1941年,國畫大師張大千聽到敦煌莫高窟壁畫富冠絕世,率夫人楊宛君、次子張心智,由成都飛到蘭州。經過武威時結識範振緒。範振緒當時已是70高齡,與張大千的老師李瑞清是同輩,因而大千對範振緒甚是尊敬,稱範為“範師”、“禹丈”。而範振緒對大千也十分敬愛,每以畫友、師弟相待,極是熱情,二人遂結為忘年之交。兩人天天談詩論畫,甚是相得,範振緒帶領大千參觀了武威文廟、西夏碑、羅什塔、海藏寺等名勝。意猶未盡,兩人相邀同到敦煌,5月同遊榆林窟。榆林窟古樸的風貌,陶醉了詩人和藝術家的情懷,麵對奔流的榆林河,詩人、畫家席地坐於河邊潔淨的盤石上,提壺對飲,談天說地,道古論今,誇談祗樹,緬懷古人,十分投機。臨了一幅“戲擬榆林窟唐人壁畫”,範振緒在該畫上題跋道:“此大千與餘遊榆林窟後,見窟中唐隋畫,隨意背臨之作。神情與壁畫頗肖,足征早入中唐賢三昧,近世無其匹矣。”於這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際,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絕藝得觀,於心願而無憾。

  遊完安西張大千做詩《戲贈範禹老》:“我愛詩人範禹老,西來吊古鎖陽城;頹垣壞牆成惆悵,一日三回捉草玭。”隨後兩人相伴到敦煌,範振緒在莫高窟這藝術寶庫中,精心臨摩研究,眼界大開,繪出具有絲路風貌的獨特佳作,如:《玉關柳色圖》、《陽關駝隊》、《榆林窟》、《東壩湖》、《莫高窟》、《馬牙山》、《仙山樓閣》、《敦煌訪古圖手卷》等就是在此期間先後而成的。張大千先生1943年8月在蘭州舉辦的《張大千臨摩壁畫展》,以後在重慶和成都舉辦的“張大千臨摩敦煌壁畫展覽”更是轟動全國。兩人盤桓數日,詩畫一路,成就了一段文壇佳話。

  河西相伴而遊的途中,範振緒曾向張大千講述了他小時候家道貧寒,全靠慈母督促兄弟三人苦讀,他們才獲得今天的成就後,張大千聽後深為感動,於是精心繪製了一幅彩墨人物手卷《青燈課子圖》相贈。並於1943年作《青燈課子圖》,圖中上款為“禹勤”,禹勤即是範振緒的字。張大千為表示對範振緒的尊敬,亦稱禹丈。畫後大千先生題詞雲:“癸未秋應禹勤道長命,謹寫婁太夫人課子圖並賦求正。蜀郡後學張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