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藩據甘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總結西周以來的曆代統治經驗,施行郡縣製與分封製相結合的統治體製,即設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衛朝廷。當時,元朝殘留勢力雖已退回大漠,但仍很活躍,時常南下侵擾,對明朝構成嚴重威脅。於是明太祖先後分封遼、寧、燕、穀、代、晉、秦、慶、肅九王,分布在從東北到西北的邊防線上。因為他們擁有軍權,鎮守著邊塞,故稱之為塞王。每個王府約配備三個護衛指揮使司、二個圍子手所、一個儀衛司,約有萬餘人。王府中設有自成體係的官屬。
其中的肅王,名朱楧,係明太祖第十四子。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漢王。二十四年奉太祖之命,與衛、穀、慶、寧、岷五王練兵於臨清。二十八年初就藩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六月,詔掌管陝西行都司甘州五衛軍務。三十年,詔督軍屯田,遇有征伐,親率精兵,與長興侯耿炳文等進討。朱楧生母郜氏,無名號,應是宮女。封建帝王家,子因母貴,朱瑛在與其二十五個兄弟的競爭中,就憑這一點,處於劣勢。但是明太祖何以這等倚重其十四子,將其封國於邊塞重鎮,付以重兵呢?這是因為朱楧善於騎射,有謀有勇,深得太祖賞識,呼之為秀才,並賜給宋本《淳化閣帖》、龍膽壺、風喙卮三寶。讓他據名藩,控要害,太祖是放心的。然而朱楧畢竟是生長於深宮中的親王,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不強,麵對“甘肅兵變不常”的嚴酷局麵無計可施,遂提請內遷,經明惠帝批準,於建文元年(1399年)率甘州中護衛肅府官員以及來自江南的其他人員移藩蘭縣。
是年,明惠帝遣曹國公李景隆,在蘭縣城中稍北,元代州署內,建肅王府。府牆高一丈,圍三裏,東、西、南各有一儀門。南門為正,內有欞星門、端禮門、承運門。欞星門外為朝房午門;端禮門上為樓,左右為廊,門內左右各有一過門;承運門內依次往北是承運殿、存心殿、王宮,承運門西為肅廟,東為書堂、書亭,內藏淳化閣帖石刻。王府宮苑名凝熙園,園中奇石假山,錯落剔透,嵯峨疊宕,上有欲墜之樓,下有深邃之洞,通稱大、小山子石(後演化為山字石)。園內樓殿亭閣,清末尚存有雷祖殿、玉皇閣、超然亭、拂雲橋、真武宮等。王府北牆即舊城北垣,上有拂雲樓(望河樓、源遠樓),登樓峙高,黃河帶下,為舊時蘭州八景之一“河樓遠眺”。文人騷客多有遺墨,“隴雲秦樹窮千裏,河聲嶽色共一樓”。
好景不長。為了預防藩王擁兵自重構成的極大威脅,建文帝、永樂帝等先後削弱藩王的權力,剝奪軍權。宣宗宣德以後,進而禁止藩王晉京,禁止相互見麵,禁止出城。為了皇位,再也無暇親情。在此背景之下,永樂帝開始借故敲打朱楧了。永樂六年(1408)三月,因朱楧捶殺3名蘭州衛卒,接受哈密進馬和布,永樂帝下詔逮其長史,解送京師處理。四月,朱楧又因聽信百戶劉成的一麵之詞,開罪平涼衛軍,永樂帝又詔解送劉成等到京師問罪。其中透露的信息是規規矩矩作藩王,不要胡思亂想。於是朱楧鬱鬱不樂,於十七年(1419年)卒,諡曰莊。
藩王春秋
肅王共傳九世。莊王卒,其子瞻焰於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8年)襲封,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卒,即為康王。其子祿埤於憲宗成化四年(1468年)襲封,十五年卒,即為簡王。其子貢錝於成化二十三年襲封,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即為恭王。其子真淤,於成化十一年(1475年)封世子,未及襲封肅王,於嘉靖五年(1526年)卒。真淤子弼桄於嘉靖十八年襲封,追封其父為靖王,嘉靖四十一年卒,即為定王。定王子縉炯為世子,嘉靖三十六年卒、於嘉靖四十二年以其子紳堵襲封,追封其父為昭王,次年,紳堵卒,即為懷王。懷王無子。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特命靖王之孫輔國將軍縉饋嗣封,但王府官屬隻設原來的一半。因為縉饋是懷王的叔父,與襲封禮製不合的緣故。隆慶五年,縉饋追封其父弼柿為安王。神宗萬曆十六年(1618年)縉饋卒,即為懿王。其子紳堯於萬曆十九年襲封,四十六年卒,即為憲王。其子識鋐於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襲封。思宗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將賀錦攻破蘭州,衝入肅王府,縱火焚燒,府中大亂,王妃顏氏、趙氏等二百餘人驚慌逃命,追兵緊迫,逃上北城,無路可逃。顏、趙二妃頭撞拂雲樓內肅王詩碑而死,後人稱為碧血碑。混亂之際,肅王識鋐從王府水洞中逃出,潛行到永靖縣境被賀錦部下擒獲,送至西安李自成處處死。至此,延襲了九世十一王,總計284年。
肅王墓除定王墓在圃子灣(今七裏河區上西園)、憲王墓在周家山(今七裏河區西果園鄉西津坪)外,其餘均在平頂峰(今榆中縣來紫堡鄉黃家莊)。平頂峰的肅王陵墓“次第排列,望若山陵”,雖然被盜挖,仍不失昔日的氣派,被人們稱作“蘭州的十三陵”。
深宮歲月
肅王的嫡長子是王位的繼承人,其他諸子封為郡王。郡王之下又按世係,依次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按製,肅王歲支祿米一萬石,郡王二千石,各級將軍依次遞減,到奉國中尉才二百石。實際上,肅王等王因“遠在邊地,民少賦薄”,洪武時每年隻給祿米五百石,郡王以下的更少。但是,肅王占有大量土地,謂之莊田,還有其他產業,分布在臨洮府、蘭州等地,平涼、慶陽、鞏昌等府亦有,僅蘭州就有莊田2000頃36畝,地77處6段、18窖(蘭州方言,田地成段曰窖)、104畦,房店鋪麵共3311間。肅王的佃仆辛苦耕作、經營,提供大量糧食、肉食、蔬果及錢財,才能保證肅王養優處尊的生活。但遇地方有大工程時,曆代肅王亦常捐獻資財。如築蘭州城牆,修築城內外官道,修補溥惠渠,修茸寺廟道觀學宮等等,均有捐贈。
永樂以後,曆代肅王深居王府之內,不能參與政治、軍事活動,在地方官的監視之下,又不能隨便離開王府,內心相當苦悶,就轉移注意力,篤信道教,多建道觀,自擬道號,頌經煉丹,以頤養天年。如靖王為光霽道人,懷王為岐岡道人,昭王為星海道人,末王為太華道人等。同時,肅王利用優越的物質條件,充裕的時間,良好的環境,潛心習文作詩,書法繪畫各有造詣。莊王所撰《金天觀銘記》,揚揚灑灑,文采斐然。靖王博雅好文,其詩格調古雅,著有《滄浪亭集》。昭王著有《星海詩集》。懿王有才學,所寫詩文盈笥。懷王狂草詩碑立於拂雲樓,題為《次司馬太恒吳老先生韻兼送之甘州》:“邊城春柳解婆娑,別殿香風舞彩羅。”詩好書佳。但是他未曾料到的是,詩碑竟成了他的侄媳顏氏、趙氏自盡的工具,而被稱為“碧血碑”。憲王刊印《大藏經》,並與其子識鋐,盡七年之功,令名匠摹刻宋本《淳化閣帖石》,共用富平石144塊,使這一名帖,傳之於後世。識鋐好詩文,善書畫,其力作草書《千字文》手卷,運筆圓渾灑脫,通篇一氣貫注,頗見功力。
清順治時,離肅王府廢棄不足十年,狄道進士張晉遊覽之餘,寫《過故肅邸》:“直北王宮天與齊,寒煙深鎖大荒西。斜陽塵掩紅欞閉,古木雲封蒼葉低。帝子渚光花漠漠,王孫階上草萋萋。可憐歌舞當年地,幾樹殘楊鴉亂啼。”顯赫的王孫灰飛煙滅,但古木衰草依舊,明朝的藩王製度則永遠消失了。